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去醫館看看
作者:芋頭酥酥      更新:2021-03-10 00:55      字數:2204
  她上一輩子家底殷實,吃厭了山珍海味,剛才被福靈空間治好後,連肚子也不餓了。雖然很期待這雞湯,但遠遠沒到急不可耐的程度。

  等豆兒回來,四房正式開飯。

  三人坐在一個跛腳的矮幾旁,端著碗默默吃著。唐與柔才剛喝了口湯,就見幼娘和豆兒在兩邊如同風卷殘雲一般,將雞腿給啃得隻剩了骨頭,兩張小嘴塞得鼓鼓囊囊的,來不及咽下,又不約而同地徒手去捉碗裏的雞翅膀。

  這特麽簡直就像用三十二倍速看電影!一眨眼的功夫雞腿就沒了啊!

  “噗……”唐與柔驚得差點把湯都給噴了,嗆咳著,喊道,“你們兩個不許吃這麽快!就是這樣的吃法,胃才會壞掉的!都得給我嚼十五下才能咽下去!不許用手抓,瞧你們的髒手,都得給我用筷子!”

  大姐姐都發話了,他們不敢不聽。

  兩小人用誇張的動作嚼著雞肉,小臉蛋上憤憤不平。

  大姐姐以前這麽溫柔,現在怎麽連吃飯都要管他們了?

  這可是雞湯吖!

  誰能忍得了這個美味啊!

  ……

  吃飽喝足後,唐與柔躺在草垛上,就問了一句幼娘和豆兒想用銀子買些什麽,他們開始唧唧呱呱地說個不停。說著說著,就覺得十兩銀子不夠花,然後開始討論怎麽賺錢。唐與柔聽著聽著,走神琢磨了一下怎麽給福靈空間積攢福氣。

  院子外有人哭著跑來了。

  三個腦袋紛紛從草垛上冒出來。

  朝院子外看去,唐菁紅著眼睛,哭得正傷心,她跑到唐與柔跟前,將銀子還給她:“娘不肯花銀子治,四姐,這銀子還給你。”

  “哎?”

  這不就來了一個能做好事的嗎?

  唐與柔從草垛上跳下來了,驚喜道,“我可以!”

  天快黑了,兩人步伐匆匆,趕回唐家。

  倒不是沈秋月傷得厲害,而是唐老太非常吝嗇,天一黑就沒見點過燈,要是再暗一些,看什麽都不方便。

  暮光之中,大伯娘章秋芬坐在院子裏,挺著肚子幹嘔。她跟四房倒是沒什麽深仇大恨,但因唐老太曾將二伯娘小產的汙名扣在原主頭上,章秋芬這會兒老遠看見她,扶著肚子,蹣跚著回屋,生怕被她害得早產。

  不用打招呼那正好,省得費口舌和她寒暄。

  唐與柔進了三伯娘的臥房,借著門口透進來的夕陽餘光,捧起三伯娘的腳踝,這裏掐掐,那裏按按。

  沈秋月痛呼:“哎喲哎喲……”

  “四姐,你這樣亂戳,要是骨頭斷了,就成跛子了!”唐菁聽見娘的痛呼聲可心疼了,道,“你快勸勸我娘親,讓她去醫館裏找楊大夫吧。”

  沈秋月道:“小菁!你怎麽可以這樣呢?柔丫頭她們有點錢不容易,你別讓她為難。柔丫頭,三伯娘不需要看病,這銀子你們留著自己用。那屋子說去年要修的,可當時你們的娘病得那麽重,誰有心思修屋子啊……馬上就要冬天了,如果你們不修屋子,一定記得弄些皮毛來,要是你們織不好的,讓三伯娘給你們織。”

  唐與柔小心放下三伯娘的腳,道:“三伯娘,我知道治療方法,不如按我的話來試試?”

  三伯娘大喜:“好啊,如果柔丫頭知道怎麽治,那就太好了。”

  小菁見娘同意了,站在一邊沒有吭聲,但她臉上盡是憂色,並不願讓四姐來治。

  “三伯娘,您的腿沒有斷。如果剛才就用冰井水冷敷,不至於腫得這麽厲害。但現在冷敷也是能止疼的,如果有冰片薄荷就更好了。等到明天晚上,熱敷按摩,四五天可好全了。或者側柏葉、大黃各一錢、黃柏、薄荷、澤蘭各半錢,搗碎後熱敷按摩,大約兩三天就能好。”

  三伯娘遲疑:“這……柔丫頭怎麽突然會醫術了?”

  唐與柔本想托辭說是夢見的,可她和唐家這麽一鬧,已成了村裏風雲人物。要是突然又在夢裏會了精湛醫術,傳出去,怕是有嘴碎的婆子嚼舌根,說她被邪祟上身,惹了一身解釋不清的麻煩。

  她腦筋一轉,道:“弟弟胃病嚴重,從很久以前就在偷學醫術。自從娘染病歿了,我就把旁的也偷學了,三伯娘看我明明落水吹了寒風,這會兒好得很,沒染上風寒呢。”

  小菁撓頭,還是反對道:“不成的,四姐說的這些東西,我有一半沒聽過。還是得去醫館啊……”

  這……

  唐與柔望天。

  她難道還要負責采藥?

  不過,助人為樂來換福氣,不一定非要醫好別人。這腳崴了,就是得靠自己養,她其實不能那麽快治好,還不如借一兩銀子給她們,等晚上再回空間看看福氣值有沒有升高。

  去醫館對她而言也有好處。

  村裏的楊大夫十分貪財,又敝帚自珍,特意建了高牆擋住別人的窺探,除非病人和家屬,其他一概不讓隨便進,進了就得付銀子。據說生怕別人偷學了針灸和藥方,針灸都用布遮擋著,藥方開好後直接去讓藥童煮,方子從不外傳。反正來尋醫問藥的泥腿子多半不識字,胡寫一氣約莫也是認不得的。原主以前沒進過醫館,隻在洗衣的時候聽伯娘嬸嬸們說過不少事,這會兒正好趁機見識一下醫館需要的草藥。

  如此一舉多得,唐與柔也不再糾結,將銀子遞給沈秋月,幫著唐菁一起規勸。

  沈秋月這人沒什麽主見,自己的女兒還能管束,可唐與柔連芯子都換了,勸人就醫又是她前世的本職工作,說辭自然是一套套的。

  兩人一左一右,扶著沈秋月去了醫館。

  村中央。

  青萸村周圍就楊大夫開的一家醫館,就算不開方子,隻要病人進了這醫館就得交三百文。藥材更是因壟斷而變得非常昂貴。隻種田的村民一年下來都攢不夠這麽多錢。村裏村外,誰有個頭疼腦熱的,一般都忍著,非等到熬不過去了才會來醫館。

  天色徹底暗了下來,村子裏唯有村醫館的籬笆掛著六盞燈籠。

  高籬笆用的是鑲銅邊的樺木板,厚重大門銅環上掛著用來防賊的鎖鏈,在這到處是茅草屋的窮鄉僻壤,大夫家比起趙裏正家都豪華幾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