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筮法源流考》(二十七)
作者:周易歸來      更新:2022-05-27 10:13      字數:5332
  ——八卦筮法江湖術揭示與批判

  下卷:後封建八卦納甲筮法

  第一章:筮術上又一怪胎的誕生——八卦納甲筮法

  第一講:西漢京房在天人同構(即“天人合一”)的巫術與神秘主義思潮裏架構出了“納甲筮法”,奠定了後世二千多年裏的八卦算命基石

  第三節:京房“八卦分宮納甲筮法”的“理論”與“方法”

  三、

  八卦納甲如何來"算命",必須得納入現實生活中的事情。 我們且看京房“八卦納甲”筮法中“六親”取象的創立。

  《易傳·序卦》裏說:“有天地然後有萬物,有萬物然後有男女”。京房把自然(天地)與社會(六親)聯係在一快,並架構到“八卦納甲”筮術裏,把父母、夫婦、兄弟、子女這種家庭人倫關係與社會上的官府的管理(稱“官鬼”)關係均納入到卦爻裏,又結合等級製的社會現象模擬(納入)到爻位裏。卦爻位越往上,等級越高。

  京房通過深思熟慮,把一個現實的社會結構抽象化的套進到卦爻模式裏,再模擬出所問人事上的吉凶來。他想從他建構的天地人模式裏,運用卦爻幹支五行所代表的“六親”關係,妄想以此“推演”出人事吉凶的先知先覺。

  京房把社會現象模擬到卦爻裏,確是一大驚人的創舉,是筮術上的一次“飛躍”。實乃體現的是東方人在王權專製下,尋求自我規避上的無奈之舉,即聊以自慰而已。

  京房把“六親”關係納入卦爻裏,按卦與爻的關係建立六親爻。除自己本身外,有父母或天地之“義爻”;有子孫之“寶爻”;有兄弟朋友之“專爻”;有妻妄奴仆和財產的“製爻”;還有官府係統的官鬼之“係爻”。這是“六親”的社會結構,再加上六爻位的等級結構模式(即初爻為元士,到上爻為宗廟),在其卦爻裏構成了一個微觀或抽象的社會結構。

  京房在卦爻裏建構的“六親”模式是受《淮南子》一書中說法的影響,《淮南子》裏已有:“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子生母曰義,母生子曰保,子母相得曰專,母勝子曰製,子勝母曰困”的這種說法。

  八卦裏納入幹支五行,又建立起卦爻的社會象征結構,通過五行生克就可產生出“六親”來,也就可推斷比類(或比喻,象征)問卜事情的吉凶了。

  但八宮六十四卦爻不是都有“六親”之象,“六親”全備的不足三分之一,剩下的不是缺“一親”,或缺“兩親”。為解決這問題,就出現“飛伏”之說。這均是解決算卦上的問題,也是算卦上的術語,如“六親”關係也是後來人的總結之說。

  《京房易傳》裏八卦納甲筮法未有“六親”名稱,但在其《京房易傳》裏有“八卦鬼為係爻,財為製爻,天地為義爻,福德為寶,同氣為專爻”的說法。係爻中的“鬼”,為後來八卦納甲筮法上稱的“官鬼”。鬼就是官,官者,鬼也。製爻之“財”,即為妻財;義爻之“天地”,即為父母。寶爻之“福德”,即為子孫。專爻之同氣,即為兄弟。加上本位卦表示問占者自己,共六位,故稱“六親”。

  “六親”在卦爻裏出現是通過納甲五行生克而得出來。

  如“乾”卦“六親”的產生。

  按《京氏易傳》 乾卦納甲內容圖示如下:

  納甲 卦畫 地支 五行 六親 爻位 《京氏易傳》納甲序列

  —— 戌 (土) 父母(上爻) “宗廟上建戌亥”

  壬 —— 申 (金) 兄弟(五爻) “金入金鄉木漸微”

  —— 午 (火) 官鬼(四爻) “火來四上嫌相敵”

