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學”評論》(二十八)
作者:周易歸來      更新:2022-02-08 20:30      字數:6517
  上卷:先秦"易學"評論。

  ——《周易》一書在先秦時期形成的"易學"派別

  第四章

  先秦"易學"匯集——《易傳》,對《周易》的學術研究

  第六講《係辭傳》對《周易》是如何解釋的

  第五節

  我們再看《係辭》裏的另一個所謂的哲學命題。即“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不為了斷章取義,我們把這段內容抄下:

  “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乾坤毀,則無以見《易》。《易》不可見,則乾坤或幾乎息矣。是故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化而裁之謂之變,推而行之謂之通,舉而措之天下之民謂之事業”。

  如何理解這段話呢?這裏的“乾坤”是指六十四卦裏的開始兩卦,切記這裏是指乾坤兩卦符號的。因六十四卦符號被今本《周易》學者(即《係辭》作者)認為是有乾坤兩卦符號(即全陰全陽的兩個“六聯體”符號)所構成,這是今本《周易》學者不了解所謂六十四卦符號的產生曆史所錯誤認為。

  《係辭下》中說:“乾,陽物也;坤,陰物也”,這就是指兩卦符號而言,而《周易》原創“乾坤”兩篇文章裏是沒有陰陽之說的。今本《周易》裏的符號中,已是用一個長橫線表示“陽”、用兩個短橫線表示“陰”,今本《周易》中的所有六十四卦就是這些長短橫線的組合,這就是所謂的“陰陽合德”。也由此認為六十四卦是乾坤的卦畫符號發展變化的結果。又認為《易》蘊含於乾坤(指陰陽符號)之中,由乾坤陰陽符號推演了六十四卦符號,《易》也就存在於其中了。如果“乾坤”(指兩卦的陰陽符號,而不是指“天地”,因“乾坤”取象為“天地”)沒有了,那麽《易》也就沒有了,不存在了。如果見不到《易》,乾坤的變化或許也就停息了。由此推導出“是故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這裏的“是故”如同“所以”之意。

  我們要知道這段話,是出自《係辭上》的最後一章,因此那段話是對六十四卦符號係統分析的總結,更確切地說是對八卦卜筮的總結。現在我們就可以在上述語境下分析“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這句話的直接含義了,六十四卦符號是有形的東西,其中蘊含著無形的《易》(指卦爻陰陽變化之因),這就像有形的器蘊含著無形的道一樣;道之所以無形是因為道是形而上的,器之所以有形是因為器是形而下的。《係辭》作者通過《易》與“乾坤”的陰陽符號關係,來推導“形”、“道”、“器”三者的關係。但對這三者的概念如何界定和理解,要把“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這句話分析清楚,首先要分析清楚其中的“形”的含義,然後要分析清楚道、形、器之間的關係。 那麽,如何理解“形”呢?這裏所說的“形”,就是“有”(即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相對於“無”),因為《係辭上》中說:“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變化見矣。”又說:“見乃謂之象,形乃謂之器。”

  從“形而上”與“形而下”這句話的意義上來看“形”,這“形”有點是“道”與“器”的臨界之分。那麽,“器”大概就是一個個具體的事物,比如,一所房屋,一輛馬車等等。這一個個的具體東西就是“形而下者謂之器”中所說的“器”,其表現形式是“形而下”。而“道”則是“器”(具體事物)的主宰(“神”),即天道法則。這樣,我們就可以清晰地得到“器、形、道”這三者之間的關係了。 這隻是我們的分析,所涉及到的“器”、“形”、“道”,“形而下”、“形而上,’的那些術語,可古人並沒有對這些概念給出明確的界定。這裏我們也不能不看到,《係辭》的作者們所論述隻是憑借想象,所有結論的得到隻是憑借感悟。這種感悟認識問題的方法是很難形成理論的,因為缺少的是一個基本環節,即形成明確的概念,並基於這些概念進行邏輯推理。這些是我們看不到的,也正是後人無法看懂這些說法的真正含義,才有了各種的發揮與闡釋。

  總之,《係辭》裏出現的“道”,不否定是天地根本法則的含義。古人把天地間的自然現象,直觀的(仰觀天文,俯察地理)的印象而抽象出“道”的理念。目的是比類到人道(人事社會)中來。如直觀到的天地運行現象,而抽象出“天尊地卑”,又比類到社會中,所體現在君尊臣卑,男尊女卑的觀念上。也就形成了“天不變,道亦不變”的定式思維模式。

