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卷《周易》六十四文譯解(十)
作者:周易歸來      更新:2021-03-09 16:30      字數:2551
  第十篇《履》文今譯與解讀

  (原文)

  “()履虎尾,不咥人,亨。

  素履,往無咎。履道坦坦,幽人貞吉。眇能視,跛能履。履虎尾,咥人。凶,武人為大君。履虎尾,愬愬,終吉。夬履,貞厲。視履,考祥其旋,元吉。”

  (譯文)

  “十、踩著了老虎尾巴,可老虎並沒有咬人,是亨通的結果。

  以樸素坦蕩的胸懷,進入仕途,沒有災禍。若仕途道路平坦無險,就連不願入仕的隱士也會參與社會活動,豈不是光明的未來。然而自身有問題,如眼睛有疾,還要勉強看視;瘸了腿還要勉強地去走路,踩著了老虎尾巴,被老虎咬了,豈不凶險。因為這些人是靠武力取得的君位,才是凶險的根源。

  踩著了老虎尾巴,但能恐懼警惕,最終是吉利的,不會受到傷害。排除仕途上的障礙,還會有不少的困難。若行為審慎,遇事周密,而反複地考慮周詳,政途就會大吉大利。”

  (解說)

  “履”的本義是踐,踏,踩。引申為實行,做事。本篇的題目是“履虎尾不咥人,亨。”“咥”(dié):咬。這一句話是說:“踩著老虎地尾巴,老虎卻沒有咬人,是亨通的事情。”這是比喻。而生活中若真的踩著老虎尾巴,能不被老虎咬麽?這是用老虎來比喻君王。“履虎尾”是比喻在君王身旁做事的君子們。後來不是有一句成語“伴君如伴虎”嗎?這裏用“履虎尾”來寓意行事謹慎小心,即使冒犯了君威,而處危不被傷害。這是講給君子聽的,這屬於政治上的謀略。

  本篇第一自然段:“素履,往,無咎”。

  “素”:本來的,質樸。

  這開篇一句就是圍繞著題目而論。這一句話的意思是:“心地純樸,品行端正的進入仕途,沒有禍害。”

  “履”在本篇的含義,應指官道,或叫仕途。當然《周易》時代是沒有這種稱法。現在不是在進入國家工作單位,還要填寫自己的履曆嗎?從本篇“履道”來看,就是指政治上的官道,因為西周時期已是官僚政體。

  “素履,往無咎。”這是西周時期知識精英所認為進入仕途應遵循的原則。就是現在,也同樣有著現實意義。

  “履道坦坦,幽人貞吉。”

  “履道”:指仕途道路。“坦”:平直,寬廣。“坦坦”:是指平坦寬廣沒有障礙的大道。

  這是比喻仕途應像平坦無險的大道那樣寬廣。“幽人”:指隱士。“幽”:本意是昏暗不明。

  這段話是指“政治寬鬆,仕途平坦,就連隱士也看到前途的吉祥。這一段是承上一段內容而進一步的論述。上一段意思是“以純潔端正的心態進入仕途,就能站著腳,不會受到傷害。這是“履虎尾不咥人”的根本。這是一個方麵,而另一個方麵,是要社會,國家在政治上提供寬鬆的環境。這兩者應是相輔相成的關係。這句與句之間是有著邏輯性。政治上寬鬆,給於進入仕途者創造了平坦無險的環境,就連不願入仕的隱士也會出來參與社會活動。因隱士看到了光明的前景。若政治環境險惡,那就會“天下無道而隱”,精英、人才不就紛紛隱藏了嗎?這是兩個方麵的問題,既要入仕的君子,抱有正確的態度,又要給君子提供一個政治寬鬆的環境。作者論述的是相當精辟,邏輯嚴謹。

  “眇能視,跛能履”。

  “眇”:指目盲。“跛”:指瘸了一隻腿。這裏的“眇能視,跛能履”是比喻。通過眼睛與腿有缺陷,即自身有錯誤,導致“履虎尾,咥人”的結果。這是提醒君子們做事要檢點謹慎,不能導致踩著老虎尾巴,而被老虎咬的後果。

  “凶,武人為大君。”

  “武人”:將帥,統領軍隊的人。“大君”:國君。

  本句是說:現在的君位是靠武力得到的,才是凶險的根本。這又表述了一層意思。即老虎咬人,不僅是自己不能審視自己,不能審慎地對待自己的行為,終於觸犯了那些“武人為大君”者的威嚴,被傷害。而那些靠武力奪取君位者,本身就是吃人的老虎。把“武人為大君”比喻是吃人的老虎,這表明《周易》時期已是諸侯紛爭的時代背景。即西周後期。這些“武人為大君”就像是老虎,伴隨著“大君”,就像是伴隨著老虎,跟在老虎後麵,一不小心,就會被老虎傷害。這種比喻也很貼切。作者是在講述的是政治,隻不過是運用的是比喻手法,而這比喻也是恰到好處。

  “履虎尾,愬愬,終吉。”

  那麽如何避免“履虎尾不咥人”的事情發生呢?這是作者指出的行為原則。

  “愬(sù):訴說,訴苦。“愬”:又讀(sùo),是指驚恐之意。“愬愬”:指驚恐樣子。如《詩》裏說的“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在“履虎尾”上,如“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那般謹慎,小心。最終是平安無事的。即踩著老虎尾巴,而不被老虎傷害。這是比喻,是說:跟在國君的後麵,若能小心謹慎行事,最終是吉利的。這就是指明了行事方法。隻有看不到自己的缺陷與毛病,才會履虎尾,被虎咬。這是為君子講述的為政之道。在《周易》時代,無論是西周的周王,或是諸侯國君,及卿大夫。也無論是“武人為大君”的西周以外的諸侯,都是家長製的統治體製模式。在家長製下做事的“君子”,不就是與老虎為伴嗎?但這些“君子”是能轉化的,如《乾》篇裏講的那些從“潛龍”到“飛龍”。“君子”既是國君的卿,或某一天就變成國君。這裏依然是為“君子”講述的政治道理。

  “夬履,貞厲。”

  《易傳·彖》裏說:“夬(kuài),決也,剛決柔也。”“夬”:是排除阻塞物,決定,判決等意。這裏是指排除“履道”上的阻塞。用現在的話說,應建立一種有效合理地政治製度。本段意思是,要排除解決官道上的問題,還會麵臨不少的困難,但要不斷地去改變。“貞”:指前進的路途,意指未來。“厲”:困難。

  “視履,考祥其旋,元吉。”

  “視”:審視,觀察。“旋”:周旋。“考祥其旋”:反複地考慮周詳。

  前段意思是,排除政道上存在的問題,還有不少的困難,這是要清醒認識現實中所存在的問題。所以作者最後給出了在麵對現實的局麵隻有做到“行事審慎,遇事周密,而反複地考慮周詳,自然是大吉大利了。”這就是“視履,考祥其旋,元吉。”的意思。而本句還可以從另一個角度去理解:“所見這種政道,認真去研究考察其中的道理,應建立一種長效的製度。”“元吉”無疑是出現了很好的結果,是向著正確又好的方向發展的事情。

  本篇無疑是為“君子”講述的政治道理。把“大君”(國君,諸侯)比作老虎,為政是跟在老虎身後。其寓意深刻,比喻形象鮮明而精辟,又發人深醒。這豈能把《周易》說成是卜筮之辭,真是滑天下之大稽。這是人們不去認真思考問題,而習慣於人雲亦雲,正是傳統上的行為模式,也是製約著中國古代社會不能進步與發展的根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