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擴軍授旗(中)
作者:三頭蛇王      更新:2021-04-23 18:18      字數:2297
  有了新招的三千兵,靖北軍的人數如同滾雪球般擴充至五千人,人數的急劇增加,必然會導致靖北軍戰鬥力嚴重的下滑。

  為了盡快讓這三千軍形成戰鬥力,李興之決定對各營進行擴充,用老兵來帶新兵的方式來提高各營的作戰水平。

  按李興之的設想,鋼鋒營和疾火營各加兩個步隊的鴛鴦兵,騎兵大隊也要補充到五百人的規模,剩餘的八百人則編入震虜營,以確保後營的穩定。

  不過新入營的秦英卻向鋼鋒營營副王忠提出了一個建議,他認為北方地處平原,靖北軍沒有必要全部用戚家軍那樣的編製,也可以用白杆兵的編製進行擴軍。

  對於白杆兵的傳說,王忠也是有所耳聞的,畢竟十八年前,渾河那一仗太深入京畿百姓的人心了,所以王忠當即向李興之舉薦了秦英。

  蜀錦征袍手製成,

  桃花馬上請長纓。

  世上多少奇男子,

  誰肯沙場萬裏行。

  對於白杆兵的傳說,李興之作為一個資深皇漢,自然是有所耳聞的。

  石牌秦良玉在明末可謂家喻戶曉般的奇女子,便是在後世,各種明末網文中,她也是被推崇倍至般的人物。

  平定播州奢安之亂,七十高齡還能率兵死守石牌,逼的當時自稱大西王的張獻忠不敢犯境,一手創立的白杆兵在渾河和當時如日中天般的八旗兵打的旗鼓相當。

  老奴努爾哈赤還是調來重炮才堪堪轟破了白杆兵軍陣。

  現在王忠居然舉薦軍中有當年白杆兵的後人,李興之是大喜過望,遂命王忠將人請進了縣衙。

  秦英是提著長槍進的縣衙,進了大堂便抱拳行禮道:“屬下秦英,見過李將軍。”

  李興之見他雖然年齡不大,隻和自己相仿,但步伐沉穩,身材魁梧,雙目炯炯有神,一看便是精練武藝之人,也是心中暗讚。

  當即起身開口道:“秦兄弟免禮,如今韃虜入寇京畿,官軍望風披靡,百姓亡於建奴之手者不可計數,故李某方才舉義師、興大義,率高陽軍民共抗韃虜,今聞秦兄弟通曉白杆兵戰法,可否和某家備述之?”

  俗話說,英雄重英雄,李興之雖不是什麽英雄,但是在建奴入境後,毅然率軍進駐高陽的舉動,自然會令秦英這樣的熱血漢子敬重,所以對於白杆兵的戰法,秦英自不會隱瞞。

  據秦英所說,白杆兵陣法是繼承唐軍的訓練方式,以二十五人組成一種尖錐型的陣型,尖錐的外圍的士卒全部使丈五長的長槍,內層則是槍盾兵,如果第一排士兵受傷倒下,第二排士兵馬上補上來,第三四五排士兵及陣後助陣士兵也作相應調整,不斷補充以保證隊形的完整不亂。

  當然二十五人不過是白杆兵最基本的陣型,在麵對大規模戰役時,白杆兵還可以根據戰場形勢變化,轉化為數百人的大陣,當然這樣的陣型轉換對士卒的要求非常高。

  但是隻要練成,就能以一當十,甚至能力抗東虜的騎兵。

  秦英將白杆兵的軍陣說完後,又將手中的長槍一舉,朗聲說道:“將軍請看屬下這杆長槍,正是先父所留,乃是秦帥苦心打造的。”

  李興之連忙走下堂來,一把接過秦英手中長槍,觀摩起來,隻見那長槍足有丈五長,是用結實的白蠟木做成的槍杆,槍頭則是镔鐵所製,配有帶刃的鐵鉤,槍尾配有堅硬的鐵環。

  秦英笑道:“李將軍,此搶可刺、可砍、可鉤,槍尾又可當錘使用,我父親曾有言,所有數萬精銳的白杆兵,秦帥當日必可掃平韃虜,馬踏遼陽。”

  “好!秦兄弟,本將欲令你為我靖北軍的練兵遊擊,主要負責白杆兵軍陣的訓練,隻不過如今高陽外有建奴,城內物資匱乏,可否先用普通長槍訓練,至於兵器,本將先令城中鐵匠趕製。”

  李興之說完之後,就是笑吟吟地看向秦英,所謂千軍易得,一將難求,自己這次可是撿到寶了,若是再訓練兩千白杆兵,這靖北軍的骨架就算是真正搭建起來了。

  秦英知道李興之說的不錯,打造這麽多白杆搶,可不是一天兩天的事,就是這槍身所需的材料,高陽城內估摸一時半會都湊不齊,所以目前用普通長槍替代,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有了白杆兵的練兵方式,李興之遂重新對各營進行了整編,震虜營和騎兵大隊還是按原有的計劃擴編。

  至於鋼鋒營和疾火營,則擴編成四個步隊的規模。

  其中甲隊為鴛鴦兵、乙隊為火器遠程兵種、丙隊和丁隊為白杆兵。

  至於為什麽編四個步隊兩千人的白杆兵,原因就是這長槍較之其他的兵器更容易打造。

  擴編的過程並不難,隻一天時間新入營的三千餘士卒就充入了各營,有黃文昌帶回來的三千套鐵甲,再加上此前繳獲的棉甲,靖北軍的將士除了炮隊也幾乎是人人著甲了。

  不過這些盔甲中有官軍的,亦有清軍的,看上去總是有些不妥,作為李家寨的狗頭軍師,錢安寧又建議將正白旗棉甲染成黑色,而裝備的鐵甲內襯以及紅纓亦染成黑色,以區分已方和明清的軍隊。

  對此,李興之是自無不許,根據曆史的軌跡,盧象升會同關寧軍合擊牛欄山的計劃破產後,崇禎帝遂罷了他兵部尚書之職,並著其入援保定,而巨鹿之戰爆發的時間也就在十二月初。

  相比而言,殲滅明軍王牌天雄軍,自然是比區區一個高陽城誘人的多,所以據李興之估計,隻要阿巴泰尚在,多爾袞根本不可能移師高陽。

  城外的滿洲兵不過四千多人,又是新敗之軍,隻要自己嚴防死守,在沒有重武器的情況下,阿巴泰是萬萬不可能破開城池的。

  所以靖北軍必須要抓住這個難得的空檔,抓緊時間訓練新兵,為擊潰阿巴泰後撤離高陽做準備。

  由於秦英的出現,李興之改變自己先前的布置,在將鴛鴦兵和火器遠程兵補充完畢後,就是點了新驀的兩千兵交給了秦英和王忠訓練,又將剩餘的八百兵交給楊彪,著他們在按靖北軍整訓要求的情況下,分別訓練白杆兵軍陣和刀盾的格鬥技巧。

  輪流換防,輪流整訓,這是李興之提出的要求,當然挖掘地道的工作也在緊鑼密鼓的進行,李興之可不想在高陽多呆,借著東虜入寇,朝廷大軍雲集在京畿的機會,盡快尋的根據之地,才是靖北軍的當務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