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工業革命前的準備
作者:空山一先生      更新:2021-07-03 00:36      字數:3319
  華夏三年三月二十日。

  ??五羊城。

  ??楊定剛剛宴請完了富態無比的柴正清,老實說剛接見的時候就嚇了一跳。

  ??前後不過幾年時間,柴正清居然從一個清瘦的中年男人,愣是變成了一個大腹便便的油膩中年男人。

  ??反差之大,實在令人無以言明。

  ??好在雖然反差有點大,但是他至少還算有本事,西疆的水利就做得很好,如今西疆近百萬平方公裏的已開發土地徹底跟清江連成一片。

  ??前前後後所帶來的經濟效益和未來的發展規模,都是不可估量的。

  ??而且西疆高架運河的軍事意義也不低,在鐵路還沒鋪就的年代,運河的效益永遠是第一。

  ??也是為此,楊定做出了禮賢下士的決定,除了親自宴請,還冊封了他一個子爵,並且在工部下麵設立水利司,以工部尚書之職領銜督辦全國水利設施的維護、建設。

  ??可以說因為高架運河,柴正清從原先渡縣附近的一個中年的官吏,一躍成為了靖國炙手可熱的高層。

  ??要知道,在如今的靖國進行大基建計劃的時代,任何基建建設,朝廷都有錢撥款。

  ??柴正清如今身居水利尚書,有維護和建設設計等職能,可以說他隻要點點頭,就有大筆的項目流到民間百姓和官紳富豪的手中。

  ??這些可都是錢啊!

  ??不過好在柴正清是一個怕死但是有分寸的人。

  ??皇帝宴請結束之後,他就整天貓在家中,稱水土不服,既不見客,也不拜訪,可以說妥妥的皇帝值得信任的小夥伴一枚。

  ??所以楊定放下了廠衛的奏報之後,也很滿意的點頭說:“柴正清是個人才,當初他還是牧田從渡縣抓到的。這牧田,不愧是朕的福將。”

  ??“牧將軍確實有福,但也是遇到了陛下之後,才開始展現福氣的。要不是陛下慧眼識珠,也沒牧將軍如今的福星高照。”

  ??陳安一通馬屁拍上來,楊定聽得哈哈大笑:“行了,公是公,過是過。牧田的功記下了,之後再賞。如今西疆運河通船,也就是一五計劃完成得差不多了,是時候該進行驗收了。你去一趟內閣,通知他們提前去查驗一五計劃的各項任務指標以及完成度。”

  ??“然後,廠衛明訪,暗訪同時進行,務必在最後一年半的時間,完成所有項目的攻堅和收官。還有清查所有的貪官汙吏。”

  ??“是!”

  ??陳安下去了。

  ??楊定敲了敲桌子,拿出之前南下的時候四處看時寫的小本本。

  ??上麵絕大多數都是有名有姓的貪汙犯或者玩忽職守之徒。

  ??這本本上的頁腳其實都起了毛刺,甚至發黃了,不平整了。

  ??可見楊定是時常翻看,銘記於心。

  ??隨後他在最後幾頁空白的地方寫上:要把懲處貪腐,完善帝國內部吏治,作為周期性任務。

  ??每年地方自查,小查。

  ??每五年朝廷三法司查,中查。

  ??每十年,以廠衛調查和收集的資料為主,轉交給三法司進行執行處理。並且追咎三法司違規操作等事宜。

  ??……

  ??寫完上邊的內容之後,楊定吹了吹墨跡,又把邊上的一些絹帛拿出來。

  ??趁著眼下對外並無大戰,必須抓緊時間清洗、打擊國內的流氓惡霸。

  ??掃黑除惡!

  ??而想要掃黑除惡,就必須將某一些官職進行調整。

  ??所謂調整調整,你就能整出一堆的問題和漏洞,而且不用擔心朝臣反對。

  ??因為調整的決定,他們一定會支持。

  ??楊定打算調整的手段就是,給朝廷細化某一些部門。

  ??細化基本上就是增加,增加就有官位,有官位就有升職加薪的空間。

  ??大臣們會反對?

  ??誰會跟自己的未來過不去呢?

  ??首先是內閣。

  ??內閣稱呼其實很籠統。

  ??下邊其實分別為閣臣(首輔、次輔、大學士)、通政司、敕詔房。

  ??其中閣臣就是主裁,負責幫皇帝處理國家大小事務,同時進行高效的表決和投票。

  ??而通政司主要負責對某些奏則,文件謄抄和批複。

  ??敕詔房,顧名思義就是給擬定聖旨的地方。

  ??其中權力最大的可不是閣臣。

  ??事實上,真正能左右內閣的一共三方勢力。

  ??第一個是皇帝,說一就是一,但如果哪天成了空頭支票,那就另外說。

  ??第二個則是通政司,別看通政司人均五品上,看起來不大不小,可是人家重權在握啊!

  ??絕大部分奏折必須經過通政司謄抄,那麽就有可能出現通政司將奏折截斷,銷毀等等。

  ??第三個敕詔房,隻要誰控製了敕詔房,那麽看皇帝的聖意不爽了,他就能不寫不批不做,那麽皇帝就隻能發中旨。

  ??中旨這玩意兒皇帝大權在握的時候,那就是聖旨,一旦皇帝不行了,聖旨君主立憲了,那麽敕詔房等於變相有了封駁皇帝或者內閣大臣商量好的法案權利。

  ??妥妥的黨爭利器,第一爭奪目標。

  ??所以,楊定決定改變這一點。

  ??不能讓敕詔房和通政司獨大,同時也不能讓內閣完全掌控,尤其是敕詔房自己和子孫後代必須掌握在手中。

  ??想到這裏,楊定在敕詔房內分別設置秉筆監、掌印監、通令監。

  ??以正三品敕詔丞掌管敕詔房,敦促三監工作,統管全局。

  ??然後下邊三監分別為:從三品的秉筆大使、掌印大使、通令大使負責。

  ??秉筆監負責寫詔書,掌印負責蓋敕詔房的官印,通令大師負責送達詔令到內閣或者十部以及地方。

  ??這樣一來,敕詔房權利一分為四,相互掣肘的同時也能起到皇帝和內閣之間的緩衝。

  ??算是權利的爭奪中心點之一。

  ??改造完了中樞,剩下的就是十部和地方了。

  ??十部衙門也夠用,就是某些衙門的細化一下,增加幾個司來應對接下來地方體係的調整所帶來的變化。

  ??首先,楊定決定將鎮拉出來,進行鄉鎮並立的格局。

  ??效仿東方大國的以農業為主的聚落為鄉,以工業為主的聚落為鎮,不過鎮這個概念,暫時不會鋪開,畢竟靖國絕大部分能稱得上鎮的,隻有清江上的幾個城市罷了。

  ??當然,設立鎮的目的也很簡單,就是為了城市化。

  ??因為接下來隻要電機設備和內燃機技術成熟,那麽楊定就會立刻推動進行第一次工業革命。

  ??至於蒸汽時代,以前沒有帝姬,他或許會考慮。

  ??但是有帝姬這個BUG存在,第一次工業革命,直接就以電氣化為開端不香嗎?

  ??幹啥非得再走一次蒸汽道路呢?

  ??因此,楊定決定進一步加大民間私營資本的活躍性,他要開放一部分產業,準許私企進入。

  ??這樣一來,鄉鎮就是皇權下鄉的倚仗。

  ??必須重視!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