  —— 辰 (土) 父母(三爻) “土臨內象為父母”

  甲 —— 寅 (木) 妻財(二爻) “木入全鄉居寶貝”

  —— 子 (水) 子孫(初爻) “水配位為福德”

  後世的八宮六十四卦有了固定不變的格式,如“乾宮八卦”格式:

  (因無法上傳圖,故略。可從百度搜,就能看到固定圖式,不會裝爻算卦的,就看固定的圖表。)

  從上麵圖例中看到納甲後的“64卦”裏每卦五行生克出“六親”狀況。

  “八卦”通過納甲後,假若起出來的卦是“乾卦”,因“乾”卦的納甲是固定的如上圖,後人有口訣叫:“乾金甲子外壬午”。又因“乾”宮卦劃定的五行屬金,內卦幹支從甲子排起,外卦的幹支以壬午排起。起出這一卦後,就以為可以占測人事吉凶了。

  占測得會得出“六親”,所說的“六親”就是通過某一卦爻裏的五行與本宮卦所屬五行發生生克,就產生出“六親”關係來。如“乾”卦,《京氏易傳》裏說:“水配位為福德”。這個“水”指的是初爻“子”的五行屬性。子為水,“福德”就是子孫爻。現在也有口訣叫“我生者為子孫”。可能當時是叫“我生之爻為寶爻”。子孫是誰的,自然是父母,祖輩所生的。這是把五行相生擬人化。

  乾卦的初爻納甲為子(子的五行為水),這水在五行中的相生關係是“金生生”。因為“乾卦”的本宮五行為金,“乾”是乾宮卦的統領者,“乾”卦五行為“金”,“金”也就成了是乾宮的五行之屬。凡占出乾宮卦來,五行皆屬金,這叫八宮的本位五行。若算卦時,本位卦五行代表自己(我),來與卦裏的六爻五行發生生克,就產生出“六親”關係來。因為每卦納甲後,卦裏的六爻五行已是固定不變了。可通過生克口訣安出“六親”來。“乾”卦本卦五行屬金,“金”就與乾卦裏六爻地支五行產生生克,就出現了“六親”。

  如《乾》卦初爻地支是“子”,子的五行為水。“乾”的本宮五行是“金”,金是生水的。有口訣“我生者為子孫”(《京氏易傳》裏說“水配位為福德”,福德就是子孫) ,所以乾卦初爻的“六親”就是“子孫”。

  《乾》卦二爻納進的地支是“寅”。“寅”的五行為木,木被金克,即五行相克是金克木。本宮五行金與寅木產生相克,口訣是“我克者為妻財”(《京氏易傳》裏說“木入金鄉居寶貝”,寶貝就是財。妻子在古代也看做是財,因妻妾可以買賣)。

  《乾》卦裏的第三爻納支後是辰,辰的五行是土,土能生金。《京氏易傳》裏說“土臨內象為父母”,即後來的口訣是“生我者為父母”。所以乾卦裏的第三爻是父母爻。

  《乾》卦四爻納支是“午”,午的五行為“火”。《京氏易傳》裏說“火來四上嫌相敵”。“敵”就是“克”,或稱“勝”(《京房易傳》裏此句後麵有注,“壬午火,是乾之官鬼”。這是三國時陸績所注)。四爻上的納支五行為火,火能克金。現在算卦上的口訣是“克我者為官鬼”,“乾”卦四爻就是官鬼爻。

  《乾》卦的五爻納支是“申”,“申”的五行為金,與本宮五行金相同。《京氏易傳》裏說:“金見金為同氣”。“同氣”即為同胞兄弟姐妹。後有口訣為“同我者為兄弟”。

  《乾》卦的上爻納支為“戌”,戌的五行為“土”。土能生金,同是父母爻。

  八卦納甲後,有了本宮五行,也有了每卦爻裏的地支五行,相互產生生克,“六親”現象就出來了。八卦納甲後,六十四卦裏的六親關係也就固定不變了,如上麵的“乾宮八個卦”的納甲六親模式是固定不變的。

