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六篇(三十五)
作者:周易歸來      更新:2021-03-09 16:29      字數:1816
  史書記載三國時期還有兩位術數“高人”,一個叫吳範,一個叫趙達。《三國誌·吳書》吳範傳裏說:“吳範字文則,會稽上虞人也。以治曆數,知風氣,聞於郡中,詣京都,世亂不行。會孫權起於東南,範委身服事,每有災祥,輒推數言狀,其術多效,遂以顯名。”這是說:“吳範是會稽郡上虞縣人,以研究天文曆數,推知風角氣侯變化而聞名於郡中。後薦舉為有道術之人,送去京都,因為世道混亂而沒有去成。再後來遇上孫權,勢力興起於東南。吳就去投靠效力,每當有災變祥異發生,他就推衍術數,說出災祥的情況,他的方術大多能應驗,因此名聲顯揚。”

  在吳範傳裏也記載了範為孫權占測關羽敗亡一事。傳裏說:“權與呂蒙謀襲關羽,議之近臣,多曰不可,權以問範,範曰:‘得之’。後羽在麥城,使使請降。權問範曰:‘意當降否’?範曰:‘彼有走氣,言降詐耳。’權使潘璋邀其徑路,覘候者還。自羽已去。範曰:‘雖去不免’。問其期,曰:‘明日日中。’權立表下漏以待之,及中不至。權問其故,範曰:‘時尚未正中也。’頃之,有風動帷,範拊手曰:‘羽至矣。’須臾,外稱萬歲,傳言得羽。”

  這則出於正史中的“問”例,不同於虞翻那樣是起卦,又得變卦,是從變卦中看出關羽兩日內必掉頭。而吳範是如何得出“得之”關羽,並沒有記述是用何方術推斷出來的。從吳範本傳裏講:“以研究天文曆數,推知風角氣候變化而聞名於郡中“。吳範所學的大抵不出漢人的陰陽氣候災異占術。因三國時期離漢朝去之不遠。本傳裏沒有記載吳範的占術方法。就連當時孫權也想知道吳範的筮法,而吳範珍惜而不肯透露,不把關鍵的東西告訴孫權,孫權因此惱恨他。本傳裏說:“權以範為騎都尉,領太史令,數從訪問,欲知其決,範秘惜其術,不以至要語權,權由是恨之。”大概是吳範礙於皇上的麵子,也講了不少東西給孫權,可能孫權還是不能運用,就認為吳範沒把最機秘的東西告訴他。這個“不以至要語權”。大抵隻有吳範心理清楚,原本沒有什麽機密。所謂機密也不過是經驗與心計之術,隻能意會而不可言傳。一旦說明,還會有欺君之罪,會掉腦袋的。天下人還有不想得寵於皇帝的嗎?孫權認為吳範沒有將“要語”告知,他哪裏知吳範是沒法講出的東西。等吳範死後,孫權還是不死心。這皇上也想學知人福禍吉凶生死的術數。本傳裏講:“範病卒,長子先死,少子尚幼,於是業絕。權追思之,募三明有能舉知術數如吳範,趙達者,封千戶侯,卒無所得。”孫權想掏吳範,趙達那種超人的術數,不惜卦侯的待遇,可最終一無所獲。

  另一位就是趙達,本傳裏說他,研習九宮一算的術數,甚至計算飛蝗的數目,猜出藏匿的物品,沒有不應驗的。這趙達和吳範是一個樣,其術秘不外傳。可就有一位求技心誠的太史官,叫公孫滕的人,從小拜趙為師,勤苦學習多年,趙達答應傳授給他。但沒當要講授時,又中止不說。有一天,這位徒子,看老師臉色和悅,便跪下叩請老師傳授其術,結果怎麽樣呢?史書是這樣記載:“達曰:‘吾先人得此術,欲圖帝王師,至仕來三世,不過太史郞,誠不欲複傳之。且此術微妙,頭乘尾除,一算之法,父子不相語。然以子篤好不倦,今真以相授矣。’飲酒數行,達起取素書兩卷,大如手指。達曰:‘當寫讀此,則自解也。吾久廢,不複省之,今欲思論一過,數日當以相與。’滕如期往,至乃陽求索書,驚言失之。雲:‘女婿昨來,必是渠所竊。’遂以此絕。”

  這一肚子神算的趙達終於要傳術與徒子了,拿出秘不見人的帛書兩卷,可出乎人意料的是趙達景說:“自己因長久擱置不看,一下子也講不清楚,要研讀幾天,明白後,再傳授給公孫滕。”公孫滕做夢都想得到老師的真傳,可等了幾日後,再見老師時,又大出人所料。老師那卷“神書”竟丟了,言之是女婿偷走了。這公孫滕受到如此的愚弄,能不和老師斷絕關係麽?

  事實上趙達哪裏有什麽“神書”秘術,也不過是自己的長期積累的經驗之術,又不能告人,以顯其神秘。就像後世出版的所謂各種秘笈,也不過是前人曾加些隱語,一來讓人難以弄懂,二來故弄玄虛而欺世盜名。大抵趙達也有難言的苦衷,可偏遇公孫滕癡心著迷。

  趙達死後,又驚動了孫權。孫權聽說趙達秘術,去搜尋未找到。就審訊他的女兒,直到打開棺材也一無所獲。趙達是把自己的經驗帶進了墳墓,沒有傳給後人。事實那本沒有什麽可傳的,一旦告知其術,是經驗之談,並不是能按書上所學得的。那是一種江湖術(即經驗與心計),如何能告知後人呢?若大白於天下的,原是假東西,也就沒有什麽神秘可言了。寧絕,不傳,就在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