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一篇(二十三)
作者:周易歸來      更新:2021-03-09 16:27      字數:4708
  (上卷·第一篇)

  五.《周易》原創文本的結構形式

  3 .由《左傳》反映春秋時期用於卜筮的卦書其內容格式,以及考古發現《歸藏》的結構形式,而由此推斷出《周易》原創文本的體例。

  通過以上的討論,我們已知今本《周易》之前的《周易》文本,是春秋《周易》文本。而春秋《周易》文本既非“九·六”爻題的那種文本,而是以《周易》裏的“畫符號”及名稱作為《周易》文本裏的每篇文章句子排序的一種結構形式,由此把原創的《周易》文本改變成“繇稱”的文本,也由此把《周易》一書原初的性質給改變。我們從《左傳》一書裏所記載的以《周易》筮之的筮例及引用《周易》的例子,無疑證實了春秋《周易》文本的存在。我們也已知從考古上發現的楚竹書《周易》、帛書《周易》,這些都是以“九·六”爻稱取代春秋《周易》文本的不同版本而已。而“九·六”爻稱的《周易》文本,卻被傳承了下來。即我們今天所用的《周易》文本。

  從春秋《周易》文本到今本《周易》,由此而知《周易》是個不斷被改造的過程。即使作為“九·六”爻題的《周易》文本(今本《周易》),對於卜筮者在卜筮使用過程,同樣感覺不能適應卜問人事吉凶。就又進一步對“九·六”爻式的《周易》進行再改造,即1977年阜陽雙古堆出土的漢簡改造版本《周易》的出現。這種《周易》的內容,是在今本《周易》的基礎上又曾添進去占斷之辭。在漢人眼裏,像《左傳》裏記載的筮例的解卦方法,深感不能令人信服,就對今本《周易》進行再次改造。用《周易》裏的文辭當占辭,怎可能預知人事上的未知吉凶呢?妄想以這種卦辭去比類聯想出人事上的未知吉凶來,豈不是白日做夢?

  《周易》本不是算卦上的占辭,而世上也沒有能算卦的東西。卜筮(算卦)本是專製、愚昧、迷信時代裏的產物與需要。而《左傳》裏記載的筮例,把《周易》文辭當占辭去卜問人事上的吉凶,若不去比類聯想附會,豈能得出所問事情上的吉凶所以然來。而到帝國時代,居然把今本《周易》裏的卦爻辭後麵又增添進去“卜事之辭”,同樣是妄想占出一卦時,來看其中的“卜事之辭”是如何說,就以為得出未知之事的吉凶了。這種愚昧透頂的東西,總算沒有被傳承下來。即今本《周易》的改造版本並沒有作為帝國裏的“經書”傳承下來。倒是以“九·六”卦爻式的《周易》文本(即今本《周易》),作為“易經”的內容之一,而傳承了下來。這也說明了漢統治者感覺那種對“九·六”爻稱的《周易》進行改造的文本,明顯是卜筮之書,就被淘汰出局了。自西漢中期,把今本《周易》與“十翼”尊奉為《易經》後,而改造《周易》一書的腳步才得以停止。不過做為“八卦”筮書卻突飛猛進的發展著,至兩漢時,令人眼花繚亂的占卜形式出現,如星占、夢占、河圖、洛書、望氣、風角、符瑞、麵相、骨象、圖讖、太乙、六壬、扶亂、奇門等等。特別是西漢後期的京房在以往的八卦筮術上,‘天才般’的構建出八卦分宮納甲筮法後,既終結了對今本《周易》的改造,也終結了以今本《周易》用於卜筮。也可以說是《周易》與“八卦”筮術分離時期。自京房構建出八卦納甲筮法,至今天算卦上是以八卦納甲筮法,而不再以今本《周易》作為卜筮的工具。即沒有人在以今本《周易》的卦爻辭卜問命運吉凶了。不過西漢前期出現對今本《周易》的改造文本,沒有承傳下來,而是以八卦納甲筮法作為算命的工具。即以八卦納甲筮術中的陰陽五行生克一套方法,來占問人事上的未知吉凶。這同樣是一種癡心妄想與白日做夢。而在後封建時代裏《易經》(今本《周易》加“十翼”)卻成為帝王文化的思想源泉,“八卦”筮術卻成為帝王時代裏“天命”的‘先知’工具。兩者看似分道揚鑣,實乃互為“體用”,且相得益彰。這才是《易經》成為後封建時代兩千多年裏的“活水源頭”實質內涵。

