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參謀部的提議
作者:空山一先生      更新:2021-03-16 00:17      字數:2359
  鎮南關下投石機已經準備就緒,楊定下令的軍隊開始進行壓迫,從而逼迫鎮南關將自家的士兵抽調回來,好讓後方和望江崖一線的壓力變小。

  於是,雍王現在是每天聽著不斷拋投進來的石頭聲音過日子,惶惶不可終日。

  今天唐若青剛來找他,就看到雍王匆匆的從屋內的衝過來,兩眼青黑,雙眸中充滿血絲,直接被嚇了一跳。

  “王爺這是……幾日未曾安寢?”

  唐若青試探的問。

  “五日了。”雍王一臉喪喪的說,“方才眯了一小會兒,結果外邊投石機又一次大作,戰鼓轟鳴的,早已不是當初靖國東岸的那些試探,故而本王十分憂心,萬一對方來真的,咱們就這麽點人,能守得住嗎?”

  雍王的擔憂,也正是唐若青的擔憂。

  雖然世事艱難,但不代表沒有機會。

  隻要扼守住望江崖等待南邊的何靜回援,必然能夠將防線重新變得固若金湯。

  而楊定的目的估計也是圍點打援。

  他也在等何靜回援的部隊。

  到時候就是一場真正的決戰。

  所有戰局的關鍵,就是何靜那近二十萬大軍!

  若是能回防成功,辰國就有時間重新備戰,戰爭的主動權就會重新回到他們的手中。

  倘若失敗,費盡心力,打了將近一年所獲得的全部土地,也都會的丟還給靖國。

  因此,何靜很重要。

  以上,都是唐若青這幾日根據現有的情報,不斷的推演出來的。

  “除了何靜,另外十五萬呢?鐵山的部隊總不可能不下來吧?”

  帶著不滿,雍王近乎咬著牙說:“他說他隻帶走了兩萬精銳去對付西邊作亂的曜族,但為什麽剩下的十五萬人死活不下來?”

  唐若青被這話說得暗笑,這貨一看就不懂運兵的艱難。

  現在的清江雖然是順流,但風卻是北風,加上辰國南下的時候早把清江沿岸能用的船都征走了,結果讓張江虎一戰敗得精光。

  短時間哪怕紮竹筏南下,也得需要時間啊!

  更何況最近還雨大,洪水滔滔,北麵的澤州一帶因為這些年圍墾雲夢澤嚴重,一座大澤愣是被擠成了葫蘆形,直接導致今年雨季爆發,水根本蓄不住,於是整條清江就爆發了有史以來最嚴重的的一次洪水。

  基本上將兩岸不少低窪地帶的城市村莊全給淹了。

  所以唐若青對於十五萬大軍南下的速度,一直不抱什麽希望,能在半個月內全部到達,那就謝天謝地了。

  “應該這兩日就會有一萬人下來。”唐若青安慰著雍王。

  讓他稍稍心安。

  畢竟一萬人也是一萬人,所謂三人一片,百人一群,千人連地,萬人連天,這根本不是一個量級的。

  一萬生力軍進來,完全可以減少他們的防守壓力,而他這個雍王總算可以睡一覺了。

  “那太好了。”

  雍王說罷這話,頓時感覺睡意上湧,趕緊揮手唐若青離開。

  唐若青走出王府,突然想起自己有事情來找的雍王。

  其實也不是什麽大事,就是布放在望江崖的問題。

  他打算再從城內挪走一萬人,給望江崖安排三萬士兵,好用來製約靖國的水師的突破企圖。

  但現在都出來,也不好去打擾,就按照自己的戰略意圖辦吧。

  反正雍王也不懂軍事。

  叫來親兵,讓他立刻命令早已準備好的士兵前去望江崖,然後又派人去催促北麵大軍南下。

  總之做完這一切,又在城外一片鑼鼓喧天中,他回到了的將軍府,等待天色變暗,黃昏的到來。

  德安九十三年三月二十日。

  靖國在鎮南關外呆了七日,也砸了七日。

  鎮南關陸續增兵將近三萬人的消息,在關城內不脛而走,很快就被探明了來曆,一並送到楊定桌案。

  自從十二日抵達關城下,十三日徹底安營紮寨之後,楊定下令開始騷擾七日。

  以此希望靖國的水師突破望江崖。

  奈何地方鐵索橫江,要說強行突破,兩岸的五十米高的懸崖射箭下來,足夠將人射成篩子。

  而且對方還放火箭,以及順江而下放一些小漁船順流而下,船上裝滿了引火用的器具,一把火點起來,雖然殺傷力並不大,但是侮辱性極強。

  讓北伐的靖國水師一籌莫展。

  他們也曾經試過強行衝撞鐵索,結果衝開一條,對方就在後邊拉起一條。

  整個望江崖不過三百米,愣是被拉起了五十條鐵索。

  簡直氣得人罵娘!

  沒有一個是好消息。

  楊定隨手將情報摔在桌上,一臉不爽的問道:“國丈那邊什麽情況了?何靜所部應該被拖死了吧?”

  “啟稟陛下,何靜所部有五萬人正在卻邪山戰鬥,並且國丈故意放出了龍倉縣,讓何靜分兵駐防。

  因而現在何靜能動用之兵力不過三萬!

  按照參謀部的提議,應立刻對西岸的軍營發起進攻,摧毀何靜所部的糧草重地。如此一來是,在水道缺失,鎮南關無法提供支援的情況下,辰國留在酒蘭府內的部隊,有把握全部殲滅。”

  上報的是參謀部的參謀太尉,叫做光華恩,這個姓氏聽起來人少,但事實上在靖國光姓卻是一個大姓。

  根據靖國今年送上來已經有參錄的名冊來看,光姓百姓有七百之多,幾乎就是十分之一靖國子民了。

  而這個參謀太尉光華恩是從地方提拔起來的,出身南洲隆江府光氏。

  隆江府很偏僻,不過光氏卻很有名。

  當年先帝進攻那時候還叫隆江縣的城市時,是光家第一個舉城投靠,並且給先帝送去了妹子當妃子。

  後宮當中就有三名太妃,不過基本上久居深宮不怎麽理會朝事。

  但是楊定登基之後,光家走了陳政的路子,給真楊定送去了一個妹子。

  現在就在宮內,被封為淑妃,乃是除皇後之外最高貴的人之一。

  而眼前的光華恩,就是淑妃的親哥哥。

  說白了,這貨就是一個勳戚。

  把他扶上來當參謀太尉,目的也很簡單,遏製宇文家的勢力膨脹。

  楊定就算再信任宇文昊,也得留一手,不然手握重兵的宇文昊或許不會多想,但架不住他手底下的那群人多想啊!

  終究還是以防萬一比較好!

  楊定想了想光華恩的意思,也點了點頭說:“那就責令去辦,另外……”

  “報!陛下!軍情部急報!”

  話說了一半的楊定住嘴了,讓人將急報送來。

  打開封漆,取出一張布條,仔細閱讀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