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卷《周易》六十四文譯解(四十七)
作者:周易歸來      更新:2021-03-09 16:31      字數:2257
  第四十七篇 《困》文今譯與解說

  (原文)

  “ ( )困,亨,貞大人吉,無咎,有言不信。

  臀困於株木,入於幽穀,三歲不覿。困於酒食,朱紱方來,利用享祀。征凶,無咎。困於石,據於蒺藜,入於其宮,不見其妻,凶。來徐徐,困於金車,吝,有終。劓刖,困於赤紱。乃徐有說,利用祭祀。困於葛藟,於臲卼。曰動,悔有悔,征,吉。”

  (原文)

  “四十七、能使處以困境險地,而轉化為通達順利,這是針對那些守正道的賢達的大人,才是吉祥而沒有災禍,有這種說法,豈能不相信嗎?

  待屁股遭受到刑杖,又投入到昏暗的牢房,多年不得與親人相見(這是被困於牢獄之災)。而另一種困境之地,是處於上層的酒宴公務,身穿王公貴族身份的服飾,接待方國來賓,要利用好禮儀文化手段,而征伐,帶來的凶險,也就不要怨咎。如同,絆著了石頭,又按著了蒺藜 ,回到家裏,不見了妻子,豈不是凶險了嗎?前來總是懶慢之狀,這是被豪華舒適的寶馬香車所迷困,總舍不得離開這種享受。待到遭受割鼻斷足之刑,正是迷困於身佩紅色綬帶的顯位之中。後來慢慢脫離了那些迷困之地,緬懷祖先有了反躬自省。如同困於葛藤纏繞的危險之中,身在動蕩不安地環境裏,有所行動,就悔上加悔,應遠離那些危險之地,才是吉祥。”

  【解說】:

  “困”:困境,險地。本篇所立論的已然是憂患意識,為君子講述的是不要迷困於榮華與顯位之中。“困:亨,貞大人吉,無咎,有言不信”,就是本篇的立論,其意是“處以困境之地,能夠擺脫,而轉化為通達順利,這是針對那些守正道的賢達的大人,才是吉祥而沒有災禍,有這種說法,豈能不相信嗎?”

  “臀困於株木,入於幽穀,三歲不覿。”

  “株木”:沒有枝葉的樹枝。這裏是指木杖刑具。“幽穀”:昏暗的牢房。“覿(dì)”:見,相見。本段是講述被陷於牢獄的一種困境。這句話的意思是“屁股遭受到刑杖,又投入到昏暗的牢房,多年不得與親人相見。”這寓意著等到災禍臨頭,遭受到刑杖而陷入牢獄,一切不都晚了。這是給君子(貴族統治者)講述的一種“困境”。這是讓君子們警惕別被“困”到牢獄之中。

  “困於酒食,朱紱方來,利用享祀。征凶,無咎”

  “朱紱(fù):朱是指紅色,紱是指係印章佩不同的絲帶,紱的顏色不同官位品級不同。朱紱:是指品級最高的官階。“方”:方國。“方來”:指異國的來使。本段是講到的另一種“困境”,就是上層的社交酒宴,使者接待的一種困境。而本段還講到一種困境,即對“方國”應以禮樂教化手段感化他們,而不可用征伐的手段,如果征伐就會帶來凶險。本段講了不可受困於兩種“困境”;一是受困於榮華與顯位,二是外交上應采取禮儀教化,不可陷入征戰的“困境”。

  “困於石,據於蒺藜,入於其宮,不見其妻,凶。”

  本段是運用比喻,寓意凶險真的來到了。“據”:按著。“蒺藜”:帶刺的一種植物。本段意思是“絆著了石頭,又按著了蒺藜 ,回到家裏,不見了妻子,豈不是凶險了嗎?”這是寓意災禍真的來臨了,這是承上麵的意思,即預示著危險的來臨。

  “來徐徐,困於金車,吝,有終。”

  “徐徐”:緩慢之意。“金車”:裝飾有青銅的豪華車子,即貴族大夫級以上乘坐的車子。

  本段講的又是一種會迷困其中而不能自拔的“困境”。本句是說“前來總是懶慢之狀,這是被豪華舒適的飾金車子所迷困,總舍不得離開這種享受。”這是指陷入了一種榮華富貴的享樂之中所造成的一種“困境”。

  “劓刖,困於赤紱。乃徐有說,利用祭祀。”

  “劓刖”:這是古代兩種肉刑刑罰。“劓”是割去鼻子的刑罰,而“刖”則是斷去足的刑罰。“赤紱”:指高官顯位的身份。本段是講因迷戀於高官顯位及榮華富貴,而導致了割鼻斷足的刑罰。“乃徐有說,利用祭祀”,這句是為君子指明了方向,其意是,終於慢慢(乃徐)脫離(說)了那些困境險地,轉向對祖先緬懷,而以禮樂教化淨化人心。這裏的“利用祭祀”是指禮儀文化。這是告誡君子,別迷戀高官顯位,要把心思用在禮樂教化之道上。

  “困於葛藟,於臲卼。曰動,悔有悔,征,吉。”

  最後是用葛藤來比喻身陷一種困繞中,這是寓意政治上的險境。“藟(lěi)”:一種似葛之物。“葛藟”:指互相纏繞的葛藤。“臲卼(nié,wù ):動蕩不安。本段是說“身困葛藤纏繞裏,陷入動蕩不安地環境裏,有所行動,就悔上加悔,遠離這種環境,吉祥。”這是用葛藤來比喻身陷一種纏繞不能脫身的官場險境。隻有遠離這種困境險地,才會轉危為安。

  本篇是為君子講述容易困於險境之地的幾個方麵,這都屬於政治層麵上的事情。主要是別迷戀高官厚祿與榮華富貴之中。通過舉例講述享受眼前的高官顯位與榮華富貴,而不自省與自拔,災禍就會降臨。這是為君子講述政治風險與謀略。在封建家長製的王國裏,政治風險始終是無法避免的,上至君王,下至諸侯大夫,沒有不潛在著風險。高高在上的王,可能某一時刻,會被推翻遭殺身之禍。而作為諸侯大夫,可能某一時刻裏,而引來災禍,身陷牢獄或殺頭。所以,在王權時代裏隻有從政治上不斷地取得政治經驗,作為警示之言,來教育人們。如“不做高官不害怕,不享榮華心不驚”,來使迷戀高官顯位者醒悟。但在王權時代裏,而沒有不向往高官顯位,也沒有不貪圖榮華富貴的。前後封建時代做官的是一條高風險之路,也是一條容易腐化墮落貪婪享受的路徑。一批批官員落馬了,而另一批早已望眼欲穿的人等著躋身於官位。人言樹大招風,可樹大到一定時,就能抗風。在封建官僚製社會裏,為官者總想成為抗風的大樹,就認為能規避風險,但有幾人能成抗風的大樹之前不被雷劈或風給折斷呢?

  總之,本篇就是為做官者(君子)敲的警鍾,讓君子時刻心存憂患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