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戰前準備
作者:三頭蛇王      更新:2021-04-13 00:27      字數:2346
  進駐了縣衙之後,李興之就是令錢安寧暫時署高陽縣事,並著他明日動員高陽百姓協同守城。

  高陽雖是小縣,但是這幾年北方大旱,高陽境內由於水網縱橫,到也能栽種莊稼,崇禎九年東虜入寇,安州、雄縣有萬餘百姓湧入高陽,時下城中百姓尤有數萬。

  按李興之的命令,剛剛履新的高陽縣令錢安寧,便拿著剛從雷之渤手裏扒下來的知縣大印,簽發了招驀城中百姓協助守城的榜文。

  原高陽縣丞陸仲則在一隊靖北軍的協助下將榜文全城張貼,動員全城百姓協助守城。

  李興之更是命城中鐵匠趕製了一批鐵皮喇叭,命震虜營士卒在城內宣傳東虜的惡行。

  “高陽的父老鄉親們,大家都是鄉裏鄉親的,我們靖北軍是不會傷害你們的。”

  “鄉親們,我們李將軍也是高陽人,這次韃子主力進攻保定,我們將軍不忍心家鄉的百姓遭難,是來守衛高陽,保護你們的。”

  一隊又一隊的靖北軍士卒拿著喇叭,走街串巷,向高陽的百姓們宣傳著。

  “當家的,你說他們說的是不是真的?”悅來酒樓內,王富貴的老婆張氏猶豫地問了一句。

  “他們要搶劫殺人的話,早就應該動手了,還會等到現在嗎?按道理,應該是真的。”

  王富貴看著窗外怔怔地回了一句。

  在靖北軍不停地宣傳下,終於有膽大的百姓走出了家門,想要看看這幫賊寇說的是不是真的。

  錢安寧又適時地開出賞格,凡是上城助戰的青壯賞銀三錢,修繕城牆搬運物資者賞銀一錢。

  聽到有銀子拿,百姓們更是動心,隻不過仍懼怕李興之是賊寇,心中猶豫不決

  這個時候,在孫府內安坐的孫承宗再也坐不住了,李興之的目的很明顯,就是來防守高陽,提備建奴的。

  “好啊!這李興之雖然做了賊,但仍不忘國家,不忘故土百姓,殊為難得。”

  老頭子就是連聲稱讚,即令孫鈰帶著家中的子侄和護院出府,讓他們發動百姓助李興之加固城防。

  自己更是親自出門欲尋找李興之和他商討守城方略。

  孫鈰不敢違命,亦是帶著家人走上了街頭,跟在靖北軍後麵發動百姓。

  高陽的百姓本就畏懼清軍的凶殘,名震天下的孫閣老又證實了李興之是來保衛高陽的,有孫閣老做保,百姓們再無顧慮,隻小半天便有數千百姓報了名,其餘的百姓也走出了家門,畢竟修補城牆有銀子可拿。

  錢安寧便擇其青壯者編成保安隊協助守城。

  其餘的老弱則被錢安寧分成幾組,輪流修繕城牆,搬運各種守城器械,整點防務。

  高陽不過是個縣城,周長不過八九裏,牆高不過一丈半,若想擋住東虜,幾乎是不可能的,但是好在李興之有水泥,雖然隻有五千斤,但是輔以磚石的話,將高陽的部分城牆加高半尺,還是沒有問題的。

  經過李興之和王忠等人勘察,高陽城周圍並無險阻,但是城西和城南有幾處樹林,加上瀦龍河又流經高陽西南,並不適合大隊展開。

  靖北軍諸將皆以為東虜必然主攻北城和東城,至於西南二城提防東虜偷襲就可以了。

  李興之遂令錢安寧立即讓剛剛招募的百姓利用水泥和磚石整修東南兩處的城牆。

  主要是以水泥鋪底,上層覆蓋磚石即可,十月的天,本就幹燥,加之北方大旱,據李興之估計,最多兩日東北兩處的城牆就會修補完畢。

  在搶修城牆的同時,李興之又和黃文昌協商,著其將城中廢棄的房屋拆卸下來,其中磚石可以加固城防,又可充作擂石,大的木料可以製作滾木,那些小的木料以及幹草則可以用著放火的材料。

  至於諸如石灰、猛火油、金汁等守城的器械,也必須盡快搬運到城牆上。

  當然這些事情並不是能夠一蹴而就的,好在城中的百姓皆是知道已經到了生死關頭,人人爭先,不為別的,就為家中的妻兒,他們也要去拚命。

  孫承宗是午時左右在高陽東城的門樓上找到李興之的。

  保定總兵黃文昌,在老孫頭登城的那刻就知道不好,但是這會想躲也來不及了,一臉羞愧地躲在李興之身後。

  看著這個在曆史上褒貶不一的三朝老臣,有的人說他靡費國朝的錢糧在遼東盡修些無用的堡壘。

  有的人說他長於統籌,短於戰略,遂使東虜坐大。

  但是李興之卻不這麽認為,老孫頭並不是不想野戰,在遼東任上也曾組織過進攻耀州的戰役,然而三個營八千關寧軍居然連耀州的邊都沒摸到,就被屯布泰帶著百餘東虜打的丟盔棄甲。

  不能進攻,又不能棄土,老孫頭有什麽辦法,隻得建烏龜殼前進。

  在那個漢奸遍地的年代,老孫頭能帶著全族老弱,獨守高陽,最後全部殉國,又有幾個能做到?

  上了城樓,孫承宗就是一把甩開扶著他的孫兒孫之潔,大步走到李興之麵前。

  “你就是李興之?此前擊潰東虜阿巴泰部數千,斬首千餘的恐怕就是你吧?你既有如此武勇,如今又甘冒生死,入城抵抗東虜,想來也是個忠義之人,何不報效朝廷,將來也能博個封妻蔭子,隻要你同意,老夫便上奏朝廷,保你為保定副將,老夫這點麵子還是有的。”

  孫承宗一雙眼睛如電一般注視著李興之。

  李興之做賊以來,也殺了不少人了,麵對孫承宗逼人的目光,也並不發悚,笑道:“閣老謬讚了,李某父母俱死於奴手,這次過來不過是報仇耳,至於報效朝廷,這朝廷還值得報效嗎?就是這高陽縣令雷之渤,其所作所為,何異於賊寇?天下紛紛,俱是此等狼行狗苟之輩充斥於殿陛之間。李某若是投靠朝廷,豈不成了他們的幫凶?”

  孫承宗渾身一震,朝堂上官員是什麽德性,他是知道的,現在被李興之擠兌的居然無言以對。

  不過他也是人老成精,訕笑了一下就是說道:“報效朝廷之事以後再說,不知李寨主可有守住高陽的把握?”

  李興之雙手一攤,“若是阿巴泰以偏師而來,李某有精兵兩千,自然不懼,若是多爾袞全師而來,李某實無守住的把握,隻是盡人事,聽天命而已。”

  孫承宗長歎一聲,看向躲在李興之身後的黃文昌,哂笑道:“黃帥又何必遮遮掩掩,爾是不是以為老夫老眼昏花,就任由爾誆騙?”

  “撲通!”

  黃文昌臉色慘白,兩腿發軟,登時跪倒在孫承宗麵前,不敢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