  總之,從文獻與考古材料來看,自春秋至西漢,《周易》一書被進行過三次的篡改,即把《周易》原初文本體例篡改成“繇”式、“爻”式、到增添進去“卜事之辭”。曆史上出現對《周易》一書的不斷篡改,皆有曆史的原因。即與前後封建裏的專製思想文化有關。那麽,《周易》原創文本是個什麽樣子的呢?我們通過《左傳》裏兩則卦例的記載,以及考古上發現王家台秦簡《歸藏》體例格式來看,無疑印證了《周易》原創文本的體例。這就是說我們完全可根據文獻記載與考古材料的事實證據,而考釋出《周易》原創文本的文體形式。

  一從理論上說:《周易》為何不斷地被篡改,說明了《周易》一定有原創的文本。我們即不再輕易相信“繇”式的《周易》文本,或“爻”式的《周易》文本,就是《周易》的原創文本。

  二從文獻與考古材料上的證據來說:即有《左傳》裏的兩卦例,而得知春秋已流行著“卦書”,其格式是“卦畫符號+名稱+卦辭”,以及《周禮》所雲“三易”的《連山》、《歸藏》、《周易》“其經卦皆八,其別皆六十有四”,由此證明了《連山》、《歸藏》都有六十四卦畫與卦名稱。特別是考古發現的秦簡《歸藏》的體例格式,印證了《左傳》裏的兩卦例與《歸藏》的體例格式是一樣的。即都是“卦畫符號+名稱+卦辭”。我們在前麵已論證了,《左傳》裏的兩則卦例所反映了春秋時期已經流行著不同於春秋《周易》文本以外的“卦書”,並且論證了這種“卦書”應產生於《周易》原創文本之後,春秋《周易》文本之前。並且這種“卦書”(無論是《連山》或《歸藏》)是有《周易》原初文本模仿之物。所以,有此可知《周易》原創文本的體例結構就是:

  “畫符號+名稱+文辭”

  如《周易》裏《乾》文的原創文體格式是:

  “(畫符號略) 乾:元亨利貞。潛龍勿用。見龍在田,利見大人。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或躍,在淵,無咎。飛龍在天,利見大人。亢龍有悔。見群龍無首,吉。”

  再者,我們從今本《周易》的結構形式來看,把《周易》原創裏的一篇文章給分割成一句卦辭、六句爻辭,明顯有著割裂的痕跡。若把被改造而割裂成“繇辭”或“爻辭”的《周易》文辭內容連貫在一起,就更顯出是一篇文章的整體含義。

  如《周易》原創內容裏的《隨》、《震》、《小過》文與改造以《周易》名稱為“繇題”文本形式之比較(“九·六”爻題的《周易》文本是在“繇題”《周易》文本的結構形式上把“名稱繇題”換成“數字爻題”,因分割的句子沒有變,故對今本《周易》就不再舉例對比):

  ⑴ (原創文本)

  (畫符號略)《隨》:元亨,利貞,無咎 。官有渝,貞吉。出門交有功。 係小子,失丈夫。 係丈夫,失小子。隨有求得 ,利居貞。 隨有獲,貞凶。有孚在道,以明何咎。 孚於嘉,吉。 拘係之,乃從維之。王用亨於西山。

  (改造文本)

  (畫符號略)《隨》:元亨,利貞,無咎 。

  萃:官有渝,貞吉。出門交有功。

  困: 係小子,失丈夫。

  革: 係丈夫,失小子。隨有求得 ,利居貞。

  屯: 隨有獲,貞凶。有孚在道,以明何咎。

  震:孚於嘉,吉。

  無妄: 拘係之,乃從維之。王用亨於西山。

  ⑵ (原創文本)

  (畫符號略)《震》:亨。震來隙隙,笑言啞啞。震驚百裏, 不喪匕鬯。震來隙隙,後笑言啞啞,吉。震來厲,億喪貝,躋於九陵。勿逐,七日得。震蘇蘇。震行,無眚。震遂泥。震往來厲,億無喪,有事。震索索,視矍矍,征凶。震不於其躬,於其鄰。無 咎,婚媾有言。

  (改造文本)

  (畫符號略)《震》:亨。震來隙隙,笑言啞啞。震驚百裏,不喪匕鬯。

  豫:震來隙隙,後笑言啞啞,吉。

  歸妹:震來厲,億喪貝,躋於九陵,勿逐,七日得。

  豐:震蘇蘇。震行,無眚。

  複:震遂泥。

  隨:震往來厲,億無喪,有事。

  噬嗑:震索索,視矍矍,征凶。震不於其躬,於其鄰。無 咎,婚媾有言。

  ⑶ (原創文本)

  (畫符號略)《小過》:亨,利貞。可小事,不可大事。飛鳥 遺之音,不宜上,宜下,大吉。飛鳥以凶。過其祖,遇其妣,不及其君,遇其臣,無咎。弗過防之,從或戕之,凶。無咎,弗過,遇之。往厲,必戒。勿用,永貞。 密雲不雨,自我西郊。公弋取彼在穴。弗遇過之,飛鳥離之,凶,是謂災眚。