  《係辭》裏的“一陰一陽之謂道”,“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以及《易傳·象》裏的“聖人以神道設教,而天下服矣”的“道”,都是與“天道”、“神道”分不開的。

  “道”是指天地運行“法則”,是無形的。因而是“形而上”;而“器”是指有形的,故是“形而下”。這抽象的理論很正確,應是哲學命題。但在古代的“道器”觀最終滑向神秘主義,也至多成為“天垂象見吉凶”的神秘天人感應理論上了。

  《係辭》裏的“道器”論,卻道出了後學者天地的學說,這是到了宋朝時期。而《係辭》裏“太極”說更是宋人用“圖示”來解釋宇宙的生成,並發展成“理”,“氣”,“心”學說,這些理論之源泉是《係辭》。當然這些宋人的“圖式”世界的模式即伴著神秘主義,又伴著筮術理論。

  對於“太極”說,《係辭》裏是這樣說的:“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業”。這段話的本義應是講述“八卦”(即“八卦”符號)的演生。並是通過八卦符號的產生啟發出來的學說。實乃是那套符號產生組合下的啟發的學說,並對道家影響之深。《道德經》中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易傳·係辭上》:“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

  這均是通過八卦符號產生組合,並賦予其變化而產生萬物的說法是如出一轍。

  我們看《周易》所用六十四個不相同六聯體符號初始產生過程:

  “六十四畫符號”裏的八個"三聯體"符號(後稱"八卦")初始發明產生。

  以“+”和“∧”即下兩種符號(現在看到的符號是"一與一 一"的寫法):

  + ∧

  這兩種“符號”作為基礎符號,而兩兩重疊(即“兩聯體”組合)隻能組合出以下四個不相同的“兩聯體”符號:

  + ∧ + ∧

  + ∧ ∧ +

  若有“+”和“∧”為基礎符號,以“三聯體”為一組合,就會出現如下八個不相同的符號:

  +++∧∧∧+∧

  ++∧∧∧+∧+

  +∧∧∧+++∧

  若以兩個基礎符號組合到"六聯體"時,就會出現六十四不相同的六聯體符號,可用兩個基礎符號組合,乃至無窮大。

  而到戰國時期原初那套符號裏的兩個基礎符號已變成

  "一"與"一 一"寫法了。《係辭》作者們所見的所謂六十四卦符號是"一"與"一 一"寫法。包括《道德經》的作者們均點通過這套符號的寫法而啟發出的那種說法。無論說成"道"或是"易",但最終是生"一",再生"一 一"(二),二生"三",這個"三"就是八卦卦符號。

  原初是如下八個不相同的三聯體符號(上下排列):

  +++∧∧∧+∧

  ++∧∧∧+∧+

  +∧∧∧+++∧

  而《道德經》與《係辭》的編篡者所見到的已是如下的這種八卦書寫組合寫法:

  “? (乾)?(坤 )?(震)?(艮)?(離) ?(坎) ?(兌) ?(巽)”

  無論是“《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業”,或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都是由八卦符號比類聯想出學說而已。而這些說法卻讓後人無法正確理解,和成為永遠琢磨不透的東西。

  但這裏說的《易》有“太極”。《易》是《周易》麽;“太極”是何概念?“兩儀”, “四象”,“八卦”,讓後人說不清,道不明了二千年。後學者也隻有斷章取義來闡述“太極”,“四象”,“八卦”。宋人從“太極”說發展出“圖式”易學,而被今人闡釋成“宇宙論”。這自然是引進了西學後,而套比出來的概念說法,事實上中西的哲學概念與理論體係是根本不相同的。

  兩漢時期是“陰陽五行”說的盛行時期,一切都套在陰陽五行這個法則中去解釋天地萬物(“天道”學說是循環的,“陰陽”學說是循環的,“五行”是循環的。而中國古代社會也在“治亂”中循環著,帝製時代的皇家也在不斷的更替循環著,雖有兩千多年的帝製社會,卻是個沒有發展,沒有進步的社會)。

  而兩宋時期是“太極圖式”說盛行,把世界萬物都被套進“太極”陰陽圖式法則中去解釋。這都是源於《係辭》裏的“八卦哲學”,或叫“易學哲學”思想,它雖不可與“八卦筮術”混為一談,可在帝製曆史上這些所謂哲學思想卻在曾添著八卦筮術上的神秘感。這些“八卦”,“陰陽”,“太極”觀點學說無疑又是中國術數學的理論支柱。術數學從這些觀點學說吸收成為“八卦算命”,“八字批命”,“風水陰陽宅術”,“擇日術”等理論依據。無疑這“八卦哲學”又成為中國古代術數及神秘思想的理論基石,它與筮術是難解難分的。故《係辭》裏的所謂“八卦哲學”思想與術數即有關聯,又有區別。但“八卦哲學”不代表《周易》,即不是《周易》裏的內容。《周易》裏沒有“陰陽”,“太極”,“八卦”這些說法。這就是我們要知道《周易》哲學與所謂的“八卦哲學”(或叫《係辭》裏的哲學觀點)不是一回事。???

