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五篇(十九)
作者:周易歸來      更新:2021-03-09 16:28      字數:4559
  這是筆者有幸又在網上看到有關青墩遺址麋鹿角上刻紋的新說法,並且從網上也查到青墩遺址出土的一些麋鹿角刻紋圖片。筆者從網上看到的最新有關青墩遺址麋鹿角上刻紋文章,才知道這是“中國海安第七屆青墩文化藝術節暨2012金秋經貿洽談會”上的一項活動內容,即從這個活動的一個網頁上看到有關青墩遺址麋鹿角上刻紋的最新文章。此網頁上有一欄目為「青墩文化」,此欄目裏有十幾篇文章,其中有兩篇文章是關於青墩遺址麋鹿角刻紋的學術報告,即《青墩麋鹿角刻紋易卦筮數“26”之謎探析》(此文沒有附作者姓名)和王其銀的《青墩麋鹿角刻紋折射青墩古人的智慧之光》一文。這兩篇文章的發布日期與此欄目裏的十幾篇文章所發布的日期是一樣的,都是2012年11月13日這個時間。這說明是此屆青墩文化藝術節活動上提交的學術論文。我們現把《青墩麋鹿角刻紋易卦筮數“26”之謎探析》一文裏有關青墩遺址麋鹿角上刻紋的說法摘錄如下:

  “近10多年來,國內許多著名易學專家如張政烺、孫振聲、徐錫台等人,都對青墩遺址出土的麋鹿角刻紋進行了深入的研究,並一致認為,有不少刻紋是易卦的初始符號,‘可以據此探尋易卦起源地點問題’。海南大學理工學院耿濟教授除給予認同外,還認為刻紋‘奇字中的數字都是筮數’,是‘原始筮占的數字記錄’,‘其年代約為公元前4000與前3500年之間,就其使用的筮數來看,在筮占發展史上可能屬於早期形態’。南通博物苑的徐冬昌先生也就苑藏5件麋鹿角刻紋進行研究,作出了筮占文化涵義的解釋。基於對上述專家學者研究成果的虔敬,筆者仔細研讀相關論著,並對照影印資料進行認真比對,結果發現T15:41號麋鹿角枝上的刻紋易卦筮數之和均為“26”,遂產生了認真探析的興趣……

  考古發掘報告有誤──意外的發現 青墩遺址眾多刻紋麋鹿角中,刻紋最整齊、排列組合最吸引人的是南京博物院珍藏的T15:41號藏品。 南京博物院在《江蘇海安青墩遺址發掘報告》中這樣描述該麋鹿角刻紋: ‘T15:41,刻劃有五組平行線紋,每組四至五劃,每兩組平行線之間刻有兩組頂端相對的複道人字紋,每組也由四至五劃組成。’ 初讀這段描寫覺得沒什麽不妥,但仔細對照附圖,特別是用放大鏡認真辨數原物照片上的平行線和複道人字紋的刻劃數後發現,錯了,而且是不可小覷的錯誤! 第一,該刻紋麋鹿角上的五組平行線紋不是“每組四至五劃”,而是均為四劃。這從原物照片上可以清晰地讀出。 第二,每兩組平行線之間的複道人字紋也不是每組“由四至五劃組成”,而是由五、六、七劃組成。其中根本沒有四劃,而七劃的刻紋需仔細辨讀。 第三,刻紋組合的劃分不應以平行線為界,而應該以類似書名號(《 》)兩兩相對的複道人字紋中間夾四根平行線為一個組合。即: 之所以這樣劃分,是因為該麋鹿角枝為一根殘枝,兩端均有刻紋斷掉了,否則是完整的5個組合(乃至更多)。而每個組合的刻劃紋(筮數)總數之和均是“26”,也即兩兩相對應的複道人字紋的刻劃紋數加上夾在中間的4根平行線之和是“26”(兩端殘缺部分依據中間組合排列規律也應該是“26”)。這不是筆者忽發奇想非要這麽分,而是當初古人契刻這些圖紋時就是這樣組合的──中間四根平行線有特定的寓意,複道人字線夾抱平行線是一種卦式。如果依發掘報告撰寫人的劃法,必須把兩組各4根平行線拆開,才可以形成一個組合,而這種“組合”既把古人精心謀劃的卦式圖形拆散,也把卦式中間4根平行線所代表的本意弄丟了,顯然不合理。 那麽明明都是四劃的5組平行線,發掘報告上為何寫成四至五劃?而複道人字紋仔細辨認應是五、六、七劃,為何也錯成“由四至五劃組成”?筆者認為可能是考古發掘記錄差錯造成的。因為考古發掘時一下子出土那麽多文物,來不及仔細辨讀和研究,隻粗略的計數一下便形成記錄;而後來撰寫考古發掘報告時,執筆人又過分相信考古現場記錄,未對照刻紋麋鹿角實物仔細辨認研究──那時南京博物院的專家也沒有意識到這些麋鹿角刻紋是古人刻畫的易卦符號,直至考古發掘報告1983年在《考古學報》上公開發表之後,被張政烺先生發現並確認是易卦初始符號,才被人們所重視。但由於專家學者們未能接觸實物,隻是以考古發掘報告為據,結果以訛傳訛(許多學術論文均以考古發掘報告上的陳述引用),因而沒有得到及時的更正。二、卦式刻紋筮數都是“26”──絕非偶然 發現每個刻紋組合筮數之和等於“26”,純屬偶然。 筆者閱讀張政烺、耿濟、徐錫台、徐冬昌等人撰寫的關於青墩麋鹿角刻紋為易封初始符號的論文時,見眾多專家均提到南京博物院珍藏的兩枚刻紋麋鹿角,並且都論述了刻紋代表的筮數問題,出於好奇和慎重,筆者重新翻看《青墩文化》彩頁第66頁的刻紋麋鹿角圖片。在仔細辨識刻紋符號的過程中,突然萌生數數每組複道人字紋筆劃數的想法(平行線刻紋一目了然,每組都是四劃)。為了精確計數,遂用放大鏡對著圖片,一一清數,並在白紙上依原圖模樣畫出刻紋樣式,標出每組人字紋刻劃數(見圖二),再試著將完整組合的刻劃數求和,發現中間三個完整組合的刻劃數兩個“26”,一個是“25”。三個組合的刻劃數排列分別是:

