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卷《周易》六十四文譯解(十七)
作者:周易歸來      更新:2021-03-09 16:30      字數:2463
  第十七篇《隨》文今譯與解說

  (原文)

  “() 隨,元亨,利貞,無咎。

  官有渝,貞吉,出門交有功。係小子,失丈夫;係丈夫,失小子,隨有求得,利居貞。隨有獲,貞凶;有孚在道,以明何咎。孚於嘉,吉。拘係之,乃從維之,王用亨於西山。”

  (譯文)

  “十七、追隨處理得當,是大而亨通,有利無害的前景。

  官員常有變動是好事情,應建立出一套官員交替的製度來。這既關係著青年人的接替,也影響著老一輩人離去的問題。既要維係著老一輩,也莫耽誤了新生力量。考慮得當,照這樣辦,既尋求到正確的工作方法,也有利於其位,符合正道。追隨是為了占有官位,則有凶險;把愛作為遵循的根本原則,光明正大,還有什麽災禍呢?愛是通向美好吉祥的根本,繼承和發揚好的傳統,於是聽從國家的法度行之,而被君王所任用,就會亨通於西山那樣的穩固。”

  (解說)

  “隨”指追隨,照辦,順從等意。本篇是指“追隨”之意。本篇的命題是“隨,元亨,利貞,無咎。”通過“隨”的判詞來看,都是好的結果。那麽追隨什麽能有如此好的結果呢?正是篇中的“有孚在道”,即為官者應追隨的愛民原則,才“元亨,利貞,無咎”。

  本文第一自然段是“官有渝,貞吉,出門交有功”。

  “官”:官位,官府。“渝”:變更。“官有渝,貞吉”意思是“官位常有變動,是好的發展事情。”

  這是圍繞著“追隨”講官府上的道理。官位不斷的變動,體現更好的選拔官員。

  “出門交有功”。“

  出”:拿出,產生。“門”:做事情的方法關鍵。“交”:交流,互相。“功”:工作,成績,功效。

  本句的意思是“要建立出一套官員交流工作的製度來”。

  本章第一段的意思是說“官員常有變動是好事情,應建立出一套官員交替的製度來。”

  這應是組織法的最早論述了。這裏的“官有渝,貞吉”,無疑體現了作者的進步思想,對打破官位壟斷無疑提出了思路。因《周易》時代早已進入官僚製社會。無論周王,或是諸侯國君,都是家長製專製,而家長製專製與官僚是個伴生現象。

  “係小子,失丈夫;係丈夫,失小子,隨有求得,利居貞”。

  這是本篇第二段內容。“係”:繼,連接,聯係。“小子”:年幼一輩。《周禮·夏官》有小子,掌祭祀的小事。“失”:失去,,改變,錯過等意。“丈夫”:成年男子的統稱。“隨”:照著辦,跟隨。“求”:指尋求,要求,得到,事情做對了等意。

  本段是承上段之意的進一步論述,上段講的是官府裏的官員交替工作應建立一套製度。而本段就進一步闡述這是“關係著年輕一代和老一代退去的工作交替問題,既要維係著老一輩,也莫耽誤了新生力量,照這樣做,就尋求道了正確的辦法,也有利其位,並符合原則。”(“係小子,失丈夫;係丈夫,失小子,隨有求得,利居貞”。)

  這是為君子講述如何對待官員組織問題,青年一代上來了,就要失去有經驗的老官員,即要退下去的問題。這“係”與“失”是個新老官員交替的問題。解決好官員交替工作,對有家有國的“君子”來說,是關係著政治的大事,即安邦治國的重要問題。給君子講述這些問題及道理,是讓君子更好的去安邦治國。

  第三自然段是個轉折,是承上啟下之句。上麵對官員交替工作這一問題應如何搞好進行了闡述。而本段是從正反兩個方麵進行論述,即在官位上應堅持什麽和反對什麽?

  “隨有獲,貞凶”。

  作者總是從事物的利害關係來分析問題。這裏的“有”是指取得,占有。“獲”:得到。這句話的意思是“追隨是為了占有官位,那麽,後果就有凶險。”確實在專製的官僚體製裏,一心想的是占有官位,就會出現風險。而作者又緊跟著從正麵給指明了方向:

  “有孚在道,以明何咎。”

  既然盯著官位,舍不得丟掉官位,就會帶來凶險。那麽,如何化凶為吉呢?這裏作者還是強調要堅持基本原則不變,即“有孚在道”。“孚”:愛。“在”:居於,處於。“道”:規律,道理,思想,方法等意。

  本段的意思是“把愛作為遵循的根本原則,光明正大,還有什麽災禍呢?”

  本段體現了作者對官位問題的思考,中國本是一個官本位的傳統之國,是人治之國。在西周時期已然是人治,作者從經驗中所得,曾發出過“履虎尾”,即伴君如伴虎的警示。而這裏的“隨有獲,貞凶”依然是警示。作者是在提醒君子們別占有官位不放,該急流勇退時,就退下來,免得生出災禍。作者一樣是找不出一個合理有效的解決官僚製裏的官道上的風險辦法,隻有從精神道德層麵上找出路,以此規避政治風險與災禍。由此作者建構出的“有孚”理念,成為政治上的根本行為準則。即讓“愛”成為“君子”與“小人”之間連結的紐帶。讓統治者愛被統治者,隻是《周易》作者的一種政治向往而已,實則是一種政治烏托邦。不過,《周易》作者構建的“有孚”理念,無疑關注的是社會人生,即突破了西周初“以德配天”的神巫思想。《周易》無疑是哲學的突破,畢竟一種新的思想產生了。本篇裏出現的“有孚在道”,是作者把“有孚”上升到“道”的理念。這裏的“道”無疑是規律與原則。因《周易》的影響,發展出了後儒學(孔孟)強大的倫理道德政治學,並壟斷了後封建社會兩千多年的思想界。而最早提出“道”這一學說,是《周易》作者。

  第四自然段還是進一步論述“有孚”這一理念。

  “孚於嘉,吉”。

  “嘉”:美好的,讚美。這句話的意思是:“愛是通向美好與吉祥的根本”。

  本篇最後的句子是“拘係之,乃從維之,王用亨於西山”。

  “拘係”:繼續遵守。“維”:剛,國家法度。“西山”:山名。“亨於西山”是引典,這是引用曆史事件來說明堅守“愛”,就像周人開國享有西山封地而擁有祭祀的資格。“亨於西山”是指商王承認周族封國之地“岐山”,這是周族的發祥地,這裏引用是說明事理。

  本段的意思是“發揚傳統美德,順從國家的法度,被王所用,其位像周人亨有西山那樣國固而位穩。”

  這是講君子之道,君子若能堅守“愛”,就會成功,會像周人那樣“開國承家”。

  本篇是圍繞著官位上應遵循的一種正道,才能收到好的結果。這是為君子講述的為官與治官之道。即遵循愛的原則,才能享有開國的收獲。作者把“有孚”作為“君子”之治與立世的根本原則應去遵守,《周易》是以“愛”來治理天下的思想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