  我們要了解《周易》哲學,首先應了解與《易傳》裏的哲學觀點的區別。特別是與《易傳》裏的《係辭》與《卦說》裏的所謂“八卦哲學”不是一回事。“八卦”既有其哲學觀點,又有巫術理論與方法。《係辭傳》裏的八卦哲學觀點既是神秘主義的源泉,又是術數的理論基石。特別是《係辭》與《說卦》真正才是後封建社會文化的活水源頭。

  《周易》,“八卦”哲學觀點,“八卦”算命(六爻八卦術)這三者不可混為一談。但習慣上人們在認識上又是混為一談的。說《周易》就想起“八卦算命”,講“八卦”陰陽哲學,又認為是《周易》裏的東西。

  《周易》是自成體係的一部政治哲學,而“八卦哲學”既不像《周易》那樣有一部幾十篇文章內容的書籍。也不像“八卦筮術”(算卦)也有完整的一套理論與應用的書籍。如《卜巫正宗》或是現代人編著的《八卦神斷》、《八字真經》一類的成冊成集的算命書。而“八卦哲學”是一個複雜的問題,又是散見於《易傳》的《係辭》、《說卦》裏的“八卦”、“陰陽”、“太極”、“五行”這些觀點。總之,所謂的八卦哲學是個很複雜的演繹過程。並沒有一個係統化的理論。在演變過程始終是伴隨著神秘的東西,又和傳統的巫術是個共生現象。(《係辭》裏講述的八卦理論,既是巫術理論原則與方法,又是後人闡發宇宙本體論的先導)。雖八卦哲學與八卦巫術有時難解難分,但兩者之間發展的理路還是不同的。這種不同尤其現在是很好的區別,如被現在一些易學名家,教授嗤之以鼻的那些跑江湖,開館算卦的那一套,就是搞的“八卦算命術”,已被主流所認為是封建迷信的東西。而學者們研究的不是《易經》裏的八卦算命術,而被一些學者們認為是陽春白雪的東西,即所謂《易經》哲學。也就是所謂的“八卦哲學”,即《易傳·係辭》裏“陰陽”、“太極”那些觀點。而被現代一些學者所闡述的自然哲學說法。這確實與“八卦算命”的那一套有些不同。講《易經》哲學的學者們但又說不清《周易》與“八卦”的關係。也說不清《周易》與《易傳》裏的一些哲學思想關係。他們也多從那套卦畫符號係統,以及“陰陽”學說出發闡述《易經》(《周易》加《易傳》)裏的所謂陰陽哲學,當然這與八卦巫術不同。一個是發展出探討宇宙生成的問題,一個是要實證人生命運吉凶的問題。雖然兩者用的八卦名稱符號相同,但如今兩者對其表述的內涵確實不同。學者們是從八卦陰陽符號上去研究他們所認為的《易經》陰陽哲學,而算命先生是從八卦符號取象及卦爻陰陽五行生克上去研究如何算準問卦人的命運吉凶。難怪教授、學者一提起算卦就憤憤不平,說那是末道,是不登大雅之堂。而他們所研究的才是正宗。但人們越來越弄不清《易經》是什麽,這兩者都打著《易經》(或有時稱《周易》)的旗號。研究《易經》哲學的學者、教授認為自己才是陽春白雪,是真正的學問。總不想讓江湖算命者打著《易經》算卦而玷汙了這神聖的哲學。孰不知那隻是《易傳》裏的學說,即《易傳》裏的一部分篇章裏的學說。而算卦者也要拉扯起《易經》(或有者打著《周易》旗號),來抗擊學者的批判,算命者打著《易經》旗號,自然是拉大旗作虎皮。雖然現在算卦的那一套是京房在先秦八卦取象算卦的基礎上改造成八卦納甲筮法,是通過五行生克產生出六親關係模式來類比聯想人事命運的吉凶,根本與《周易》,或《易經》不是一回事了。但當今算卦者總不忘拉起《易經》或《周易》這杆旗號,既來抗擊學者們的批判,又想占《周易》名氣的光。如今這是各講各自的理,這主要是做學問的教授們把《周易》講成是占巫(算卦)之書,還能怪算卦的不打《周易》(或打《易經》)算命嗎?而一些教授學者講《易經》哲學,是講《易傳·係辭》裏的“八卦”、“太極”、“陰陽”之說。本身就如同《係辭》裏的混淆說法,把八卦巫術說成是《易》裏的東西。