  (改造文本)

  (畫符號略)《小過》:亨,利貞。可小事,不可大事。飛鳥 遺之音,不宜上,宜下,大吉。

  豐:飛鳥以凶。

  恒:過其祖,遇其妣,不及其君,遇其臣,無咎。

  豫:弗過,防之,從或戕之,凶。

  謙:無咎,弗過遇之。往厲,必戒。勿用,永貞。

  鹹:密雲不雨,自我西郊。公弋取彼在穴。

  賁:弗遇,過之,飛鳥離之,凶,是謂災眚。

  從上麵舉例對比看到《震》原文中出現了十一個“震”字,而《震》文可分十二段內容。可在被篡改成“繇”式或“爻”式的內容時,而是分割成一句“卦辭”和六句“繇辭”或“爻辭”。

  《周易》原創的每篇內容在被篡改成“繇辭”結構形式,很多明顯出現著割裂痕跡。

  故《周易》原創文本的體例是:“畫符號+篇名稱+文章內容”

  如《周易》原初六十四篇文章的內容體例如下:

  (畫符號略)乾:元亨利貞。潛龍勿用。見龍在田,利見大人。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或躍,在淵,無咎。飛龍在天,利見大人。亢龍有悔。見群龍無首,吉。

  (注:以畫符號因打不出故略去)

  坤:元亨,利牝馬之貞。君子有攸往,先迷,後得主。利西南得朋;東北喪朋,安貞吉。履霜,堅冰至。直,方,大;不習,無不利。含章,可貞。或從王事,無成有終。括囊,無咎無譽。黃裳,元吉。龍戰於野,其血玄黃。利永貞。

  屯:元亨,利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磐桓,利居貞,利建侯。屯如邅如。乘馬班如。匪寇婚媾。女子貞,不字, 十年乃字。即鹿無虞,惟人於林中。君子幾不如舍,往吝。乘馬班如,求婚媾。往吉,無不利。屯其膏,小貞吉,大貞凶。乘馬班如,泣血漣如。

  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瀆,瀆則不告,利貞。發蒙,利用刑人。用說桎梏,以往,吝。包蒙,吉。納婦,吉。子克家。勿用取女,見金夫,不有躬,無攸利。困蒙,吝。童蒙,吉。擊蒙,不利為寇,利禦寇。

  ......

  既濟:亨,小利貞,初吉終亂。曳其輪,濡其尾,無咎。婦喪其茀,勿逐,七日得。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小人勿用。繻有衣袽,終日戒。東鄰殺牛,不如西鄰之禴祭,實受其福。濡其首,厲。

  未濟:亨。小狐汔濟,儒其尾,無攸利。儒其尾,吝。曳其輪,貞吉。未濟,征,凶。利涉大川,貞吉,悔亡。震用伐鬼方,三年有賞於大國。貞吉,無悔。君子之光,有孚,吉。有孚於飲酒,無咎。濡其首,有孚失是。(注:《周易》原初每篇文章的名稱前有一個“畫符號”)

  這就是《周易》原創文本體例格式,看到這原創的一篇篇文章,讀讀這一篇篇文章內容,還能說《周易》是卜筮之書嗎?這原創《周易》裏雖有“畫符號”,而這些符號,並不是《周易》一書裏的原創,而是在《周易》之前就早已出現。《周易》作者隻是用這些符號做為文章的序目,而是創作出有六十四篇文章組成的一部偉大哲學書。正是《連山》與《歸藏》模仿《周易》原初文本的形式,又借用《周易》裏所用符號和名稱,而掛(卦)上去的是“卜筮之辭”。隨後史巫又把《周易》篡改成“繇式”到“爻式”,變為卜筮之書。本是人類史上的第一部政治哲學,卻被史巫閹割成筮書,居然又在帝國時代裏傳承了下來。而偉大的《周易》哲學,卻從此被史巫披上的巫術外衣包裹著,也由此把《周易》的哲學思想給遮蔽與埋葬。

  然而,真理終究不會被謬誤所遮蔽。我們終於將史巫罩在《周易》頭上的筮術外衣脫去,得見《周易》的真麵目。這是由於我們揭示了今本《周易》之前的《周易》文本,即春秋《周易》文本。對春秋《周易》文本的考釋發現,而是破解被說成千古之謎《周易》的關鍵一步。因曆史上從沒有人考證與發現卦爻式《周易》(即今本《周易》)文本之前是何種的文本。我們在此基礎上,又考證出了《周易》的原創文本。《周易》原創文本的考釋發現與春秋《周易》文本的揭示,無疑將改變傳統“易學”史觀,也由此必將成為《周易》學術史上的新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