  現在的算卦先生若不會納甲與安六親,即可列寫一張固定的六十四卦納甲卦表就可以了。若起出一卦,查看一下卦表就可以斷卦了。若問卦者是求問財氣如何,算卦先生就看卦裏的財爻了。不過又有一套斷法,要通過占卦時的日子裏的五行,以及當月的五行,還要結合有變卦的要看變卦五行,還有“世應”以及後來產生的“六獸”之說等等。總之沒有一定之規,都不過是想象出的東西,即認為有可類比之處的東西,都可以增添到八卦算卦術裏,而大框架則是京房的八卦納甲基礎。???

  至於“飛伏”,因八宮六十四卦,隻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卦“六親”具全。而剩下來的卦不是缺一,就是缺二親。這就產生“飛伏”之說,“飛伏”就是借“六親”。“飛”意為顯,“伏”意為隱。京房所創的“飛伏”與今天的占卦借用神(飛伏)有所不同。今天如占出某一卦,所問之事,如問財,可卦中設有出現財爻。這就叫用神不上卦,就要借“用神”,要從本宮卦裏有財爻的卦中借來,這是一種解決斷卦的方法而已。

  京房的飛伏之類不一,有卦之飛伏,也有爻之飛伏。總之是為了解決納甲後卦中出現的六親不全這一問題。這裏也沒必要詳說其“飛伏”內容,因為那都是無稽之談的東西。

  可以看出京房把幹支,五行,六親這種自然與社會現象,再配以星宿,建侯,卦氣,天學與神學,一古腦的納入八卦占測術裏,想把天道與人道鉤連在一起,建立起一套寵雜的一種筮法,從其筮法裏妄想推演出“天機”,即人間的福禍吉凶,也包括天地自然上運行的變化"先知"。但京房還沒來得及理論與實踐上的完善,本人而被“棄市”(被殺)。而他創立的這一套八卦納甲筮法卻被後人,一代一代的傳承下來,並切不斷的豐富其內容,越來越變成一門神秘莫測的算卦上不成學問的學問了。

  京房的八卦納甲筮術是建立在一種對自然與社會現象抽象化上的模擬方式。人事雖受自然社會的影響,人事的發生與自然社會分不開。但通過模擬的一套筮法,想推知人事未來的吉凶結果,是背離了真實的自然與社會環境,成為虛妄的東西,如何能達到真實目標的結果呢?人事吉凶即非通過五行(本身“五行”隻是一種抽象的學說)而左右,也非通過八卦裏的卦象陰陽強弱,即生克來影響到人事的頭上,這之間沒有因果關係。人就是人,木就是木。況且客觀世界也不是五行所構成,所支配。從自然裏的現象抽象出的五行學說,即非科學理論,也不能套到人的命運福禍上類比推理。古人認為筮法能知人事吉凶,是一種萬物有靈的孑遺,所相信的是一種神諭,實是巫術的思維。現在若還認為“八卦”能推斷人事吉凶,那就太不可思意了。要麽是愚味無知,要麽就是別有用心。

  古人眼裏,把八卦納甲筮法看作是能窺視“天機”的不二法寶,這與古代人對世界認識有關,即沒有科學的認識所造成。

  漢代象數占驗筮術的勃發,正是漢代儒學神學化,從“天人感應”(先秦天命神學的深化)到“讖緯神學”思想下的產物。

  總之,漢代儒學中的神學思想來源於原始巫術迷信,及戰國陰陽五行思想以及秦漢之際的方術思想。

  為適應漢武帝皇權專治的政治需求,董仲舒既發展出“天人感應”思想,建立君權神授論;又吸收“陰陽五行”思想,神化封建等級秩序。董仲舒的神化儒學被發展為讖緯神學,並得以廣泛應用。

