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六篇(二十九)
作者:周易歸來      更新:2021-03-09 16:29      字數:4983
  京房之前,在戰國末至西漢時代裏的思想界上皆把天地人架構在一個理論模式裏,而天(天的觀念是有神論思想的“天”,而不是科學認識的“天”)、地、人的中介則是陰陽五行。從《呂氏春秋》、《易傳》裏的“係辭”、“說卦”,《淮南子》到《春秋繁露》均是“天人合一”的思想理論。

  而京房通過前人的“天人合一”理論,而要追求這理論上的“實證”,即要實踐那些理論學說,故才有其“八卦”分宮卦體係的建構。猶如有了馬克思主義學說,就有了社會主義式的實踐,以驗證其理論的可行性。京房的“八卦”分宮卦術,就是“天人合一”理論(既天人感應的神秘主義思想)下的產物。京房要通過他的“八卦”筮術,追求“天人合一”理論目標的實現。所以京房把當時思想界上的理論學說一股腦的裝進他的《易傳》裏。

  這裏我們有必要了解“幹支”學說。我們已知甲骨文時代,人們已運用天幹地支記日。在很多占卜辭中都刻記著某日,某日占卜的記錄。如癸巳卜,癸未卜,壬午卜等。殷商時期已用“六十甲子”當做記時的曆法。“幹”是天幹,即甲乙丙丁戊巳庚辛壬癸。支是地支,即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天幹與十二地依次組合為六十個單位(也是六十進製),稱六十甲子。這如同“六十四畫符號”那樣,是有兩個不同的符號相互交替組合出六十四個不重樣的“六聯體”符號那樣。而十天幹與十二地支相配而出現不同的六十個稱法,為“六十甲子”,是曆法上的記曆工具。而後來幹支符號逐漸附會演變成神秘工具。“六十甲子”本是記曆的工具,從甲子到癸亥依次為六十個稱法,也成為六十個單位符號。每個單位在紀曆時代表一天,六十甲子周而複始。這種紀日法,在殷商時期就已成熟了。而在先秦時期記月有特定的稱法。如四月為除(《詩經》)。九月為玄(《國語》)。而通常以數目為紀,如《左傳》裏“冬十二月”,“秋七月乙西”,“九月戊辰”。是按一、二、三數目來記月的,後來才有了“月建”的觀念,即把十二地支與十二個月份相配。幹支紀月則是後起的事,前人把“建”解釋為“鬥建”。即北鬥星鬥柄所指方位代表十二月不同的季節。這些本初是曆法上的東西都被納入到“術數”中。

  我國古代最早的紀年法是按照王公即位的年次紀年。如周平王元年,隱公元年,莊公二年。是以元,二,三數序來記的,到漢武帝始用年號紀元。

  甲骨文時代,沒有幹支記年法,隻是幹支紀日。一般認為,幹支紀年法自東漢始,至到現在的農曆還是沿用幹支記年方法。即用“六十甲子”周而複始的記年。而曆史年表上的西漢以上的幹支紀年,是後人溯推附加上去的。我們知道幹支是在殷商時代是一種紀曆符號工具,後來因陰陽五行學說興起,把這種記曆的工具附會上陰陽五行屬性,也被納入到“術數”中,成為批命(即通神)的工具了。

  京房的八卦納甲筮法是將幹支五行納入八宮卦係統,這是自戰國到西漢發展起來的陰陽五行學說與八卦筮術相結合,並認為這八卦納甲占筮就有了能通神的“功力”(即占筮出一卦,看卦裏的陰陽、五行如何,就認為所問人事上的吉凶如何)。

  京房在前人“天人合一”的巫術思維基礎上 ,創造了一套嶄新的“八卦”納甲占筮術。以八宮變卦為根本,係以世應,飛伏,爻辰,六親,納甲等名目,妄想以此決斷人事吉凶。

  京房對“八卦”卦學的觀念,是先有主卦,後有重卦,是先有八主卦(經卦),而六十四卦是由八卦(經卦)重複組合而來的,這是傳統“易學”上對六十四卦生成的認為。京房也不可能走出這種認識的誤區,他那裏知道這套“六聯體”符號本初的生成及演變過程。

  京房因此將先秦的卦學中的八個基本卦(即八經卦),演變出“八宮”卦學體係。改變了先秦時期的單純“八卦”取象,或結合《周易》文辭當占辭的那種筮法模式。而把“八卦”納入幹支五行,產生了新的“八卦”納甲筮法。而“六十四卦”裏的卦畫與卦名稱早在先秦時期以為固定程式。京房把“六十四卦”中的八個卦畫符號給於“八經卦”。由“八經卦”每一卦做為本宮,由本宮卦畫符號,逐爻畫變化變出其它卦畫,也就變出六十四卦裏的某一卦來,並將這一卦歸到一個宮內。故八宮共得六十四卦,如《乾》宮的八個卦為“乾為天”,“天風姤”,“天山遁”,“天地否”,“風地觀”,“山地剝”,“火地晉”,“火天大有”。這八個卦從此是固定不變的屬《乾》宮八個卦了,形象的說是出自一個宮裏,其五行皆屬金,即五行為金。

