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哲學解讀姊妹篇《周易》問答二十三
作者:周易歸來      更新:2021-04-05 15:55      字數:1598
  問:曆史上史巫是如何用《周易》卜筮的?

  答:曆史上用《周易》卜筮之事,僅記載在先秦史籍《左傳》與《國語》裏。《左傳》一書裏記載的以《周易》筮之的筮例要比《國語》裏多,也比《國語》記錄以《周易》筮之的筮例較為詳細。故引用《左傳》裏的以《周易》筮之的筮例,看春秋史巫是如何用《周易》卜筮的。

  例:《左傳·莊公二十二年》:“陳厲公,蔡出也。故蔡人殺五父而立之,生敬仲,其少也。周史有以《周易》見陳侯者,陳侯使筮之。遇《觀》之“否”曰:是謂‘觀國之光,利用賓於王’。此其代陳有國乎?不在此,其在異國。非此其身,在其子孫。"光"遠而自他有耀者也。“坤”,土也。“巽”,風也。“乾”,天也。風為天於土上,山也。有山之材而照之以天光。於是乎居土上。故曰:‘利用賓於王’。庭實旅百,奉之以玉帛,天地之美具焉。故曰:‘利用賓於王’。獨有觀焉,故曰其在後乎。風行而著於上。故曰,其在於國乎。若在異國。必薑姓也。薑,大嶽之後也。山嶽則配天。物莫能兩大,陳衰,此其昌乎。及陳之初亡也。陳桓子始大於齊,其後亡也,成子得政。”

  我們先用現代的話把這段話譯出來,便於理解:“陳厲公是蔡國女人所生,所以蔡國人殺了五父而立他為君。生了敬仲,在敬仲年幼的時候,有一個成周的太史帶著《周易》去見陳厲公。陳厲公讓他卜筮,卜得的是《觀》裏的“否”繇辭。周太史說:這就叫做‘出聘觀光,利於作君王的上賓’。這個人恐怕要代替陳而亨有國家了吧?但不在這裏,而在別國,不在這個人身上,而在他的子孫。光,是從另外地方照耀而來的。“坤”是土,“巽”是風,“乾”是天。風起於天而行於土上,這就是山。所以說,‘出聘觀光,利於作君王的上賓’。庭中陳列的禮物上百件,另外進奉束帛玉辟,天上地下美好的東西都齊備了。所以說,‘利於作上賓於君王’。還有等著觀看,所以說他的昌盛在於後代吧?風行走最後落在土地上,所以說他的昌盛在於別國吧?如果在別國,必定是薑姓之國。薑是太嶽的後代。山嶽高大可以與天相配,但事物不可能兩者一樣大,陳國衰亡,這個氏族就要昌盛吧?果然,陳國第一次被楚國滅亡,陳恒子就開始在齊國興盛起來。後來陳國再次被楚國滅亡時,陳成子就取得了齊國的政權。”

  從《左傳》裏記的這第一筮例裏看不出是如何起筮得出《觀》之“否”的,倒能看到是如何解筮的,但那種解筮(後稱“卦”)的方法與內容,除了引用《周易》一書裏的一句話來聯想、比類、附會所問人事吉凶外,而主要的解筮方法與內容不是出自《周易》一書,而是《周易》一書之外的“卦”術。即按“八種取象”的字意和一句"卜辭"的字意,來比類、聯想、附會人事吉凶的。

  這周太史一斷就斷出陳完八輩子的事情吉凶來。周太史就是用的“畫符號”取象(當時還不稱八卦)和春秋文本《周易·觀》裏的一句文辭當作卜辭來演說陳曆公小兒子(陳完)的日後和其八輩後的吉凶來。

  周太史為其算卦的事,那應該是春秋前期(公元前700年左右,陳完小時候),到陳成子得政已是戰國初期。這已是橫誇了二百多年。那麽第一筮例裏說的是“代陳有國乎”,又是‘薑姓之國’。說明“代陳有國”的時間應下溯到公元前386年(那麽這一卦算出了三百多年後的事情),即周安王承認田和(其祖先正是陳完陳氏。古代陳與田字通用)為齊候,田和傳三代到齊威王(前356—前320年在位),成為戰國七雄之一。即使按田和為齊候,也是到了戰國中期了。可別當真周太史一卦算的那麽準,並且算到陳完八輩子的後代,果其“代陳有國”了。這不過是後人的演義而已。特別像陳完小時候算卦的事,就是一種杜撰,其目的是宣揚“神道”。因為田氏代齊成為七雄之一裏的強國,就要出現一些神秘色彩傳說了。即增添一種神秘,這是戰國後期以降王家神化自己的貫用手法。就是若真的用《周易》當筮書,筮出《觀》之“否”繇辭,從那裏麵的取象和筮辭來看,能看出八輩子以後的吉凶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