  陰陽、五行既成為帝製時期裏"術數"的偽理論根據,又是帝製時期裏"術數"上的使用工具(《中國方術大辭典》把凡是運用陰陽五行生克製化的數理以行占卜之術的,皆納入術數範圍。如:星占、卜筮、六壬、奇門遁甲、八字批命、拆字、起課、堪輿風水、擇日等等)。而天人合一(天人感應)無疑成為帝製時期裏人們迷信"術數"的動力之源。

  天人感應(天人合一),既上天與人間是相互感應的,也是"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天垂象,見吉凶,聖人象之”(《係辭傳》)的理論體係。

  如皇帝去泰山封禪(天子登上泰山築壇祭天),就認為會感動上天(帝神),給地下降福祥(漢武帝劉徹、漢光武帝劉秀,均去過泰山封禪)。如民間人們求雨,認為上天感應就為人間下場雨。

  進入帝製時期不但不反對占卜,而且更是張顯了"天人同構”的神學思想,已不再有春秋戰國時期的反對占卜迷信思想,帝製裏不需要理性,更是排除真實孔子的"易學"理性思想。兩漢象數筮術易學勃發,正是兩漢時代裏"天學"(天命神學)風氣環境所至。

  西漢中期以後各派經學家援引陰陽家的學說來解釋儒家的經義,著重發揮了符瑞與災異的思想。這是一種源於原始宗教巫術而又混雜著時代裏的前沿新學說,像當於最先進的"科學"大發現的那種奇特思想,就是陰陽五行之理與天人感應之論,也可以稱之為陰陽占術。因其強調天地人、是感通的,以及陰陽五行為基本要件所構成的認為天地時空的世界模式。就形成了符瑞與災異的推斷與占驗之術,並用陰陽災異的占驗之術來批評朝政,約束君權。

  西漢中期後的象數學家目的是要用認為的"新理論","新科學"武裝舊筮術(因西漢初還出現過今本《周易》改造版本),以行占驗之術,以占驗之術而夢想“究天人之際",洞察人事吉凶災異之變化。

  自此時代裏的陰陽五行既是象數占驗之術的理論根據,又是媒介工具;無疑董仲舒的天人感應說則成了象數占驗的動力之源。在這樣巫術思維的曆史背景下,才產生了京房的"通天神術"——八卦納甲筮法。

  京房的八卦納甲筮術在中國後封建時代的兩千多年裏成為了準宗教信仰,無不從八卦筮術上安於命運或希寄著命運。那麽,京房的八卦納甲筮術是如何占斷和解卦呢?很讓人失望,京房自己及其時代裏都沒有留下象《左傳》裏的那種筮例,讓人一看即明,他的八宮卦術是一個怎樣的斷法。

  京房建構寵大的八卦納甲筮法體係,還沒來得詳細的運用,卻遭殺身之禍,所以是一個粗糙的構架。雖《京氏易傳》下卷講:“陰陽運行,一寒一暑,五行互用,一吉一凶。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故易所以斷天下之理,定之以人論而明王道”。“八卦建五氣立五常,法象乾坤,順於陰陽,以正君臣父子之義……六爻上下天地,陰陽運轉。有天之象,配乎人事。八卦,所觀府察在乎人,隱顯災祥在乎天,考天時察人事在乎卦”。

  這目的不單單是個人的吉凶占卜,而是以“八卦”的天地模式“定人倫而明王道”。“以正君臣父子之義”。可惜他想達到的目標永遠都無法實現,他也沒擺脫“考天時察人事的在乎卦”的筮術思維,最終還是落腳到一套筮法而已。

  正如“提要”裏所說“蓋後來錢卜之法,實出於此”。而今的八卦六爻算卦,不外乎是京房所建的八宮納甲筮法。隻不過京房的納甲卦術如同“基本法”,而後來的八卦筮卜增加了“實施細則”的那種關係。

  京房受其時代偽理論而架構出一套認為可窺視“天命、天機”的偽方法,即八卦納甲筮法。

  後世之人在京房的八宮卦體係上建立了“火珠林法”以行占卜。“火珠林”筮法就是根據八卦納甲卦爻幹支五行生克妄想占問出人事吉凶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