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擴軍備戰
作者:三頭蛇王      更新:2021-07-19 00:46      字數:2699
  當然講武堂設立的目的是迅速培養能夠利用的人才。

  ??所謂教育要從娃娃們抓起,李興之又令宋廣坤在講武堂籌建結束後,開辦萊州軍事學校,主要是招收八歲至十三歲的適齡學員讓他們學習軍事和文化知識。

  ??讓宋廣坤負責這些事務,李興之也是沒有辦法,原因就是他夾袋中的人才實在是太少了。

  ??這個問題必須要等到講武堂的第一批學員培訓出來,才能緩解靖北軍的人才壓力。

  ??當然開辦講武堂和萊登軍事學院的目的也是收攏靖北軍將士之心,讓將士們知道,加入靖北軍不光待遇上能得到實實在在的實惠,而且自己的子弟也能享受軍帥府的福利。

  ??免費教育,免費食宿,表現優異者還有軍帥府給予的獎勵。

  ??在軍帥府正式向全軍頒布講武堂以及萊州軍事學院開辦的消息後,整個靖北軍都轟動了。

  ??這個時代讀書識字對老百姓和軍戶們本就是一種奢望,他們唯一能做的就是世世代代在土裏刨食,或者在戰場上拚命,然而他們無論怎麽努力,他們的後代依然在土裏刨食,在戰場上替那些世襲的軍頭們賣命。

  ??現在李大帥不光提高了將士們的待遇,還準備掏錢供自己的兄弟子侄來讀書識字,最關鍵的是,隻要學的好,那就會得到晉升的機會,甚至可以做官。

  ??李興之的目的很明確,就是重鑄華夏尚武的精神,為漢家百姓爭取更多更大的生存空間。

  ??由於張獻忠舉義在即,靖北軍擴軍的事宜也擺上了日程,如今靖北軍名義上有三個鎮和一個水師鎮以及綠旗兵,其實隻有一萬四千餘陸師,以及水師鎮四千多人。

  ??這樣的力量防守有餘,想要進占整個山東都猶有不足。

  ??按李興之的設想,整個靖北軍起碼要擴充至十個鎮五萬人規模的陸師,才能在接下來的巨變中,占據北中國的主導地位。

  ??隻不過如今萊州和登州隻有三十幾萬人口,李興之暫時又不能到山東大規模的招兵,所以隻能退而求其次,用一帶一的方式,征召一萬新兵,將靖北軍擴充至四個鎮。

  ??“豫陝邊境,流寇橫行;京畿之地,東虜肆虐,前者東虜入境,濟、青之地死難者何以百萬計,為保地方,安百姓,本鎮蓬萊伯,提督山東,遼東總兵官李興之曉諭萊登百姓。”

  ??“本帥惟古昔郡縣之製,募萊登之丁壯、設軍鎮以保護地方,商周立國,固無兵農之分,自漢唐以降,兵權歸於皇權,兵農始分離,遂成募兵之治。”

  ??“東虜立國於遼左,時刻窺視,山東有累卵之危,今基於本朝古昔之製,斟酌秦漢各代舊製,設萊登募兵之法,欲立保護地方之基,凡年滿十六,四十以下者皆可應征,然萊登草創,鄉裏恢複尚需勞力,故此次應征以萬人為數,望諸位以萊登安危為念,積極應募,以求護境安民也。”

  ??這道征兵令是魯良直所書,並直言靖北軍之待遇,每月二兩銀子,糧米一石,家中適齡子弟優先入軍事學校和講武堂。

  ??前者李興之在各鎮大張旗鼓發放賞銀之事,明顯刺激了萊登的百姓,靖北軍優厚的待遇同樣令他們眼饞。

  ??當征兵告示在萊州四門貼好後,當日就有數千名青壯前來應征,這裏麵大部分是跟隨王忠在大澤山設防的民夫。

  ??“姓名?年齡?家中幾口人?有幾個勞動力?”

  ??天齊山軍營外,前來應征的青壯排起了長龍。

  ??負責招兵的萊登兵備道魯良直帶著十餘個書辦在軍營外登記造冊。

  ??“官爺,小人叫周挺,家中六口人,父親和大哥都能下地幹活,您看俺能征的上嗎?”

  ??“能,能,唉,你別叫咱官爺,大家都是為李大帥效命的,哪裏有什麽尊卑之說,我家那小子,征兵令下了,就報了名,說不得以後還能跟你一個馬勺撈食呢。”

  ??給周挺登基造冊的書辦是從濟南遷移過來的一個秀才,本名吳穆,本來他對大兒子偷偷報名參軍很是不滿,讀書人家的子弟當然要以詩書傳家了。

  ??可是大帥說了,他老人家尊孔孟而重儒學,要效仿先賢,凡今後萊登鎮的官員必須通曉君子六藝,那正在籌建的講武堂和軍事學校,就是為萊登鎮培養基層人才的,而且優先考慮軍中子弟。

  ??他的大兒子書讀的不咋地,今生恐怕都考不上秀才了,投軍為自己的小兒子爭取一個講武堂的名額也算是給自己留了一點希望了。

  ??抱有這種態度的百姓很多,所以應征的青壯也很多,隻不過令魯良直鬱悶的是,那個親衛統領李邦傑又舉著個石磨堵在軍營前,在招納鐵人兵,說什麽大帥的親衛隻有六百人,太寒磣了,非要招滿一千之數。

  ??所謂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魯良直拿他一點辦法都沒有,所幸的是應征的人數很多,也隻能由著李邦傑瞎折騰了。

  ??靖北軍三鎮,第一鎮鎮將楊彪,副將唐紹和秦英、第二鎮鎮將王忠,副將郎紹貞和牟文綬、第三鎮鎮將李睿,副將劉忠武和馬三德。

  ??從這次招募的兵員來看,魯良直估計一萬或許沒有,但是七八千人肯定是有的,所以成立第四鎮已經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了。

  ??第四鎮鎮將,李興之屬意張邵謙,副將原新安守備劉忠武,另一個則是從隊官中選拔的名叫鄭謙,也是在李家山就跟隨李興之了。

  ??當然為了以老帶新,這四個鎮肯定要打散重編,新編的各鎮,人數還是和以前一樣,各設十個步隊,但是具體編製李興之做了改動。

  ??新編的各鎮,每鎮下轄三個步隊的鴛鴦兵、三個步隊的遠程兵、三個步隊的白杆兵,以及一個步隊的炮隊。

  ??招兵的工作整整花費了三天,共計招募兵員八千一百九十四人,打散重編還需要時間,此外第四鎮還有約兩千人左右的缺額。

  ??畢竟有很多家庭,並不舍得孩子當兵吃糧,李大帥雖然仁義,但是家中就一個獨子,萬一要是戰歿了,那香火可就斷了。

  ??兵員不夠怎麽辦,李興之的目光瞄向了山東鎮參將劉澤清,開玩笑,本鎮提督山東的聖旨已經明發天下了,你劉澤清居然不來萊州參拜本帥,這是不把咱這個蓬萊伯放在眼裏啊!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