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五篇(一)
作者:周易歸來      更新:2021-03-09 16:28      字數:3558
  上卷《周易》導說

  第五篇《周易》符號說

  一、《周易》一書中所用“六十四畫符號”與“八卦”筮術符號是同途殊歸

  1、今本《周易》是被史巫改造成八卦象符稱謂與數目爻題結構形式的卦書

  現在的通行本《周易》(即今本《周易》),從其文本上來看,是與眾不同的一種書籍,這在世界上都是非常罕見的。之所以這麽說,因為《周易》雖然是一部書籍,也被認為是經典書籍。但人們習慣把《周易》稱“周易八卦”或“周易六十四卦”。即把《周易》稱卦書。一說到卦,我們就聯想到算卦上的那回事。也就認為《周易》是一部算卦的書。這也因《周易》裏有一套符號係統,被演變為卜筮上的一套工具後,巫史利用了那套已演變為卜筮的符號工具,把原創《周易》改造成一部卦爻式《周易》,以作卜筮之用。帝製時期裏卻把一部卦爻式的《周易》傳承後世。後人又不能不認為這部卦爻式《周易》不是卦書。

  我們現在看到的《周易》一書裏有六十四個特殊符號,而每個符號下麵有一句多少不等文字的一句話,再後麵又有幾句話,而每句話的前麵是以“數字”做標題。我們所見到今本《周易》是有“符號”和“數字”統領著“文句”的文本格式,這在世界的書籍史中,是罕見而獨一無二的。今本《周易》一書裏,既不分卷,也不分章。而是由六十四畫符號為標記,被人們習慣稱作六十四卦,每卦裏有名稱,有數目字,有文字內容。而那些文字內容就是“九”或“六”數目後麵跟著的一句話。數目字稱爻題,爻題後麵的文字稱爻辭。隻因筮術上從“六十四畫符號”派生出“八卦”符號係統,又把那些卦符號分陰分陽,即用“九·六”之數代表爻畫性,這“九·六”之數自此也有了陰陽屬性。這樣今本《周易》裏的“卦畫符號”與“數字爻題”,也成為今本《周易》裏不可分割的內容,並且被認為是《周易》裏的主要內容,由此對今本《周易》一書的研究,形成了兩千多年蔚為壯觀及曆久彌堅的“象數”易學(也稱傳統易學)。

  自巫史把《周易》原創文本改造“繇式”到“爻式”,無論春秋時期巫史用“繇式”的《周易》用於卜筮。而“繇式”的《周易》被再次改造成“卦爻式”(即用“九·六”數字作“爻題”)《周易》。把“繇式”結構的《周易》改造成“卦爻式”結構,是為了增加進去陰陽學說的東西,但目的同樣是為了卜筮人事吉凶。這就是我們今天所傳承下來的今本《周易》,而今本《周易》是被巫史用於占筮之目的,所改造過的《周易》文本,已不是《周易》原創文本。原創《周易》既沒有“八卦”象符(即八卦取象及“八卦”符號說法)稱法,也不是以"數目爻題"的結構形式。原創《周易》也根本不稱卦,而是有六十四篇文章組成的一部政治哲學書。