  京房可能受到《係辭》裏“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剛柔相推,變在其中矣”的啟發,從八宮的本卦卦畫逐爻變而得一個卦畫符號,而得為本宮的一個卦。而每宮裏最後兩卦為遊魂和歸魂卦,也是受到《係辭》的啟發:“《易》與天地準,故能彌綸天地之道。仰以觀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精氣為物,遊魂為變,其故知鬼神之情狀。”

  八宮係列安排好後,得每個卦裏還得安排進去些實質內容,好增加對現實人事占斷的運用,即解卦上所認為的正確性,故京房就把自然與社會裏的現象裝進“八卦納甲體係裏,在每卦裏安排設計出爻 象和世應來。

  《乾鑿度》裏講:初為元士,二為大夫,三為公,四為諸侯,五為天子,上為宗廟。《乾鑿度》是緯書,為漢人偽托孔子所作,是以儒家經義附會人事吉凶,預言治亂興廢。

  《京氏易傳》裏說到世應是與爻位連在一起說。如“上宗廟在世,六三三公為應”。“六四諸侯居世,初六元士在應”。如筮得一卦,是如何斷所問之事的吉凶呢?從《京氏易傳》“姤”卦中說法:“陰爻用事,金木互體”,“定吉凶,隻取一爻之象”。而這一爻定吉凶,是按世卦為主,一世卦以初爻為主,五世卦就以五爻為主,本宮卦以上爻為主,遊魂、歸魂卦就以變化的爻為主。這為主的爻稱為“世爻”。這就是後來的安“世應”之說。有了“世”爻位,就按爻位的貴賤來定。一卦六爻,初爻為元士至到上爻為宗廟的排序法,六爻越往上位越尊貴。世爻是為主之爻,用來判斷問事吉凶。但是還要看卦中其它爻的相應關係,於是有了應爻。不過這都是人為的想象與規定而已,既無任何科學依據,也沒有任何道理。

  《易緯乾鑿度》裏講:“三畫成乾,六畫成卦。三畫以下為地,四畫以上為天。易氣從下生,動於地之下則應於之下。動於地之中則應於天之中。動於地之上,則應於天之上。初以四,二以五,三以上。此之為應。”

  《京氏易傳》“否”卦講:“三公居世,上九宗廟為應,君子以俟時,小人為災”。

  八卦納甲筮法裏的“否”卦是屬“乾”宮的三世卦,“三公居世”是因為初為元士,二爻為大夫,三爻為三公。故“三公居世”。即“否”卦裏的第三爻就是世爻,應爻就是上九宗廟了。

  這與《易緯·乾鑿度》講的“初以四,二以五,三以上,此之為應”的說法是相同的。簡單的說定出“世爻”,而隔二爻位就是“應爻”了。今天算卦這些都是固定不變的,安排了世應,斷卦是以世爻為主。而現在斷卦同樣看“世應”,世爻為自己,應爻為對方,如看問卦者自身的吉凶,就看世爻的陰陽五行生克變化。當然現在的算卦上有很多的說法、斷法,不能窮盡,不過這都是人為的規定而已。

  有了八宮序列及世應,那麽幹支五行,也得納入卦裏。《京氏易傳》卷下說:“分天地乾坤之象,益之以甲乙壬癸,震巽之象配庚辛,坎離之象配戊巳,艮兌之象配丙丁,八卦分陰陽,六位五行,光明四通,交易立節……易之變化,六爻不可據,以隨時所占。”

  京房將八宮卦配以十幹,十幹中甲為首,故又稱為納甲筮法。

  “六位配五行”指六爻與十二地支相配。京房將十天幹配八卦,因天幹是十個,而“八卦”是八個經卦,那麽怎麽安排十幹呢?京房按陰陽分屬,將屬陽幹甲,丙,戊,庚,壬;陰幹乙,丁,巳,辛,癸,與“八卦”分陰分陽來相配。

  而“八卦”裏的陰陽之分大抵是按《說卦》中講的一家人,即父母和三男三女來分陰陽。自然是乾,震,坎,艮,這是父和三個兒子為陽了。坤,巽,離,兌,一母領三女為陰了。天幹與八卦分陰陽後也就成了固定不變的陰陽屬性。   如“離”是代表著南方,又是“火”的代號,那麽“火”永遠被貼上陰火的性質標箋了。

  這就是古代的神秘學問,又是非常好玩的神秘學問。因在帝王專製時代裏,沒有、也不得有正經學問可做,很多讀“經”做學問者,就玩“數術”也就樂此不疲。

  “八卦納甲”筮法裏的乾、震、坎、艮為四陽卦;坤、巽、離、兌為四陰卦。

  陽卦配陽幹,即:

  乾 艮 坎 震

  甲 丙 戊 庚

  壬

  陰卦配陰幹,即:

