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筮法源流考》(三)
作者:周易歸來      更新:2022-04-17 18:33      字數:5365
  ——八卦筮法江湖術揭示與批判

  上卷:先秦八卦取象筮法

  第三章:《春秋左傳》一書記載"以《周易》筮之"的筮例的實質內容

  第一講:解讀《左傳》記載的“以《周易》筮之”的第一筮例的起筮方法與解筮方法

  第一節

  在《春秋左傳》一書裏確確實實記載著"以《周易》筮之"的筮例,從筮例所表述已知,史巫以《周易》筮之所用《周易》文本內容格式不同於今本《周易》外,其內容文辭則與今本《周易》是一樣的。

  已知曆史上《周易》文本的不同,正是筆者通過對《周易》文本考證,原創《周易》一書出現後是被不斷篡改的過程(見筆者另著"《周易》哲學解讀")。

  前麵第一章裏已舉例《春秋左傳》一書記載的筮例,也因《春秋左傳》一書裏最早所反映《周易》一書,不否認正是以卜筮(算卦)的麵目出現。所以我們先看春秋史巫如何用《周易》來卜筮的?

  那麽,我們來看一看《左傳》裏所記述的“以《周易》筮之”的第一筮例,是如何用《周易》卜筮的?在卜筮上它與《周易》有多大的關係。即不能表麵來看待"以《周易》筮之",就認為《周易》自始至終就是算卦書,那就大錯特錯了。

  《左傳》一書是記春秋時期的一部史書,書裏記載有春秋時期諸侯公們用《周易》筮卜人事吉凶的一些筮例。而被現在人稱為天下第一卦的是出現在《左傳·莊公二十二年》裏的記載:“周史有以《周易》見陳侯者,陳侯使筮之。”

  如《左傳·莊公二十二年》:“陳厲公,蔡出也。故蔡人殺五父而立之,生敬仲,其少也。周史有以《周易》見陳侯者,陳侯使筮之。遇《觀》之《否》曰:是謂‘觀國之光,利用賓於王’。此其代陳有國乎?不在此,其在異國。非此其身,在其子孫。光遠而自他有耀者也。“坤”,土也。“巽”,風也。“乾”,天也。風為天於土上,山也。有山之材而照之以天光。於是乎居土上。故曰:‘利用賓於王’。庭實旅百,奉之以玉帛,天地之美具焉。故曰:‘利用賓於王’。獨有觀焉,故曰其在後乎。風行而著於上。故曰,其在於國乎。若在異國。必薑姓也。薑,大嶽之後也。山嶽則配天。物莫能兩大,陳衰,此其昌乎。及陳之初亡也。陳桓子始大於齊,其後亡也,成子得政。”

  我們先用現代的話把這段話譯出來,便於理解:“陳厲公是蔡國女人所生,所以蔡國人殺了五父而立他為君。生了敬仲,在敬仲年幼的時候,有一個成周的太史帶著《周易》去見陳厲公。陳厲公讓他卜筮,卜得的是《觀》裏的以《否》為繇題裏的繇辭。周太史說:這就叫做‘出聘觀光,利於作君王的上賓’。這個人恐怕要代替陳而亨有國家了吧?但不在這裏,而在別國,不在這個人身上,而在他的子孫。光,是從另外地方照耀而來的。《坤》是土,《巽》是風,《乾》是天。風起於天而行於土上,這就是山。所以說,‘出聘觀光,利於作君王的上賓’。庭中陳列的禮物上百件,另外進奉束帛玉辟,天上地下美好的東西都齊備了。所以說,‘利於作上賓於君王’。還有等著觀看,所以說他的昌盛在於後代吧?風行走最後落在土地上,所以說他的昌盛在於別國吧?如果在別國,必定是薑姓之國。薑是太嶽的後代。山嶽高大可以與天相配,但事物不可能兩者一樣大,陳國衰亡,這個氏族就要昌盛吧?果然,陳國第一次被楚國滅亡,陳恒子就開始在齊國興盛起來。後來陳國再次被楚國滅亡時,陳成子就取得了齊國的政權。”

