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東京風華 第35章 內東門司
作者:花間酒友      更新:2021-03-11 10:17      字數:3424
  <b></b>張堯佐嗅到了危險的氣息。並不是有危險來臨,而是一種感覺。這種感覺,讓他很多次躲過了官場算計,至今官途一直順暢。

  但現在,就在他準備收割香皂買賣的時候,偏偏感覺到危險,就如頭上懸著一把利刃。這讓張堯佐如坐針氈。

  一切行動停止。他已經派人知會楊從易,所有參與了此次行動的人,都要撤出京城。香皂的買賣是好,但老命更重要。

  一定有什麽事,是他還不知道的,讓他的計劃偏離了掌控。張堯佐走到窗前,看著窗外車水馬龍的街市,忽的苦笑一聲。其實,從得知皇後有孕的那一刻,他的計劃早就偏離了。

  江湖中人,到底是不靠譜。說什麽萬無一失?狗屁。枉費他動用了白蓮宗這張底牌,什麽事兒也沒有辦成。皇後不還是照常懷孕了嗎?

  他並不是太計較皇後有孕。之所以有此作為,皆為了滿足女兒的願望。而是可惜白蓮宗這張底牌,讓謝蘊南欠下人情,這種好事不會再有了。

  “老爺,客人到了。”有下人來稟報。張堯佐扭過頭,立馬就看見了一身內侍服侍的常海。臉上迅速的堆起笑容,熱情招呼。

  “有失遠迎啊,常大官快快請進。”張堯佐引著常海走進包廂,在上首坐下。“些許小事煩擾常大官,堯佐實在惶恐。”

  “國丈何必太謙,咱就是跑腿兒的差事。”常海客氣道。

  常海不是一般內侍,乃是入內副都知、勾當內東門司公事,管著內宮鎖鑰,極得皇帝信任。如今常海已有四十多歲,從當今官家即位開始,一直在身邊侍候,位高權重、爪牙無數。

  這常海有個癖好,好色,極為好色。這卻不是怪談,在大宋,太監娶妻,甚至收養過繼子嗣也都是正常之事。宮中常有宮女和太監兩廂對眼,結成對子相互照顧,排解寂寞孤獨。

  常海在宮外有大宅,收羅了不少美豔女子,納為妻妾、養在宅中。若有人托他辦事,也多是送上美貌女子,常海自然笑納,事情辦得也很是爽快。如今,他那宅中真是鶯歌燕舞、好不熱鬧。

  酒過三巡,張堯佐放下酒盅。試探問道,“如今市麵上的香皂,還有果酒玉堂春,皆是出自宮中,真不知是哪位貴人,竟有如此神奇手段,實在令人敬佩啊。”

  “自是聖人之功。”常海淡淡說道,打聽這事兒的人多了。

  “果是如此。”張堯佐向著皇宮方向一拱手,說道,“也隻有皇後娘娘這般天人,蘭心蕙質,才能造出如此神奇之物啊。不過,”

  張堯佐說著話聲一頓,壓低聲音道,“這幾日,聽聞市井流傳,說是香皂竟能染上痘瘡。”

  “謠言,皆是謠言。”常海誇張的大聲說道。

  “造謠之人卻是可恨。”張堯佐說道。

  “跑不了他們,皇城司可是盯著呢。”常海幽幽的看了張堯佐一眼,張堯佐立刻明白,一張房契,不動聲色的塞到了常海的袖口裏。

  說道,“本官新得一雙胞姊妹,年方十六,竟生的一模一樣,難以分辨,還請大官笑納。”

  “嗬嗬,好說,好說。”常海眼睛一亮,色心大動。看了一眼欲言又止的張堯佐,心下明白。低低的說道,“官家令皇城司盯著香皂的買賣,還說,誰打香皂的主意,誰就是造謠之人。”

  張堯佐已是冷汗森森。送走了常海,一個人坐在包廂裏發呆。自以為妙計,誰知早被人看破,張好了口袋等著他往裏鑽呢。關鍵的問題是,張開口袋設陷阱的人,是當今的官家。

  萬幸啊。張堯佐感歎,他及時的感覺到了危險,停止了行動。不然,就是一腳踩進爛泥塘,想拔都拔不出了。

  他心裏有些著急起來,要趕緊給女兒傳信兒,暫時消停消停吧。否則一個不好,可就萬事俱休了。

  常海優哉遊哉的走進宮城,不時有人向他行禮。他不指望自己能升的更高,現在的職事令他很滿意。嬌妻美妾、豪宅廣地,他都有了,這就是美滿日子。

  內東門司,皇宮鎖鑰。進出皇宮的人和貨,都歸內東門司管理。設有四個勾當官,各管一攤,分工明確。

  明麵兒上,能在這裏任職的,都是皇帝的人。但暗地裏,誰也看不清誰是誰的人。有朝中大臣安排的眼線,也有後宮妃嬪的嫡係。

  內東門司是皇宮的關口,任何人,任何貨,進出都要經過嚴格的檢查,並記錄在案。

  這裏就像是一個情報集散中心,每天都有各式的消息進進出出,也有各色的交易秘密進行。誰掌控了這個咽喉樞紐,就能控製住消息傳遞。

  這種權利的體現,就是如山的錢財,如水般湧入內東門司職事官的錢袋。宅院,地契,金銀,珠寶,甚至女人。

  剛在公事房坐定,常海就聽手下人說起了一件大事。昨夜,皇城司不知發了什麽瘋,未得官家旨意,竟悍然衝進了殿中侍禦史唐介家中,大肆搜查,一無所得。今日早朝,皇城司被一群文官彈劾抨擊,王懷舉已被下獄。