  坤 兌 離 巽

  乙 丁 己 辛

  癸

  這樣就是“乾納甲壬,坤納乙癸,震納庚,巽納辛,坎納戊,離納己,艮納丙,兌納丁”。

  《京房易傳》中說:“八卦分陰陽,六位配五行”。在卦爻納支上,也是分陰陽,陽卦各爻納陽支,陰卦各爻納陰支。這是卦納天幹,爻納地支。四陽卦乾震坎艮納屬陽的六地支,即子、寅、辰、午、申、戌。四陰卦坤巽離兌,納陰六支醜、卯、已、未、酉、亥。

  京房的八宮卦納甲圖如下:

  (因圖片無法上傳,故略。不過這種圖式在百度一搜就出現。)

  從上圖可看到,八純卦(經卦)每一卦都有對應的幹,每一爻都有一個對應的地支。因天幹十個,而“八卦”有八個,隻得把多出的幹,陽歸乾,陰歸坤。這樣乾坤兩卦各納兩幹,這就規定,甲與壬同,乙與癸同。

  從圖中看,陰陽卦的納支排序是有所不同。這種排法受“天左旋,地右動”來排序。“八卦”納進了幹支,新的筮術框架也就立了起來。而五行也就跟著納入了“八卦”體係裏去了。

  八卦納甲筮術是把五行生克納入筮法之中,這樣就大大開拓了筮術的新思路。在《說卦》裏已對“八卦”取象安排進去了五色、方位、五行,但很不係統。象“乾”卦的取象:為天,為君為父,為王,為金,為大赤。而在“八卦”納甲中“乾”的五行為“金”,但“金”的五色為白。

  《易傳·說卦》裏的“八卦”還沒有捋順與五行的關係。春秋時期占筮時的“八卦”取象是乾為天,坤為地,巽為風,兌為澤,艮為山,離為火,坎為水,震為雷。這是八種自然物象。那時“八卦”還沒涉及五行內容,京房把前人的陰陽五行學說納入到八宮卦係統裏。而八宮五行所屬:乾宮卦屬金;坤宮卦屬土;震宮卦屬木;巽宮卦也屬木;坎宮卦屬;離宮卦屬火;艮宮卦屬土;兌宮卦也屬金。

  八宮五行所屬,與早期八卦筮術裏的取象相同的則是坎,離,艮,坤。五行是“金、木、水、火、土”五種屬性。然而八卦要安排進五行,似有無均等之感。除原坎水,離火,艮山,坤地,是取固有之象不變。而震雷、巽風認為與木發榮有關,故震、巽兩卦卦也就配“木”了。

  “乾天,兌澤言何配為金。乾天剛鍵,兌又為正秋,秋之盛德在金。故乾、兌兩卦五行屬金”了。這樣五行安排進了八卦中,這種配比隻是一種想象,是沒有什麽科學根據。本身筮術整個架構都不是建立在科學的思維上,而是巫術思維的產物。

  通過戰國到西漢,陰陽五行學說已成為思想界主載學術的理論。而幹支、方位、月令、時序、物候等學說,皆與曆法農學有關。而星象,神煞皆與“天學”有關。而八卦筮術學也跟著這些學說的產生而發展,並且“八卦”筮術不斷納進新的神秘思想學說,為天人溝通的神學目的論,而建構出通神的新工具。

  這套與神溝通的工具到京房手裏已演變成一套寵大的體係。這種筮術體係的構建材料無非是陰陽五行學說,也無非是把自然與社會的兩屬性抽象的東西,套進八卦筮術之中。

  京房把前人從天地所直觀感悟的東西,即抽象化的金、木、水、火、土,安排到八卦筮術中,但認為還不足以解卦與占斷人事吉凶上所謂的準確依據,就必須賦予上社會屬性。故京房天才的構建出“六親”(父母、兄弟、妻財、官鬼、子孫。)關係於八卦筮術中。不要小看這“六親”納入筮術中,這才是使卜筮者通過八卦納甲裏陰陽、五行、六親生克聯想比類出生活中的父母、財、官、運等等吉凶來(包括後出的“八字”批命)。實乃已然是轉換了一種比類模式,與先秦“八卦”筮法用八種物象比類、聯想、附會人事吉凶沒有本質區別。

  八卦筮術不是預測學,是巫術的一種表現形式而已。而現代預測學是離不開現實社會裏的人事活動的客觀現實中的信息收集,歸類,整理,綜合分析,而推理出某種事情的發展趨勢的科學預見。

  而先秦的八卦筮術的筮法,我們已知,是通過那八種取象,風呀,水呀,雷呀等八種自然物象與所卜事情進行的比類、聯想,最後“推理”出人事吉凶上的所以然來,那叫牽強附會與胡說八道。故而隨著社會的發展而逐步退出曆史舞台。到漢京房建構出八卦納甲筮法,已然是以自然之象與社會之象的想象而模擬到“八卦”筮術中,就妄想以此“類比推理”出所占卜事項的吉凶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