  如“《易》有聖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辭,以動者尚其變,以製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

  所以讓後人不辨東西。講《易經》裏的哲學,讓人難分清是講八卦哲學呢?還是在講八卦巫術的理論呢?關鍵是如上所說沒有把《周易》的哲學思想與《易傳》裏的哲學觀點及八卦筮術分清。

  既然當今的學者、教授把《易經》(或有些人稱《周易》)說成是“有哲學思想的占卜書”,那麽還分誰是陽春白雪,誰又是下裏巴人呢?既然筮卜書包含著哲學,那麽那些如今搞算卦的不也就成了在運用哲學嗎?自然才有那些職業算命者鑽了學者們研究說法的空子,才打著《易經》,或打著《周易》搞算命,看風水而謀人錢財。

  所以一定要分清《周易》與《易傳》不是一回事。《周易》是一部政治哲學。《易傳·係辭》裏的“太極、陰陽、八卦”哲學觀點與八卦巫術理論與方法也不可混為一談。要解釋清楚《周易》一書的性質與哲學思想,還要揭示清楚《易傳·係辭》裏的哲學觀點,更要揭示清楚八卦筮術(算卦)的淵源與原理。

  《周易》是一部政治哲學,“八卦”既分“八卦筮術”又分“八卦哲學”觀點。八卦筮術即算卦的那套玩意,而八卦哲學最具代表的觀點是《係辭》裏的“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以及“一陰一陽謂之道”,這就是後封建社會裏所謂本體論的先聲。這種非八卦筮術的哲學觀點,在曆史上是個龐雜無體係的學說,神秘的東西多,辨證理性的東西少。現在所謂的“生成易”,“科學易”,“立體易”,“符號易”都是從八卦符號裏的陰陽學說中派生(或聯想)出的東西。這些新學說,卻不是在於研究“八卦”為的是去算命。然而他們在八卦符號或八卦圖式上翻來覆去的闡述,成為一門很難讓人看得懂的神秘學問,也隻能讓一般者誤理解為這“算卦”的學問,真深奧,很神秘罷啦,即成為了算卦先生做嫁的衣裳。

  而“八卦筮術”即俗稱算卦的那套東西,那是講如何算人事凶吉的。現在不少的算命“大師”,雖打著“八卦神斷”,或“周易預測”,但那是歸類於術數巫術的範疇,既不屬於《周易》內容,也應區別於“八卦哲學”。“八卦算命”既不講社會政治學說,也不探討宇宙生成,完全是運用八卦卦畫符號裏所附會進去的陰陽五行,通過陰陽五行生克來比類人事凶吉的巫術迷信。

  古代占卜算卦、八字等,均是前後封建時期"天學"(更受後封建時期裏的"天人感應"影響)巫術迷信思維下的產物,是種通神術,是古代巫術的分支。

  世界本不是"五行"所構成,水也不是金生的,土也生不了金,水有時也克不了火,反而還能生火。

  人類既不知道宇宙的起源,焉能知道今天是"木"日子,明天是"火”日呢?

  八卦納甲與八字算卦算命,所運用的幹支五行陰陽生克也做功不到人事的頭上,如何能知道人事的吉凶呢?豈不是巫術迷信又是什麽?

  古代卜筮(算卦)與八字算命,均不能與現代科學預測相提並論。

  算卦批命更不能說成是《周易》一書裏內容。

  雖然“八卦哲學觀點”與“八卦筮術”兩者雖是共生現象,“八卦哲學觀點”雖是“八卦筮術”的理論來源,但兩者還是同途而殊歸。一個是走向所謂研究宇宙的道理,一個純粹憑著這道理妄想先知先覺,而要窺視人事吉凶的“天機”。

  總之,用現代的哲學範疇來看《周易》應屬政治哲學,而《易傳·係辭》裏的“八卦、陰陽、太極”之說,可屬中國古代天道自然哲學觀點。不過若與西方的自然哲學相比,八卦哲學即不成理論體係,又無法與其相提並論。而“八卦筮術”(即六爻八卦算命)實屬於巫術的範疇,即巫術的衍生物,隻不過後來又借著“八卦”、“陰陽”、“五行”、“太極”之說發展出一套批命的偽理論來(八卦納甲筮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