  這是《左傳》一書裏記載的一次卜筮事例,為了便於對筮例中出現的說法的理解,我們把今本《周易·觀》卦內容附下看一看。

  “()觀:盥而不薦,有孚顒若。

  初六:童觀,小人無咎,君子吝。

  六二:窺觀,利女貞。

  六三:觀我生進退。

  六四:觀國之光,利用賓於王。

  九五:觀我生,君子無咎。

  上九:觀其生,君子無咎。”

  我們今天所見、所用的今本《周易》,是把《周易》內容稱六十四卦,如《觀》卦內容是有稱卦符號、卦名、卦辭、爻辭所組成。而《左傳》記載用《周易》卜筮筮出的一"卦"後,稱“遇《觀》之《否》曰:是謂‘觀國之光,利用賓於王’。”我們從這稱法來看,今本《周易》卻有《觀》卦,並且《觀》卦裏第四爻辭也是"觀國之光,利用賓於王",兩者文字內容是一字不差。但《左傳》記載的用《周易》卜筮的第一筮例中所言的“《觀》之《否》曰”的“否”,而今本《周易·觀》卦裏並無此字。周太史也正是用筮出"《觀》之《否》"裏那句話,跟著說出的“此其代陳有國乎?不在此,其在異國。非此其身,在其子孫”這番“雷語”的。可從何說出"《觀》之《否》曰"這說法呢?若用今本《周易》算卦,為何不是說“《觀》之"六四"曰:觀國之光,利用賓於王”呢?這正是曆史《周易》文本不同所致,而帝製至今天凡把這"《觀》之《否》"稱法,解釋為變卦筮法,認為《否》是變出的另一卦,這種解釋無疑是錯誤的,是不知《周易》在曆史上被篡改過文本格式所形成的稱法。經筆者對《周易》文本考證,《左傳》一書記載的以《周易》卜筮的文本內容格式不同於今本《周易》,筆者命名為"春秋《周易》文本",這是春秋史巫為了算卦上的適用,已把原創《周易》篡改成繇題式格式(我們稱謂"春秋《周易》文本)。我們再把"春秋《周易》文本裏《觀》內容格式附下,就能看明白《左傳》裏說的“《觀》之《否》曰:觀國之光,利用賓於王”的來曆了。

  《觀》:

  “()觀,盥而不薦,有孚顒若。

  ()益:童觀,小人無咎,君子吝。

  ()家人:窺觀,利女貞。

  ()漸:觀我生,進退。

  ()否:觀國之光,利用賓於王。

  ()剝:觀我生,君子無咎。

  ()比:觀其生,君子無咎。”

  上麵內容裏前括號是代表一個六聯體符號,即後稱的卦符號。春秋《周易》文本,本是史巫對原創《周易》文章內容格式的一次篡改,即春秋《周易》文本並不是原創《周易》的內容格式。春秋《周易》文本,是被史巫篡改成用於卜筮的內容格式。如史巫筮出《觀》的第四繇辭,就是“《觀》之《否》曰:觀國之光,利用賓於王”的說法來曆。關於《周易》文本在曆史上不斷被篡改的過程,不是此處詳說的內容,筆者另著"《周易》哲學解讀"裏有詳細的考證論述。我們這裏所應知道《左傳》記載的以《周易》卜筮並不是今本《周易》,而是用"春秋《周易》文本"。

