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卷 《周易》六十四文解說(五十一)
作者:周易歸來      更新:2021-03-09 16:31      字數:3039
  第五十一篇 《震》文今譯與解說

  (原文)

  “ ( )震,亨。

  震來虩虩,笑言啞啞。

  震驚百裏,不喪匕鬯。

  震來虩虩,後笑言啞啞,吉。

  震來厲,億喪貝,躋於九陵,勿逐,七日得。

  震蘇蘇,震行,無眚。

  震遂泥。

  震往來厲,億無喪,有事。

  震索索,視矍矍,征凶。

  震不於其躬,於其鄰;

  無 咎,婚媾有言。”

  (譯文)

  “五十一、君子保持恐懼修省,亨通。

  驚雷震動,使人心生恐懼,失去了言語笑聲。雷聲響起,震驚百裏,而對保持平靜心態者,卻不能灑落手持勺子裏的香酒。雷聲震來,使人恐懼,然後啞口不語,言笑失色,謹慎才能避免傷及身體,而獲吉祥。雷震一來,有了危害,會喪失很多錢財,堆積像那九重的高山;不要追逐失去的錢財,過一段時間就會得來。雷聲震動會使萬物複蘇。雷聲運動,並無災害。雷震有時會擊到泥土裏。雷震來來往往,有危險,但很多的東西並沒有失去,這是有了事前的防備。雷聲震動使人恐懼畏縮,左右驚顧,有所妄動會有危險;雷震是震不倒驚懼謹慎之人身上,而會落到那些沒有防備者的頭上;沒有害咎,是建立了聯姻的說法。”

  【解說】

  本篇的論題內容是“ 震:亨”。“震”:本義是指雷,震動。引申為驚恐,震驚。本論題其意是“驚懼,亨通”。為何“驚懼”才“亨通”呢?這是借雷震使人恐懼的心理,寓意君子恐懼修省,君子時刻謹慎小心的去行事,自然就是亨通的結果。故本篇的“命題”,就是“君子若能恐懼修省,亨通。”

  “震來虩虩,笑言啞啞。震驚百裏, 不喪匕鬯。”

  “虩虩(xìxì)”:恐懼貌。“啞”:喑啞,口不能言。“啞啞”:形容沒有了言語聲。“匕”:食用具,如匙。“鬯(cháng)”:祭祀用的香酒。本句的意思是“驚雷震動,使人心生恐懼,失去了言語笑聲。雷聲響起,震驚百裏,而對保持平靜心態者,卻不能灑落手持勺子裏的香酒”。這是借雷震的響聲使人產生恐懼之心,來比喻政治形勢的威力;猶如政治風暴來臨,在政治形勢的高壓下,有兩種心態的人,一種是恐懼萬分,嚇得要死;一種是心態鎮靜。這是圍繞著主題展開的論述。

  “震來虩虩,後笑言啞啞,吉。”

  本段的譯意是“雷聲震來,使人恐懼,爾後啞口不語,言笑失色,謹慎才能避免傷及身體,而獲吉祥”。這裏還是借雷震,寓意政治風暴如雷霆之勢,若君子能恐懼修省,即使雷霆之勢的政治風暴也傷及不著自己。確實在封建王權家天下裏,為官者是人人驚懼,特別是莫須有的政治罪名,不知何時就降臨到頭上。就是三千年後出現的那場“十年動亂”,那場政治恐怖,其來勢如雷霆,使人驚懼與恐怖。人人隻能啞口不言,言笑失色。若能思考,小心處事,政治風暴裏的災禍就落不到頭上。幾千年前《周易》作者的政治經驗告訴君子如何應付政治風暴,若**時期裏的一些‘君子’,如能讀懂《周易》,也不至於恐懼而自殺。

  “震來厲,億喪貝,躋於九陵,勿逐,七日得”。

  “億”:(喻)數目很大。“貝”:錢,資財。“躋”:升,登。“九陵”:很高。“七日得”,即“七日來複”的認識觀。本段通過借雷震比喻嚴酷的政治形勢。本句按字譯是“雷震來時是有危害,會喪失很多財產,如堆積像那九重的高山,不要追逐,失去的錢財,過一段時間,就會得來”。 《周易》是為君子講述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政治道理。本段也是在講述,如何認識這種風暴來臨造成財產的失去(如改朝換代,又如新主推行新政),但要認識到那隻是身外之物,不可追逐。在那個時代裏,有一種認識觀念,即“七日來複”,認為事物是一種循環規律,這是從自然中感悟到的東西,而類比到人事上來。這裏的“七日得”,是“七日來複”的觀念的引用,這裏是借以說明是失去的財產,以後還會得來,是通過一段時間還會取得,這裏體現的是唯物辯證的關係。

