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哲學解讀姊妹篇 《周易》問答八十四
作者:周易歸來      更新:2021-05-12 15:15      字數:837
  問:《周易》第十九篇《臨》文講述了什麽?

  答:《臨》文主旨是為君子講述如何治國安民的道理。

  《周易·臨》篇全文是:“() 臨:元亨利貞;至於八月,有凶。鹹臨,貞吉。鹹臨,吉,無不利。甘臨,無攸利;既憂之,無咎。至臨,無咎。知臨,大君之宜,吉。敦臨,吉,無咎。”

  “臨”的本意是從高處向下看,引申為從上監視著。現在還有“居高臨下”的成語,指處在高處俯視下麵。國君統治臣民稱為“臨”。本篇的“臨”,就是指上者(統治者)如何對待下者的統治之道。

  本篇的題目是《臨》,這“臨”也就貫穿本篇內容始終。即《臨》全篇就是真對“臨”展開的論述。

  我們且看是如何論述的:

  “治國安民的方針得當,是亨通有利的前景;若不能正確處理治國安民的問題,事情就有了轉化,就會出現凶險(臨,元亨利貞;至於八月,有凶)。用溫和的政策治國安民,既正確又吉祥(鹹臨,貞吉)。還是用溫和的政策治國安民,吉祥,沒有不順利的(鹹臨,吉,無不利)。用壓製的辦法去治理國家,是沒有什麽利益的;若能憂懼並及時糾正,就沒有害咎(甘臨,無攸利;既憂之,無咎)。盡心誠意的治國,沒有過失(至臨,無咎)。明智的去治理國家,是偉大君主最適宜的治國之道,吉利。積極地實行寬厚溫和的政策治理國家,吉利而無害咎(知臨,大君之宜,吉。敦臨,吉,無咎)。”

  《臨》文是圍繞著如何治理下民的道理,而中心體現的是用溫和的政治理念,並反對用**壓製的辦法。《臨》裏出現的“八月有凶”,是借自然界的變化交替周期來比喻治國不可用專製的政策去治理,否則事情就開始轉化。這是講辯證關係,而不是講“定數”。

  總之,《臨》文所講的“知臨,大君之宜,吉”的政治理念,比古希臘柏拉圖提出的“哲學王”思想早了好幾百年。這是東方的文明之光,同屬人類文明之光。

  《大象傳》通過《臨》而闡發出“君子以教思無窮,容保民無疆(君子由此受到啟發,教導民眾思想的工作沒有窮盡,容納與安撫民眾的事情沒有止境)”的這番道理,與《臨》文思想宗旨並無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