  565655

  5;4;4

  566556

  前兩個筮數之和都是“26”,第三個為什麽是“25”呢?會不會也是“26”?我產生疑竇,便再次用放大鏡仔細點數這組複道人字紋的筆劃數,結果發現三個“5”劃準確無誤,唯獨“6”劃的有出入,仔細辨認發現6道刻紋中有道重合的刻紋,乍看像一道,仔細看是兩道。也就是說這兒不是“6”,而應該是“7”。我想古人在堅硬的麋鹿角上刻劃這些印痕非常不易,三個“5”劃已經刻就(因有特殊卦意不好添加刻紋),這兒的7根線痕受位置限製顯擠,且必須一次刻就,還要注意整組卦式圖形的美觀,因此出現線的重合是完全可能的。這就表明原來古人在刻製這組卦式符號時也是取“26”總數。???”

  我們在看一看王其銀的《青墩麋鹿角刻紋折射青墩古人的智慧之光》一文裏的一些說法:“ 青墩遺址的發掘,特別是1983年《考古學報》發表南京博物院撰寫的《江蘇海安青墩遺址》考古發掘報告後,這種認識被打破了。人們發現,中國還有比殷墟甲骨文更早的文字,而且一早就早了2000多年!首先確認青墩麋鹿角刻紋為數字的是中國社會科學院曆史研究所教授、中國易學研究專家張政烺先生。他在《試釋周初青銅器銘文中的易卦》一文中注釋了青墩出土的麋鹿角上的刻紋,認為“青墩出土物上的符號是數字”。緊接著,海南大學理工學院的耿濟教授和易學研究專家孫振聲等,也都同樣認定這些“奇字中的數字都是筮數”,為“原始筮占的數字記錄”,“其年代約為公元前4000與前3500年之間,就其使用的筮數來看,在筮占發展史上可能屬於早期形態”。另有鄭萬耕、尉遲台平、羅建中、樓宇烈、曹雲起等先生,也都認同這類刻紋是數字。既然是數字,那麽就應該是中國最早的文字了。 …… 需要說明的是,文王演《周易》是建立在伏羲創八卦的基礎之上的。伏羲創八卦又是在遠古時代借鑒各部落聯盟的筮數占卜方式而形成的。伏羲作八卦以一長橫“—”代表陽,以兩短橫橫排“一 一”代表陰,然後交替變化就得到:一乾 ,二兌 ,三離 ,四震 ,五巽 ,六坎 ,七艮 ,八坤 。奇妙的是,伏羲作八卦的這些符號居然在青墩遺址出土的麋鹿角刻紋中以最原始的形式出現了,這就使人感到萬分的驚訝,古書記載的伏羲作八卦、伏羲在東方一一得到印證。當然,易卦刻紋的符號有的在《周易》和周初青銅器銘文中曾被郭沫若、唐蘭等考古學家和一些易學專家考識過,比如《周易》筮法中取6、8、9、7四個數決定陰陽爻,青銅器銘文中有1、5、6、7、8。但青墩麋鹿角刻紋中出現的8個易卦刻紋(文),就時間而言要比《周易》和周初青銅器上的刻文早2000多年,而刻紋(文)使用的數目字又多出二、三、四3個數,這就使中國社會科學院曆史研究所的張政烺先生非常驚奇了,他很快在此前已經發表的《試釋周初青銅銘文中的易卦》一文中補記:“1979年江蘇海安縣青墩遺址發掘,出土骨角木四和麋鹿枝上有易卦刻文八個,例如三五三三六四(艮下、乾上、遁)、六二三五三一(兌下、震上、歸妹)。其所使用的數目字有二、三、四,為前舉三十二條考古材料所無,說明它的原始性。這是長江下遊新石器時代文化,無論其絕對年代早晚如何,在易卦發展史上應屬早期形成,可以據此探討易卦起源地點問題。” 張政烺先生在這段論述中明確肯定青墩麋鹿骨、角上的刻紋是易卦刻文,且指出二、三、四3個數目字具有“原始性”,進而認為這些易卦刻文“在易卦發展史上應屬早期形成,可以據此探討易卦起源地點問題”。一石激起千層浪。張教授的考證在中國易學界引起極大反響,很快得到眾多易學家的認同。於是易卦的初始符號最早見於青墩遺址出土的麋鹿角刻紋在中國易學界形成共識。這是中國易學研究近幾十年最重要的學術成果。……

