第403章 第一次吊民伐罪
作者:空山一先生      更新:2021-08-21 18:15      字數:2201
  北方大陸的見聞暫且不表,眼下華夏和反華夏聯盟之間的戰事,已經徹底打響。

  史載,第一次吊民伐罪,由聯盟諸國共同出兵五千萬,時間跨度足足五年。

  這一戰,打出華夏聲威,威逼北方列國全麵接受華夏文字、拚音、財貨。

  可謂獲利頗豐。

  當然這是後話,現在還在打。

  楊定在五羊城內,看著北方流下來的戰報。

  先是梁楚而過合兵吊打了莽荒高原上的巴蜀二國,接著長驅而入,滅了曹國,搶奪曹國人口六千餘萬,錢糧財貨無算,然後以曹國為核心,對四方發動進攻。

  而越國這邊在苑陽侯高一派、雲國的配合之下,成功踏平吳國大軍,吳皇祁照,到死都沒有等來徐成的部隊。

  所謂君視臣如草芥,臣視君如仇寇。

  徐成被流放去北方列國做聯合的時候,祁照不僅一分錢沒給不說,還不管一下臣子的刁難。

  導致徐成早已懷恨在心。

  眼下北方的反華夏聯盟是他一點一點靠著自己的實力串聯起來的,救不救吳國,已經不重要了。

  他隻看大局。

  吳國所在的位置無關大局,那就正大光明的坑死就好。

  至於大局何在,便是惠國和衛國。

  這兩國位於四會之地,此地乃是四戰之地,若是要打華夏聯盟,就必須覆滅四會之地上的據點,才能控製大江、明水、龍河在內的大小三十二條河。

  四會之地是僅此與青國水係最多的地方。

  奪下這裏,不僅能緩解本地的糧食轉運問題,更重要的是此地能直衝景陽,然後順流而下進攻完成清江和景江溝通的運河節點。

  奪下這個節點,那麽靖國的精華腹地,或者說整個華夏聯盟的最精華的地帶,全在反華夏聯盟的兵鋒之下。

  細細看來,吳國還真沒有什麽重要的。

  因為吳國距離隔壁的餘國中間有一座縱向的三聚山脈盤亙。

  所謂三聚,如其名,山脈呈現三股的模樣,從而出現了兩個山口可以修築關隘。想要走過這三聚山脈,走山路是不可能的,因為這個山脈是石頭山,怪石嶙峋,山勢陡峭,就好像是從大地裏直接被拔出來的山,除了兩個關隘,其他地方根本無法通行。

  所以吳國就沒了。

  徐成還是裝模作樣的默哀,披麻戴孝,在一幫君主的勸慰之下,這才重新接掌指揮權,挽救了一波快被打崩的四會之地的布局。

  接著徐成統帥餘國和交國的騎兵,突襲了惠國南邊的浙國。

  浙國壓根沒想到有人敢突襲他,毫無防備直接被打穿了七座城,等浙國皇帝反應過派兵追擊,徐成已經衝過浙國,殺到了閩國境內,嚇退閩皇逃進老母山。

  而徐成繼續運動,幾乎每隔七天,就突然跳了一個位置。

  一會跑到惠國南部,捅惠國屁股,逼得惠皇吳白下令烽火台隨時預警,然後安排騎兵追擊。

  但騎兵還沒到,徐成的軍隊又跳到了衛國的大軍背後,接著對衛國大軍衝殺。

  兩相夾擊,衛國大軍崩潰,衛國太子橫死當場,衛皇在國都內聽到兒子慘死,一口老血噴出來,每三天也跟著沒了。

  於是空山先生被逼著北上,離開景陽城親自來到衛都安陽坐鎮,同時扶年歲最大的二皇子為皇帝,聚兵複仇,將國內所有騾馬全部帶上,聚攏三十萬騎馬步兵,分六路,日行三百裏衝進中原之地內迅國、金國、李國等五國境內,以戰養戰,一路搶掠直撲餘國和交國,來了一把圍魏救趙。

  徐成遭到了餘國交國和其餘五國國君一天數十封信催促,無奈回援。

  因為不回去救就要出事了,對方這是直撲三聚山脈去的。

  一旦被空山先生奪了三聚山脈的兩座關隘,那麽雲國、靖國、越國三國的精銳就能匯合,到時候中原之地必丟。丟了中原,東濱半島上就等於沒了糧草的供應,畢竟東濱半島因為臨近大海,海水倒灌、土地鹽堿化等等原因,糧食的產量一直不高。

  這裏最賺錢的產業是鹽和港口買賣。

  要不是南邊靖國、青國等沿海國家的鹽一度北上衝擊他們的市場,他們估計也不會和徐成合作南下攻打華夏聯盟。

  而徐成給出的條件便是,隻要東濱半島答應加入反華夏聯盟,那麽中原之地的列國會相對低價賣糧給他們。

  東濱半島列國一聽就答應了,然後率眾而來。

  現在中原之地要是丟了,糧食不夠支撐東濱半島的開銷話,他們一定會選擇投降。

  這半島上的國家,祖先都是海盜出身,壓根沒有什麽禮義廉恥可以講。

  所以徐成回援,與空山先生血戰在中原之地。

  現階段雙方焦灼。

  楊定放下材料,嘖嘖稱奇:“這個徐成,居然掌握了運動戰的精髓,可惜就是國家的實力不夠,若是我靖國出兵打運動戰,或許有奇效。”

  “確實如此。”幾個樞密院的大佬匯聚在一塊看看圖說,“衛國大敗於濮陽,倘若不是空山先生親自北上,隻怕現在衛國會因為太子和皇帝相繼離世,而陷入內鬥。”

  楊定點了點頭,北方的戰事有空山先生盯著,還有高一派領兵,後續還有增援,基本上沒什麽問題。

  畢竟對方的聯盟不是自己華夏聯盟,已經經曆過了滅辰之戰的洗禮,在戰鬥部署之上,多了空山先生盯著,大家也都相對信服他。

  不像徐成,草草串聯在一塊,也沒經曆過一場滅國之戰,來刷威望,而且他本人還不是正經的統帥。

  在打仗風格之上,更偏向於將軍的所為。

  他或許很有大局觀,可是身邊的豬隊友可就不一樣了。

  比如一口氣發了一堆召集金牌的交國皇帝。

  若是發給徐成也就罷了,但他偏生發給了自己本國的騎兵部隊,要求他們回援。

  這特麽不就是分裂徐成手頭本就不多的輕騎部隊嗎?

  一旦交國軍隊回援,那餘國的軍隊會怎麽想?

  肯定也是回援啊!救不救皇帝還兩說,他們得救各自的家族才是關鍵!

  所以楊定對眾人說:“雖然最多數月就能打贏,但這不合符我靖國的要求,北方列國的血必須持續的流,讓雲國的部隊悠著點,速度慢一點。同時西廠和錦衣衛暗中策應,必要的時候賣情報給徐成,好叫他逃出生天,整備再來。”

  “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