  “震蘇蘇,震行,無眚。”

  “蘇”:死而複生,蘇醒過來。古人在每年的春天聽到雷聲響動,又看到大地上的萬物發青,就認為雷聲催醒了大地,使萬物複蘇。“眚”:過失,災禍。本段的字譯是“雷聲震動,使萬物複蘇。雷聲運動,並無災害”。

  本段還是借雷震的自然現象來寓意事理,隻不過是以對比手法上的正麵來論述事理。上麵講述雷震使人恐懼與喪失財富,而本段是講,雷震能使萬物複蘇的道理。當然,這是借喻,而不是講什麽自然科學。這是借雷震現象比喻政治風暴來臨也有好的一麵,並不全是壞事,它能使人恐懼謹慎,修省覺悟,就不會有災禍。

  “震遂泥。”

  “遂”:進。本句意思“雷震擊入到泥土裏”。這是一種自然現象,但本句象征什麽呢?因本句沒有判詞,即無吉凶之後果。那麽,從本句的字意來看,即寓意著是下麵,又寓意著深度。可以聯想到政治風暴影響的廣泛性與持續性。

  “震往來厲,億無喪,有事。”

  “億無喪”:這與前麵的“億喪貝”是個相反意思。本句意思是“雷震來來往往,雖有危險,但很多的東西並沒有失去,這是有了事前的防備”。這是比喻對政治形勢有了心理防備。

  “震索索,視矍矍,征凶。震不於其躬,於其鄰,無 咎,婚媾有言。”

  “索索”:畏懼感。“矍(júe)”:左右驚顧。“躬”:身體。(引)自身。本段之意“雷聲震動使人恐懼畏縮,左右驚顧,有所妄動會有危險;但雷震是震不倒驚懼謹慎之人身上,而會落到那些沒有防備者的頭上;沒有害咎,是建立了婚姻的說法。”古代往往把締結婚姻作為聯姻政治的手段,也是規避政治風險的一種手段。

  本篇是講述雷霆之勢的社會大變革,或政治風雲變幻,給社會帶來的震蕩與不安,如何在政治風雲變幻中,學會生存法則,《震》文就是講述這些道理。作者通過雷震來比喻政治風雲,教育君子在政治風雲了要恐懼修省,還要有正確的心態與防備心理。通過雷震聲響百裏來比喻政治威勢如同霹靂那樣使人恐懼,使君子領悟到政治形勢的威力,並學會在政治風雲裏的生存方法。既不被雷霆之勢所嚇倒,也不要被雷霆之勢所傷害。正如,“大象”對《震》文的詮釋“君子以恐懼修德”,“大象傳”作者是領悟了《周易》的哲學內涵。《震》文通過雷震的形象比喻,使君子能夠領悟到政治風暴的威力,而恐懼修省。這已然是為君子講述的政治經驗與政治謀略。《周易》是一部政治哲學,而春秋時期的史巫,卻把《周易》改造成“六繇”格式(與後來的“六爻”卦式不同)用過卜筮。而且從《周易》六十四篇文章裏抽出八個篇名,又從“六十四畫符號”的組合過程中的三畫一組的八個符號抽取出來,配上《周易》裏的八個名稱(即 “乾,坤,震,艮,離,坎,兌,巽”),又配上八種自然物象,逐步演義出“八卦”筮術,把《周易》的每篇文章分割成“六繇”形式,再把《周易》每篇原初作為文章排序之意的“畫符號”分成“八卦”名稱、符號、取象,再結合“六繇”辭,用以卜筮人事吉凶了,就以為可窺視人事吉凶的天機了。在“八卦”筮術上,“震”卦是“八卦”之一,“八卦”裏的“震卦“符號是“三畫”組合,而《周易》裏的《震》文裏原初卻有一個“畫符號”,而是“六畫”組合,即兩者的“畫符號”組合不同,其代表的意義也不同。“八卦”筮術上把“震”演變成筮術內容,到《說卦傳》時已把“震卦”取象為“震為雷、為龍、為玄黃、為敷、為大塗、為長子、為決躁、為蒼莨竹、為萑葦。其於馬也,為善鳴、為馵足,為的顙。其於稼也,為反生。其究為健,為蕃鮮。”這麽多取象目的是何?自然是為了卜筮(算卦)之用。“八卦”筮術上“震卦”既是八經卦之一,又是“六十四卦”之一,完全與《周易》裏的《震》文不是一回事了。正如本篇《震》文講述的是哲學道理,即以雷震現象來寓意政治道理。故《周易》哲學與“八卦”筮術是風馬牛不相及,兩者不可混為一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