  青墩遺址出土的T15:41號刻紋麋鹿角(見圖)上的刻紋,被許多易學家、考古學家確認為卦畫。這卦畫係用鋒利的東西在堅硬的麋鹿角上刻就。眾所周知,在五六千年前,古人還沒有冶鑄的銅鐵類刀具,因此這精美的卦畫到底用什麽東西刻劃而成一直是個謎。”

  這裏首先說明的是,以上對兩篇文章的摘錄之文中所說的(見圖二)和(見圖),實則兩篇文章中都沒有附錄圖片,可能那是發布者沒能把文章裏所附的圖片上傳到網上的技術問題,也就沒能見到那些圖片內容甚是遺憾。筆者目前還沒有條件去南京博物院及南通博物苑完成對所藏青墩遺址出土的刻有刻紋的麋鹿角的考證,同樣甚是遺憾。筆者雖然不能對麋鹿角刻紋所藏實地的考證,但筆者卻從網上查到了青墩遺址出土的刻有刻紋的麋鹿角圖片,並且又從網上看到王其銀的另一篇名為《麋鹿角刻紋--易卦起源的初始符號》文章裏附錄有兩幅圖片,即如下這兩幅(我們給這兩幅圖片分別記為“青墩遺址出土文物圖一”、“青墩遺址出土文物圖二):

  (青墩遺址出土文物圖一)

  (因無法上傳圖片,故略)

  (青墩遺址出土文物圖二)

  (因無法上傳圖片,故略)

  (說明:若讀者有興趣要看圖片,網上能查到。如本文裏無法上傳的圖片,也可網上查“周易哲學解讀連載”能看到。)

  筆者在網上看到王其銀的《麋鹿角刻紋——易卦起源的初始符號》一文裏的這兩幅圖片是並列排列著的,在這篇文章的開頭是這樣寫道:

  “在青墩遺址的重大考古發現中最具神秘色彩的是青墩古人在麋鹿角上留下的刻劃符號”。此句話下麵就是並列著的這兩幅圖片,而在圖片的下麵有一句說明:“左上圖為刻劃紋、錐點紋麋鹿骨,左下及右圖為角刻紋麋鹿角”。

  筆者從百度搜索《麋鹿角刻紋--易卦起源的初始符號》,就查到了這篇文章。但看到這篇短文所顯示的是「南通教育博客」網站,並顯示這一短文的發表時間是2007-10-18 13:30:23,此文最後的括號裏括著的是王其銀三字,說明此文的作者是王其銀。通過這一文章裏的兩個圖片和王其銀的《青墩麋鹿角刻紋折射青墩古人的智慧之光》一文裏的“(見圖)”說法,已知王其銀的《青墩麋鹿角刻紋折射青墩古人的智慧之光》一文裏的附錄的圖片就是《麋鹿角刻紋--易卦起源的初始符號》一文所附圖片無疑了。因為王其銀的《青墩麋鹿角刻紋折射青墩古人的智慧之光》一文裏有這樣的話:“青墩遺址出土的T15:41號刻紋麋鹿角(見圖)上的刻紋,被許多易學家、考古學家確認為卦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