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誰還有異議
作者:忽悠啊      更新:2021-08-17 20:51      字數:2099
  “本次會議,隻有一個綱領,就是為了人民。”李鄲道說道。

  “把你們這些懶散的風氣都改了,別把自己當個大爺似的。”

  “做不好,就滾蛋,做得好也能升官發財。”

  “現在各位陳述一下,自己的本職工作,有什麽要求,可以提,不說全部滿足各位,但隻要合理的,都會置辦,同時大家也積極發言,有什麽不合理的地方,也要說出來,矯回正道。”

  李鄲道說完竟然冷場,沒有人提意見。

  李鄲道直接點名:“崔主簿,你先說。”

  “城隍二十四司,機構繁冗,責任互相重疊,且造成的開支巨大,但是遇到事情則互相推諉,建議功能相似的合並在一起,改二十四司為八司。”

  “自這八司裏麵,各自一司二副,哪個不行就哪個轉副。”

  李鄲道給了崔主簿一個讚賞的表情:“這個提議就很好。”

  “使不得啊!使不得!城隍建製乃是酆都所傳,二十四司由來更是久遠!”

  一提到飯碗,這些人就開始急了:“城隍爺,這可不是過家家,若生出了動蕩,誰來負責啊!”

  “你這是暗中諷刺本官是個小孩?”李鄲道問道:“你是哪個?”

  “下官乃是瘟疫司侯價禮。”

  “瘟疫歸瘟神所管,跟你沒關係,這個司可以撤銷了,合並入保健司。”

  李鄲道大手一揮:“還有哪個不同意的,來說說,為啥不同意,給個理由,哈哈,本官也不是獨裁者,敬請發言啊!”

  剛剛那個瘟疫司的直接傻眼了,怎麽說了句話就被撤銷合並了啊。

  “既然沒有異議,那就換下一個建議。”

  ……

  接下來李鄲道又點名回答問題。

  開了兩個時辰的會議,一一下達了工作指令,才將這些人給遣散。

  背後一片罵聲。

  李鄲道對著八戒道:“我傳了你北帝法,你就跟著監察司,做監察之職。”

  又對著劉伯欽道:“你帶著兵馬,帶著犬靈,夜晚巡城,守住城門,防止邪祟。”

  “我嘞?”湯秋兒道:“府庫我看過了,就是一些破爛。”

  “你要等天晴時候,給你煉度了,暫時沒什麽事情。”

  湯秋兒道:“那好吧,正好我給郎君你招募了一些山妖野怪,做一支儀仗隊伍,這些日子還沒調教好,還需要收拾收拾,等著行了,給郎君你整好大威風!”

  李鄲道問道:“你哪裏學的?”

  “宮裏啊,宮中禮數都是要認全的。”湯秋兒道:“我給郎君你編的正是三等伯的儀仗,這可不能差了。”

  李鄲道點頭:“不錯,威嚴禮儀,最能體現權柄,好叫人信服。”

  卻是不知道,湯秋兒從哪裏扒拉來的山精野怪,母的醜蛤蟆,公的野王八。

  吩咐下事情過後,李鄲道就感覺到了一權利的好處來了,難怪古人說大丈夫不可一日無權。

  但是其中權利滋味卻是給李鄲道更大的責任感,而不是泛濫權利。

  寫下這段時期要做的事情:

  第一補全府庫虧空,沒有錢什麽事情都辦不了,一個是督查貪官,一個就是向都城隍哭窮了。

  第二就是招募兵馬,現在隻有八百兵馬,按製城隍應該有兩千兵馬。

  第三就是將城內的諸多牛鬼蛇神,該收伏的收伏,該驅逐的驅逐,該斬殺的斬殺。

  這三步之後,就是建立新的秩序,維持優良的體係。

  最後才是舉全城隍兵馬,乃至聯合其他城隍,行陰兵借道之事,踏平山野妖物,人魔。

  將未來目標定下,李鄲道就覺得任重而道遠了。

  第一件事情就難,財務問題啊!

  有錢能使鬼推磨,無錢難倒英雄漢。

  李鄲道問道:“城裏最有錢的是哪一戶?”

  “當屬於陳公了。”崔剛道:“就是本地世家之祖,亦為縣之三佬,他家自漢時就分支出來,在此定居,香火不斷,家中陰庫豐厚,之前還是合陽侯爺的座上賓客。”

  “又是這個老頭。”

  這個老頭為了巴結涇河龍君,將自己的後人給涇河龍君野合,還是請的李鄲道幫忙接生,後來才知道接生的是陳禕。

  也就是開頭那個流血的女屍。

  後來還跟佛門摻和在一起,李鄲道還總覺得城中小兒失蹤跟陳家脫不了關係,可惜一直沒有抓到馬腳。

  太低調了陳家,除了陽世有個陳縣尉之外,似乎沒有什麽當官的一樣。

  “他家多有錢?”李鄲道問道。

  “這個就不清楚了。”崔剛道:“縣君要去找他要錢嗎?”

  李鄲道點頭:“本官上任,應該先拜三老的,除了陳家還有哪兩家?”

  “還一家就是吳家了,涇陽十人三姓吳,但是這家更加低調,少參加各種鬼神宴會,吳老太君曾經被加封為郡君。”

  王爺孫女,皇子孫女,公主孫女,郡主之女必封郡君。同時一些朝廷命官的媳婦也會有誥命,會被封為郡君。

  這個吳老太君就是曾經在漢時被冊封為郡君。

  李鄲道問道:“這位郡君性情如何?”

  “郡君性情平和,但據說是生前以身殉國,最是剛烈。”崔剛道:“不好作評。”

  “最後一家呢?”

  “最後一家就是我家崔氏了,我家出自清河崔氏,算是旁支,在此地發展也有四五百載,以前也有官員出仕。”

  “沒有我李家嗎?”李鄲道問道。

  “這個沒有。”崔剛道:“李氏香火起源於天馬村,雖然鼎盛,但是不算縣望。”

  李鄲道點頭:“這樣啊,那行吧,咱們看看包點什麽有心意的東西,去拜訪拜訪咱們本縣的縣望!”

  李鄲道問道:“本城隍府有沒有其他兩家的人?”

  “監獄司的陳懺是陳家的人,但是已經下去了。”

  “這麽說,我還得罪他家了?”

  “吳家呢?”

  “吳家沒有人在城隍司。”崔剛說道:“吳家郡君有關係,都是往京城發展。”

  原來不考本地公務員,考首都公務員去了啊。

  李鄲道點點頭:“那最後去吳家,先去陳家。”

  李鄲道笑道:“多帶點人,到時候好搬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