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哲學解讀姊妹篇 《周易》問答四十九
作者:周易歸來      更新:2021-04-18 10:24      字數:2460
  《周易》問答

  問:為什麽說《周易》又是一部憂患意識之書呢?

  答:《周易》一書裏充滿著憂患意識,這是讓“君子”時刻心存憂患意識。而憂患意識不但體現在“君子”的政治生涯,而且還體現在“君子”的人生命運上。因為“君子”是在位者,“君子”的人生命運與政治生涯相伴而行。

  《周易》既是一部政治哲學,又是一部人生哲學,是其體現出強烈的憂患意識。可以說,憂患意識在《周易》裏每篇文章中都有所體現。《周易》是為當時統治者,即為有國有家的君子們提出的安邦治國的政治謀略,而在治國方略裏無不蘊涵著作者的憂國憂民的思想。《周易》通透著,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即平安時不忘危險,生存不忘危亡,治理時謹防禍亂,興盛是預防衰敗。《周易》中的憂患意識,也成為曆代王朝統治者的警示。

  《周易》每篇都是凸顯著憂患意識,而《坎》篇可謂憂患意識特強的文章了。其憂患意識不單其對“君子”而講,而且對人生具有普遍的教育意義。《坎》篇裏的憂患意識,就是今天已然具有現實的教育意義。

  我們再把《周易》“坎”篇的原文及今譯附下:

  (原文)“習坎,有孚,維心,亨,行有尚。習坎,入於坎窞,凶。坎有險,求小得。來之坎,坎險且枕,入於坎窞,勿用。樽酒,簋貳,用缶,納約自牖,終無咎。坎不盈,祗既平,無咎。係用徵纆,寘於從棘,三歲不得,凶(通曉人生路途上的坎坷不平,正是有了愛,維係著這種心思意念,就通達順利。這種品行就可超然人生的坎坷不平。通曉人生路途的坎坷艱險,一旦進入陷阱,就很不幸。人生路途坎坷且有險阻,應求小的獲得(不可貪婪)。行走在這人生的坎坷路途,險惡且隨時就會來到身邊,一旦陷入陷阱,也就無有能力所用。一尊酒,兩器具的食物,用瓦器裝存,節儉而用,自己開導自己,最終沒有害處。人生路途坎坷,不能圓滿平坦,既有山丘,也有平川,這也無所怨咎。待用繩子拴著,放到拘禁犯人的牢獄,三年不能獲釋,那就凶險了)。”

  《周易》裏特強的憂患意識,並非同西方宗教裏的“原罪”,還是佛教裏的“四諦”痛苦,而尋求“靈魂”的皈依。而《周易》裏的憂患意識不是看到了人生苦罪,恰恰是看到人生積極一麵上的一種責任,即對人生持有一種理性的認識覺悟。如《坎》篇裏的“習坎,有孚,唯心,亨,行有尚”。《周易》裏的憂患意識覺悟,皈依到道德責任上,和對百姓的關愛上。即用“愛維係人生的信念,擁有愛這種品行道德,就可超越人生路途上的坎坷不平”,這是把道德性作為人生的信仰。

  《周易》是一部政治哲學,也就突出的是政治憂患。即讓君子安邦治國上常懷憂患意識。嚴格的說《周易》裏的憂患意識不是針對眾人而講,即不是對人生的命運苦短,命運無常上的憂患,而是針對“君子”所講的憂患,是讓統治者(“君子”)治國安邦上居安思危,防微杜漸,防患於未然。不過《周易》裏的憂患意識中引出了愛(孚)的思想來。這就是《坎》裏說的:“習坎,有孚,維心,亨,行有尚”政治理路。《周易》裏的“孚”(愛)既是一個道德範疇,又是一個政治原則,即愛民思想。故《周易》裏的憂患意識既突出在主體的道德性,而歸結到的是政治目的性,即針對“君子”對自己所處的政治處境與未來時刻抱有警惕自省,以“愛”而趨吉避凶上的政治憂患,目的是掌握統治策略與政治智慧。

  憂患意識是哲人對國家,民眾命運前途的思考憂慮。“憂患”的含義本是“安不忘危”或“居安思危”。《周易》裏的憂患意識,就是讓“君子”在行為處事上,在治國安邦上居安思危。《周易》雖是真對“君子”而講的道理,但《周易》裏的憂患意識具有普世意義。如《既濟》:“繻有衣袽,終日戒”(“華麗的絲綢美服,終會變成破衣敗絮,終日要小心戒備)。這種憂患意識豈不是對每個人都有的警示的教育意義。《周易》裏的憂患意識又是充滿著辯證法,可給人以深刻的啟示。《周易》裏的憂患意識,是基於對矛盾法則的深刻理解,是對王朝興衰存亡內在規律的重要思考,所以《周易》裏的憂患意識才凸顯到治國理政上。

  《周易·履》裏說“履尾虎”,總跟在老虎尾巴後麵,能不憂懼嗎?當然在王權社會裏最畏懼而產生憂患意識的是為官者。也是有功有名者與有產者才具有畏懼之心。而無功無名與無產者(即“小人”),也沒有什麽畏懼之心。也無需憂患意識,他們或許還在祈盼著天下大亂,在改朝換代中改變自身的命運,從中分得一份財富。所以中國政治哲學中的憂患意識,是針對貴族統治階層,而不是針對百姓所講的東西。因為百姓是統治者關心施愛的對象,是官之子民,這正是先儒所奠定的東西。如《係辭》裏說“作《易》者,其有憂患乎?

  有了憂患意識,就有了思考,有了沉思。有了思考,有了沉思,才會對人生與社會有所認識,才不會對事物盲目的去迷信。《周易》作者的憂患意識,是對社會政治人生經過了一番沉思熟慮的理性思考,而產生了一部偉大的《周易》哲學,這理性之光,照亮了黑暗中的人們。

  有了憂患意識,才不至於像迷途的羔羊。有了憂患意識,才能產生覺悟而擔當起責任。有了憂患意識,才能看清未來而接近真理。

  也正是《周易》作者的憂患意識,才樹立起“有孚”(君子愛民)這麵高高飄揚於東方的民本思想大旗。如同有了蘇格拉底的憂患,把哲學從天上請回人間。如同有了普古斯丁的憂患(沉思),寫出了《懺悔錄》,把內心人生的苦難向上帝傾訴。如同有了笛長爾的憂患(沉思),寫出了《第一哲學的沉思》,才開辟出近代認識論上的新航路。正是有了哲人的憂患,人類的航船才不會在迷茫中盤旋。有了哲人的憂患,才指引著人類朝著光明路途向前。

  《周易》的憂患意識,是人類理性的起始,彰顯著人文精神。《周易》裏的憂患意識是對客觀世界及現實社會變化帶來的不確定性及其所造成的事物的矛盾,而懷有一種積極向上主動的應對和預防意識。不同於宗教意識來源於對世界之不確定性的恐懼,而把自身寄托於神明,從而消除了自身的能動性。《周易》裏的憂患目的是讓統治者(君子)時刻覺醒,而提高執政與自身命運的警惕性。而轉化憂患的根本出路在於“君子”的修身的道德性和統治上愛民如子性,這就是《周易》政治哲學上的顯著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