  在"《周易》 文本說"裏已知原創《周易》一書裏雖有“六十四畫符號”,但還不是“八卦”卦學符號內容,而隻是做為文章序目排次的功能之用。原創《周易》被巫史改造成“繇式”結構,其目的是揲蓍卜筮有關。早期的揲蓍引入到“符號”係統,即用“六十四畫符號”替代了蓍草。由“六十四畫符號”裏派生出“八卦”符號係統,應是《周易》一書產生之後的產生的。巫史把《周易》改造成“繇式”用於卜筮,是“蓍筮”到“符號”(“八卦”符號筮法)筮卜的一次轉變。是巫史借用《周易》(原創文本)裏的一套符號及文辭,改變成“八卦”筮術的工具。春秋時期裏的史巫如何用《周易》卜筮,這在《左傳》裏保留著一些筮例。從《左傳》保留的“以《周易》筮之”的筮例來看,春秋時期巫史是使用的“繇式”《周易》進行卜筮。史巫可通過揲蓍得出“繇式”《周易》裏的某一‘畫符號’裏的某一“繇辭”,並通過得出的“繇辭”文字之意,去聯想、類比、附會出所卜問人事的吉凶來。而更主要的是通過把《周易》裏的“畫符號”派生出“八種物象(後稱“八卦”取象)來比類、附會人事吉凶。史巫在卜筮中,逐漸把《周易》裏的“六十四畫符號”演變成“八卦”卜筮符號係統,“八卦”符號成為卜筮的工具。終於到了帝製時期,“繇式”的《周易》再次被改造成“卦爻式”的《周易》,也就是我們今天傳承下來的《周易》文本(即傳世本《周易》或稱今本《周易》)。“卦爻式”《周易》文本成為整個後封建時代裏所傳承的唯一範本。我們今天所看到的這一範本《周易》裏,既有“象”(卦畫裏的八卦取象,也稱“卦德”),又有“數”(“九·六”)。並且後封建社會的兩千多年裏給我們留下了浩如煙海的解釋這部“卦爻式”《周易》的學術著作,也就是稱之為的“傳統易學”。“傳統易學”實乃是以“象數”學說對今本《周易》作出的種種解釋。以“象”解釋《周易》發端於春秋,並保留在《左傳》一書裏。以“象”解釋《周易》,也是巫史“以《周易》筮之”之後產生的先秦“易學”(即《周易》學術,因先秦時期《周易》又稱“易”)。先秦的“象易學”,在先秦裏的春秋戰國時期,是用“八卦”取象來解釋“繇式”《周易》的義理,而還沒有出現以“數”(即“九·六”爻題、爻位)及“陰陽”去解釋“繇式”《周易》裏的義理。以“象數”、“陰陽”解釋《周易》,是“卦爻式”《周易》文本定型後的“易學”(即“傳統易學”)。春秋巫史用“繇式”《周易》卜筮出現在前,即以“八種物象”(即天、地、風、火、雷、澤、山、水)比類、附會人事吉凶在前,而此後才出現以“象”解釋“繇式”《周易》裏的義理,這是《左傳》一書裏所記載。後來“繇式”《周易》被改造成“卦爻式”《周易》,而以“象數”解釋這部“卦爻式”《周易》(即今本《周易》)的學術(即“傳統易學”),自漢至今是曆久彌堅。也正是先秦裏的“八卦”筮卜,對後來的“象數易學”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可以說後封建社會的兩千多年裏產生出浩如煙海的“易學”書籍,無不是以“象數”解釋《周易》(即傳承下來的那部卦爻式《周易》)。傳統“易學”根本沒有所謂的“義理”與“象數”學派之分。而傳統上卻把“易學”分為“義理”與“象數”派,這是錯誤的認識。因為後封建時代裏的“易學”,所解釋的對象是“卦爻式”《周易》(即今本《周易》)。又因“卦爻式”《周易》,本身就是有“卦象”與“爻數”構成的《周易》文本。故後封建時期至當今的“易學”史上,沒有哪位易學者是拋開“象數”,而所謂純義理的去解釋今本《周易》的,隻是在以“象數”解釋今本《周易》義理時,孰重孰輕而已。

  曆史上把《周易》改造成繇辭結構形式,並用其文辭當占辭去比類、聯想、附會人事吉凶,這隻是《左傳》一書裏記載過春秋時期發生過的事情。自戰國時就不見於典章史籍中有過記錄“以《周易》筮之”。而到漢朝,京房改造了先秦的八卦取象以及用《周易》文辭當占辭的卜筮方法為八卦納甲五行生克筮法所代替。自此形成了一套新的八卦納甲筮術,不再借用《周易》裏的文辭當占辭而附會人事吉凶了。即今本《周易》不再是作為卜筮的卦書,而是作為帝國裏的經典被尊奉與傳承。

  雖然後封建社會裏形成了蔚為壯觀的“易學”書籍,嚴格地說這些“易學”所闡釋的對象是《易經》(即今本《周易》加“十翼”),今本《周易》成為《易經》的主要部分,後封建社會裏的思想者,不斷地從今本《周易》中闡釋出符合帝國的統治思想來。“易學”成為後封建社會兩千多年裏的思想意識主流。而“八卦納甲筮術”在後封建社會裏同樣形成了龐大理論與方法,即算命(也稱“算卦”)體係。而後封建時期裏的算卦的“卦學”與解釋今本《周易》的“易學”顯然不是一回事。但到了今天,在算卦行業裏卻打著《周易》旗號而行算卦(即“算命”)。而算卦的實質是八卦納甲筮法的一套理論與方法。以“八卦納甲筮法”而行算卦,卻打著《周易》旗號,這正是現代學者們從理論上認為《周易》是卜筮之書的說法有關。人們已從骨子裏認為《周易》是算卦之書,古代朱熹這樣認為,而今天又有名家學者所認為。這根本之因,一是春秋史巫曾“以《周易》筮之”;二是與《周易》一書中出現的“六十四畫符號”被後學者自始至終認為是“八卦”符號,才造成人們對《周易》與“八卦”筮術混為一談,也就不分青紅皂白的認為《周易》是卜筮之書。

  《周易》一書裏卻有“六十四畫符號”,隻是用這些“畫符號”作序目統編出六十四篇文章而已。雖然“八卦”是巫史由“六十四畫符號”裏派生出的筮術東西,這不是《周易》用“六十四畫符號”之過。史巫把《周易》改造成“繇式”到“爻式”的結構用於卜筮,也不是《周易》原創作者之過。如果不把巫史貼在《周易》身上的“八卦”及“九·六”爻題的筮卜外殼除去,以及說不清“六十四畫符號”的來龍去脈,《周易》一書將永遠背負著史巫貼上去的巫術標簽。

  今本《周易》,即卦爻式《周易》,我們在“《周易》文本說”裏已闡述的很清楚。《周易》原創內容是沒有以數字稱什麽“爻題”的,“九·六”結構形式的《周易》文本,是帝製時代裏定型的。故今本《周易》是被巫史改造成八卦象符稱謂與數目字爻題結構形式,已不是原創《周易》的結構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