  常海驚呆了。王懷舉真的瘋了嗎?文官從來看皇城司不順眼,沒事還要糾個錯處打壓一頓。王懷舉竟敢去捅馬蜂窩,哪來的膽子?就是官家也護不住他啊。

  此時,已被下獄的王懷舉,卻是跪在皇帝麵前,頭抵著地,不發一言。皇帝瞪著眼,恨恨的一揚手,把書卷扔了出去,正砸在王懷舉身上。

  皇帝已經知道了全部經過。王懷舉收到了一封匿名書信,信中畫了一幅圖,寫了一個人名。圖是一株結著紫色果子的植物,人名是殿中侍禦史唐介。

  就是這張圖讓王懷舉發了瘋,不顧一切,闖進了唐介家中搜查。自然是什麽也沒有查到。

  皇帝不會懷疑王懷舉的忠心。不請旨就去查朝臣的家宅,這是把過錯都攬到他自己身上,避免皇帝麵對文官指責的尷尬。但是沒辦法啊,文官們不依不饒,隻能先去獄裏待兩天了。

  王懷舉是被人利用了,但是幕後之人,顯然是清楚紫果之事的,或許他本就是投毒之人。他這麽做,一定有其目的。

  但是目的是什麽呢?皇帝想不明白。他看過那封匿名信,文字是從書上剪下來貼上去的,圖倒是畫的,隻是也看不出任何有用的線索。

  皇帝倒是第一次見到了這株植物,扁圓的葉子,紫色的果子,很平常的樣子。但他從未見過,更不能相信,就是這果子差點要了兒子的性命。或者說,已經毒害了兒子的性命。

  “安排人去好好查查這株植物,產自哪裏,何人種植。”皇帝吩咐道,忽又想起王懷舉正在待罪,又道,“安排給王守規去查,你先去獄裏待著。”

  “小的遵旨。”王懷舉爬起來,慢慢退了出去。雖然入獄,王懷舉卻並不沮喪,隻要皇帝知道自己忠心耿耿,那都不是事兒。

  回到皇城司衙門,將後麵的事情,交代給副手王守規,施施然走進了大獄,把自己關了進去。

  天色將晚,皇帝帶著一腦門兒的不開心,走進了坤寧宮。

  但皇後心情很好,有了解決香皂滯銷的辦法,又為建立百所小學而激動。看見皇帝進來,遂開門見山的說出了她的打算。

  “臣妾要到宣德樓親身試皂,解除百姓後顧之憂。”

  “親身試皂?”皇帝疑惑了一下,但很快想通。

  “不止如此,臣妾還要拿出香皂的利潤,在京中建設百所小學,讓貧苦人家孩子,免費讀書。”

  “這?”皇帝驚訝,這可是了不得的善舉啊。

  “官家乃是仁君,曆來愛惜百姓。此舉乃造福萬民之德政,必得萬民之愛戴。”

  “如此善舉,當推行天下。”皇帝的氣魄更大。

  第二天,皇帝下詔,令國子監和太常禮院,具體操辦皇後宣德樓接見萬民之事。國子監負責選擇校舍,編訂啟蒙教材,選聘合適教授;而太常禮院,則要為皇後在宣德門接見萬民製定禮儀。

  曹佾被派了差事,召集大量人手,在市井宣揚皇後善舉。一時間,東京城沸騰了起來,甚至不少人都跑到宮門口磕頭,表達自己對皇後娘娘的感激。

  柳十三之所以叫柳十三,是因為排行十三,這當然是他在東京城偽造的身份。柳十三大名柳仁,兄弟五人,按照仁、義、禮、智、信排下來。

  柳十三曾受過白蓮宗宗主謝蘊南的大恩。柳寶兒要進宮行事,他自然是全力相助,以報答謝蘊南的恩情。但他假冒商人、潛伏京城卻是另有目的。

  此時,柳十三已被轉移到了開封府大牢。皇城司可以查案,卻無權判案。柳寶兒給皇後飯菜裏加油之事,屬於皇家隱秘,不會被宣揚出來。柳十三會被怎麽定罪,還要看開封府的審訊。

  “吃飯了,吃飯了。”獄卒高聲喝叫著。一塊糕餅從柵欄的縫隙裏扔進來,滾到了柳十三的眼前。伸手撿起,掰下一塊,放進嘴裏慢慢的咀嚼,很硬,但有的吃就不錯了。

  手裏的糕餅被他慢慢的掰開吃下,忽然,他發現糕餅裏漏出了一個紙卷,不由一驚,迅速的握在手裏。

  稍等了一會兒,見無人注意,他慢慢的移到牆角,蹲下身靠在牆上,閉上了眼睛。縮在袖中的手,卻是一點一點的抽出紙卷,輕輕的展開,借著打哈欠的舉動,快速的掃了一眼。

  紙卷上隻有一個字,等。柳十三認識這個字是誰寫的。把紙卷吞進嘴裏,和糕餅一起嚼碎咽進了肚裏。靠在牆上,真的睡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