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卷 《周易》六十四文譯解(四十六)
作者:周易歸來      更新:2021-03-09 16:31      字數:1024
  第四十六篇 《升》文今譯與解說

  (原文)

  “ ( )升,元亨,用見大人;勿恤,南征,吉。

  允升,大吉。孚乃利用禴,無咎。 升虛邑。王用亨於歧山,吉,無咎。貞吉,升階 。冥升,利於不息之貞。”

  (譯文)

  “四十六、上升發展,非常亨通的事情,並利於德行高尚之人的效力;不用擔憂,向南方發展,吉祥。

  公平正義的發展上升,非常正確。把愛民作為根本,才利於四時之祭,沒有過失。使那些落後空虛的城邑盡快發展上升起來。君王推行發展的方針措施,就通達順利像擁有岐山那樣吉祥而無咎害。前途光明,一步一步的上升發展。深謀遠慮的思考,如何使國家發展上升,才有利於社會不停止的向前。”

  (解說)

  “升”:上升,升起。本篇題目立論的是“國家發展上升,是非常正確的事情,並有利於德行高尚的人出來效力,不用擔憂,向南方開辟發展,正確。”這就是本篇的主題,發展才是硬道理。而且,目標是朝著南方開辟發展,這裏的“南征吉”符合西周中期開辟發展的曆史背景。

  “允升,大吉。”

  “允”:誠實,公平。這句話是說“公平正義的去發展上升,才是好事情。”這是承題目裏的“南征吉”之意,所體現的是反對戰爭,應公平的去實現國家的發展與上升。

  “孚乃利用禴,無咎。”

  “孚”:愛。“禴”:四時之祭。

  本句已然是強調在發展過程中要以愛民為根本。本句是說“有了愛民作為根本,才有利於四時之祭,沒有害咎。

  “升虛邑”。

  “虛”:空虛,不真實。“虛邑”:落後的城市或地區。本段雖三個字,但講述了一個道理,這是說通過國家的發展上升,也就把那些落後的地方帶動起來。

  “王用亨於歧山,吉,無咎。”

  本段是借曆史事件來說明道理,是借周人擁有岐山享有封國地位,說明周初得民心而使國力不斷的發展壯大。因周人有了岐山才有了根基,才有後來的大發展。這是借周王擁有岐山,是愛民的結果,愛民就沒有辦不成的事情,愛民是有利無害的事情。

  “貞吉,升階。”

  “階”:台階。本句是說“前途吉祥,應一步一步的上升發展。這是用台階來比喻,國家上升發展,會一步一個台階的那樣上升。

  “冥升,利於不息之貞。”

  “冥”:昏暗,深遠,深思。“冥升”:其意指深謀遠慮的思考如何使國家發展上升。“利於不息之貞”,其意是“有利於不停止的向前發展”。有了堅持愛民的基本原則,又有發展的思考規劃,自然國家上升發展才不會停滯。

  本篇是闡述國家發展上升的道理,而中心是強調愛民作為立國的根本,才有利於大人的出現與效力,才有利於社會向前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