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 洛陽風波
作者:芋頭酥酥      更新:2021-03-19 03:37      字數:2181
  有人納悶:“東宮這是要逼宮嗎?他為何要挾持他父親,還將他帶出宮去?”

  遊商大叔像看白癡一樣地瞪著他:“你是從來不下茶館聽書的嗎?咱皇帝早就中毒了,是冀王下的。妖後和冀王沆瀣一氣,將皇帝陛下毒害了,把持著朝廷。他們還汙蔑東宮不學無術,作風奢靡,將他禁足東宮,試圖毒殺他多次。若不是他機智,逃離皇宮,還巡訪江湖名醫,給陛下找到了解毒丸,現在已成了賈氏和冀王的天下了!”

  另一個人說:“不應該啊,一年前有好多士兵在抓大夫,說是洛陽中有貴人病了。這不是給皇帝陛下找的大夫嗎?”

  “不是哦,那些大夫在路上就被妖後殺了!我有個朋友賣點藥材,都不敢往洛陽運,生怕也被殺了。”

  聽眾義憤填膺。

  “天啊,還有這樣的事!”

  “真是太可怕了,可得離那些人遠些。”

  唐與柔湊了過去,好奇問:“如此說來,東宮成功打壓了妖後和冀王。那他們現在如何了?是被砍了嗎?”

  “這種謀逆大罪,當然是要株連的。可陛下寬厚,隻將那妖後打入冷宮,冀王削了爵位禁足王府裏,但其他親人門客一起全部流放到北塞。那幾天洛陽熱鬧極了,大家夥每天都在街上往囚車裏丟瓜皮雞蛋。聽說抄家的時候,從他們宅子裏搬出了一箱箱金銀珠寶,全都充入國庫了。”

  唐與柔好奇:“哦?聽說冀王有個兒子。”

  “兒子?是那個浮色公子吧,大概一起被禁足了吧。”

  唐與柔起了疑竇,目光上下打量著這遊商。

  就算這大叔住在洛陽,又怎會將深宮密辛知道得這麽詳盡?

  可他手指頭老繭厚實,顯然是數銀子翻賬本的時候留下的痕跡,有長期外出趕路的痕跡,應該是遊商沒錯。唐與柔好奇問:“大叔是在說笑吧,這麽詳實的消息,能從茶館聽來?”

  “這還真不是從茶館聽來的。東宮要讓康晉王朝的人都知道這兩人做了什麽!就叫孫大人,就是前太傅修了《洛城集錄》將冀王妖後之流的所作所為都記錄其中。我們可沒耐心看,是說書人在茶館裏一段段講給大家夥聽的,可精彩了!”

  唐與柔聽後,忍不住揚起嘴角。

  不怕天下議論宮廷之事,可不就是為了將消息散播開來,傳到她耳朵裏嗎?

  這是在告訴她,朝堂上的事已經解決了,可以去洛陽找他了。

  嗬,錢還沒賺夠呢,不著急。

  她托腮,問:“那皇帝陛下可還康健?”

  這話要是放在洛陽問,說不定就跳出來幾個暗衛當街將人給砍了。但是平州這邊天高皇帝遠,大家說起宮廷八卦口無遮攔,並不忌諱太多。

  遊商大叔是洛陽人士,心中存著敬畏,習慣性地壓低聲音,說:“這難說了!說不定沒過幾天就會傳給東宮了呢!”

  接下去的話題都是猜測了,唐與柔懶得聽這麽多不可能發生的事,離開了吃瓜人群。

  知道司馬煜在宮中的進展,她就放心了。

  但是……

  他竟去西邊了,那邊一定很危險吧。

  ……

  福靈山水界裏,郾城的那塊地圖早就開了。

  出現了一個金燦燦的高塔。高塔由無數本書籍搭成,漂浮循環著,發出金光,像擎天柱一樣直衝雲霄。

  每一本書都寫著山水界中的一個生物,從出生到死亡,每一段經曆和相遇曆曆可數。而當生物消失後,那本書籍也隨之消失。

  有點像命運簿的意思。她從中找到了自己的,發現這裏僅有她在山水界中的所作所為。

  她既然可以隨意改寫生物們即將發生的命運,那她自己的呢?

  比如……

  “立刻抵達那個角落!”唐與柔捧著書,抬手指向洛陽的方向。

  書上出現一行文字,閃了閃又消失了。

  一股強大的力量,將她拉入迷霧之中。她忍不住尖叫出聲,而當她站穩後,周圍竟是白茫茫的一片。

  不是雪,沒有迷霧。

  她在這裏晃悠了一會兒,沒有參照物很快迷失了方向,擔心會發生別的意外,沒敢多留,回到了黃土地上。

  這個福靈山水界越來越有意思了。

  不久之後。

  深宮中。

  老太師打開畫卷,疑惑地看著對應洛陽方向出現的淡淡墨痕。

  怪哉,這一點墨痕是怎麽染上的?

  但太子都回來了,不需要再用這卷軸幫他了,還是省點力氣吧。

  蒼老手指收攏畫卷,放進一個木匣裏,小心封好。

  ……

  店裏的櫥櫃、器皿都是玻璃製品,卻不知怎麽做的。人們好奇玻璃的來曆,一直問東問西,偶爾得到東家掌櫃隨手贈送,滋兒哇地亂叫,簡直是愛不釋手。

  等到那些老板們頻頻向她打探能否賣玻璃給他們的時候,唐與柔知道是時候開玻璃作坊了。

  她將連日來阿牛在作坊裏做的玻璃全部賣空後,采用訂單模式,收了訂金後雇傭更多學徒,跟著阿牛培養出來的熟手打玻璃。製訂規章製度,方便管理。買橡樹皮,挖沙搬運,製作模具,擴張作坊。

  麵膜店又擴張了兩家分店,並且做了香膏、麵霜、胭脂等其他產品,見賣的好,索性單獨開了香膏店和胭脂店。又和城鎮裏的布料行做起了生意,共同盈利。

  這些店裏的人工太多了,管不過來。唐與柔就把全都有從柳長卿的店鋪裏挖了過來,叫他兼任HR和行政總管,專門開了一個類似牙行的店,但裏麵隻招以日計算的流動勞力,隻供應她和柳長卿的店鋪。

  其他商人有樣學樣,但手裏頭的店不夠多,學了也沒什麽用,最後為了省事,跟唐與柔商量著也從這家新式牙行裏用人。

  人數越來越多,幾乎每個人都想來這牙行裏領個身份牌,好方便去店裏打工。

  人一多,有些人沒落腳的地方,大通鋪排不過來,便在縣城外建了簡陋屋舍。流民勞力們群居於此,有了生計,餓死的人少了,幹活的人多了,閑下來修建設施,儼然成了一個新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