  由《左傳》裏記載的第一筮例中的說法,“周史有以《周易》見陳侯者,陳侯使筮之。遇《觀》之《否》曰:是謂‘觀國之光,利用賓於王’”。我們已知這是用"春秋《周易》文本"卜筮的說法。可周太史在進一步的"解卦"中,所說的“《坤》,土也。《巽》,風也。《乾》,天也。風為天於土上,山也。有山之材而照之以天光。於是乎居土上。故曰:‘利用賓於王’”。這裏的“《坤》,土也。《巽》,風也。《乾》,天也”說法,又是從何而來的呢?無論今本《周易·觀》卦裏,還是"春秋《周易》文本"裏《觀》內容,都是看不到有"坤、巽、乾"之字,也是看不到有"土、風、天"文字的。那麽,周太史說的“《坤》,土也。《巽》,風也。《乾》,天也”,正是《周易》一書出現之後,通過《周易》一書裏所用文章排序的那套符號和《周易》一書裏六十四篇文章名稱,而衍生出的“八卦筮法”裏的八卦取象東西,這就是春秋史巫卜筮時,在"解筮"中則運用的是八卦取象方法。

  那麽,什麽是“八卦”呢?“八卦”其內容最早是出於算卦上,即《左傳》一書裏所記載的卜筮筮例中。現在清華大學所藏戰國中晚期的竹簡上,已有"八卦"符號方位圖;也有八卦符號、名稱配天幹,配地支。而“八卦”這一名詞則出現的比較晚。在八卦卜筮上,八卦不但有名稱,而且又有符號。

  八卦符號與名稱則是:“?乾 ?坤 ?震 ?艮 ?離 ?坎 ?兌 ?巽”(當然這種符號寫法,在漢朝以前的寫法是不同的,即不是這種寫法)。

  而"八卦取象"則是將八卦裏每個卦附上物象,以便於卜筮之用。如《左傳》裏記載的筮例中,八卦裏最基本的取象是:“乾為天、坤為地、震為雷、巽為風、坎為水、離為火、艮為山、兌為澤”。《左傳》記載的卜筮例中,已能看到八卦人物和動物取象。如“乾為父、坤為母、震長男、巽長女、坎中男、離中女、艮少男、兌少女”;“乾為馬、坤為牛、震為龍、巽為雞、坎為豬、離為雉、艮為狗、兌為羊”。

  你知道了這些內容,就能理解《左傳》裏所記載的筮例中的說法了。

  有了八卦與取象,史巫用八卦取象卜筮附會、聯想人事吉凶,就認為被“神啟”出的說法依據了。

  而這八卦符號是來自於《周易》一書裏所用的六十四個不相同的“六聯體”符號組合上的“三聯體”符號,並賦予上物象演變成以類比卜筮上的人事吉凶。

  而這八卦筮法上的八個卦名稱,本是《周易》一書裏的八篇文章名。《周易》六十四篇裏的八篇文章名,又是《周易》成書後,後人從文章裏首字抽出來名命的。因《周易》文章裏首字(或前兩字)是與文章內容不可分割的關係。如原創《周易》裏《乾》文卻有一個符號,是個六聯體(?、?即這種兩個符號上下排列一起),而算卦上的"八卦"裏《乾》卦符號則是個三聯體,即"?"。

  在算卦上,“八卦”是個極其重要的概念與內容。

  由此八卦符號成為帝製時期乃至今天“易學”上說不清,道不完的神秘學說,而卜筮(算卦)上八卦符號卻不斷的演義成為人們窺視人生命運吉凶“天機”的不二法寶。

  卜筮上衍生的八卦取象以類比筮問人事的吉凶,以及後來衍生出的八卦納甲算命,與《周易》內容無關,故不能把八卦筮術與《周易》混為一談。

  本身從《周易》一書裏根本看不到八卦之說,《周易》裏既不見"八卦符號",也沒有"八卦取象"之說。《周易》一書裏也隻有六十四個不相同的“六聯體”符號,作為六十四篇文章的題目之用。八個以“三聯體”組合的符號,是《周易》一書後衍生的卜筮學說。

