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哲學解讀姊妹篇 《周易》問答四十三
作者:周易歸來      更新:2021-04-18 10:24      字數:1069
  問:什麽是“八卦”(俗稱的算卦)?

  答:八卦,傳統的說法是伏羲所作,但傳說的伏羲時代,還沒有文字出現,隻能出現刻劃符號,而不是八卦符號。以"三聯體"為組合的畫符號而取象八種自然物象,去比類、聯想、附會於卜筮人事吉凶,最早出現在春秋時期史巫的筮例中(保留於《左傳》一書)。到《易傳》(秦漢時期)中的《係辭》、《說卦》裏才出現“八卦”一詞。八卦即乾(天),震(雷),兌(澤),離(火),巽(風),坎(水),艮(山),坤(地)。“八卦”名稱雖取自《周易》裏的八篇文章名稱,但符號與《周易》裏八篇名稱裏的符號(《周易》裏的“六聯體”符號隻是排序而已)不同,《周易》裏的排序符號每組是個“六聯體”,而“八卦”符號則是個“三聯體”。而在帝製時期裏人們又把八卦的兩種基礎符號(- -)與(—)(這兩個基礎符號在先秦的寫法是"+"與"∧")賦予上陰陽屬性,後人又把陰陽說成是八卦的根本。八卦又各代表一定屬性的若幹事物。後人又從八卦中,乾與坤,震與巽,坎與離,艮與兌這些卦畫符號上看出對立關係,並產生出難以窮盡的“卦圖”易學學說,"易學"上又以此闡發出具有樸素的辯證法學說。

  而所謂的六十四卦符號並不是以八卦符號的兩卦符號(即三聯體符號)相疊而成的,而是有兩個基礎符號疊加組合出來的,隨著疊加並能產生無窮大的畫符號,而不是隻有六十四個不相同的“六聯體”畫符號。八卦符號(三聯體)是春秋時期史巫是從“六十四畫符號”(即以“六聯體”為一組的畫符號,而組合出六十四個不相同的符號)派生出的筮術工具。而“六十四畫符號”是上古人的記事符號,應是文明時代的產物,即是文明時代裏的人們在結繩、刻畫記事基礎上的產物,早在《周易》成書很早以前就已產生了。至目前在考古上已發現殷商後期裏,這種有規則的"六聯體"畫符號刻寫在不同的器物上。而八卦符號是從“六十四畫符號”裏派生而演變成卜筮符號,來取象比類、聯想、附會人事吉凶,並成為“八卦”卜筮術傳承下來,逐漸神秘化。自漢以後又被統治者用作宣揚天命論和迷信思想工具。

  早在春秋後期以八卦卜筮(也有以八卦取象和結合《周易》文辭卜筮人事吉凶),後到西漢的京房把“八卦”取象卜筮改造成“八卦納甲”筮法(不再結合《周易》文辭當占辭的卜筮方法)至到今天算卦上還在運用“八卦納甲”筮術(或稱八卦、但把“六聯體”符號裝進了陰陽、五行、幹支、六親、生克之術,稱納甲)同樣以類比、聯想、附會人生命運吉凶,已然成為迷信思想與騙人錢財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