  總之,從《左傳》這第一筮例中透出了叁個信息。一,在春秋時期,《周易》在成周太史的手裏是被當作筮卜之書,已是篡改後以《周易》一書裏名稱作繇題的文本,即春秋《周易》文本。第二,雖是把《周易》一書用於占筮,可從斷筮(當時還不稱“卦”)上看,是從占筮出六十四卦畫符號的某一“六聯體”符號的上下“三聯體”符號(後來被稱之為的“八卦”符號)取象,以及“繇題”名稱所用的卦符號的取象來“推演”人事吉凶的。這說明已把《周易》一書的符號,名稱衍生出卦符號並派生出了八種取象的八卦筮法內容,並且把《周易》一書的內容改變成占辭運用了。第三,這個時期把《周易》變成筮書之用,還沒有附會上陰陽,五行生克內容。隻是八種取象,即天、地、風、火、水、澤、雷、山。並將這八種物象分配到三畫一組(即“三聯體”符號)的那八個符號(即八個“三聯體”符號,後稱的“八卦”符號)裏。即所謂的“八經卦”,而重疊出六十四別卦的“八卦”筮術。(雖然《左傳》裏記載的春秋前期筮例並沒有出現“卦”還“八卦”說法,這時雖無八卦之名稱,卻有八卦之實用。為便於敘述這些筮例,也免得敘述上的混亂,以下對《左傳》裏的筮例以“卦”說之)若占出某一卦,就看那一卦畫符號的內外所屬“八卦”裏的卦象來比類、聯想、附會所要問的吉凶結果來。這第一筮例

  說的“《坤》,土也。《巽》,風也。《乾》,天也”,正是八卦取象的來曆。

  從這一筮例所出現的內容說法,我們看與《周易》一書有關或無關的都有哪些,有關聯的內容。

  其一,“六十四畫符號”《周易》一書裏確實有,但已知不是《周易》裏始創,這套符號目前考古上所發現,已在商代晚期就出現了,並從考古上發現出現在《周易》成書(《周易》成書於西周後期)之前的不同器物上屬那套符號裏的某些符號,並不是用於卜筮工具。把《周易》一書裏所用曆史上傳承下來的那套符號,演變成八卦筮法工具,則是《周易》成書之後的衍生品。《周易》一書中所使用“六十四畫符號”時,六十四畫符號並不是筮術上的專用符號。即《周易》成書時裏還沒有把六十四畫符號演變成筮術專用卦符號工具。

  其二,筮出的“《觀》之《否》”這種稱法裏的這兩個名稱,本是《周易》繇式文本裏繇題稱法。但此處稱法,已不是所謂的兩卦名稱,即不是現在人們所認為“變卦“稱法。《否》是《觀》裏的“繇題”名稱,這是“春秋《周易》文本”的結構所稱法。而被八卦筮術所篡用。

  其三,筮例中的那句話“觀國之光,利於賓於王”,這確實是出自《周易》原創一書,《周易·觀》篇文章內容,有此句內容,但不是占辭,而是《觀》篇內容裏論述政治道理的組成部分。這三項內容算是與《周易》一書有關聯的。

  那麽我們再看這第一筮例,在解卦時運用的內容與《周易》不相關聯的東西。

  其一,斷卦時出現的“坤是土”,“巽是風”、“乾是天”、“山”這些內容不是《周易》一書《觀》裏的內容。

  其二,斷卦時所說的“土”、“風”、“天”、“山”這些內容是來自於“八卦”取象,“八卦”是從“六十四畫符號”與《周易》一書六十四名稱中衍生出的筮術語,與《周易》一書內容不相幹。

  其三,更主要的是起筮(卦)方法,不與《周易》有關。所以“八卦”筮卜中的起卦與斷卦的兩個重要環節都是與《周易》不相幹的事。

  因八卦卜筮上最重要的環節,是起卦,即如何起出一卦來。故八卦卜筮上離不開一套工具,而這套工具正是曆史上傳承下來的一套符號而衍生成卜筮工具。《周易》一書所用這套符號,是作為六十四篇文章排序而已。而在八卦卜筮上,則把一套本是記事符號工具,演變成算卦工具,把一套符號,演變成卦符號,稱六十四卦,則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

  有了算卦的一套符號工具,又有八卦取象,史巫通過"神啟"儀式,通過認為能通神的蓍草,推演出一卦,就認為可以窺視"天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