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章 草包皇女6
作者:叱運      更新:2020-03-17 15:33      字數:2300
  看著原劇情原主的這個身份,簡直幸福的不要不要的,是多少人想都想不來的,超級至尊無敵豪華的米蟲生活。

  簡直就是人生無憾了好嗎!

  不過關於他這些事情雖然好,但是也隻是著筆透露了一點,重點還是在女主身上。

  因為杜苳京是原主還隻是從鄉下小丫頭變成皇女期間就跟著她的,所以也算是相處得比較久,也比較忠心的人,原主這般瀟灑快意,她這個貼身婢女的身份也是水漲船高。

  然後等到她們差不多都是中國共和國憲法規定的法定成年的時候,故事的情感線才算展開。

  然後情感線一展開,後麵的什麽事情都串起來了,

  大米蟲原主也有了自己的期待,不再是那麽一天到晚的,吃吃喝喝,嫖嫖賭賭,

  想做正事起來,然後這事情一做就把這個國家弄得烏煙瘴氣,

  然後各種神轉折,她不知怎麽的就被女主這個宮女給策反了,不過對方卻沒有直接殺死她,而是依舊把她供在她自己的殿裏頭,甚至也沒有囚禁她就許她在自己的乾坤殿裏麵,而是想去哪裏就去那裏,幾乎沒有人攔著她,讓她一天到晚好吃好喝瀟灑快活。

  可以說除了屁股底下那一個雖有而似無的位子,其他的一切就跟以前一樣,

  還是一隻大米蟲,隻是頭上少了一個皇冠。

  然後成了齊國的女王的杜苳京勵精圖治,百姓的生活蒸蒸日上,國家的綜合國力也在嗖嗖的往上麵漲,而且杜苳京是一個現代人來了古代,作為一個穿越女,怎麽可能沒有金手指,

  於是各種奇形怪狀的冷兵器造起來,火藥造起來,大力開采鐵礦金屬礦,武力一下子就上去了,成為了三國之最,就隻是試探了一下這些武器的威力,就沒有再花費一兵一卒,一槍一炮,剩下的兩個國家就對她俯首稱臣。

  這個大陸上兩個大頭都向另一個大頭低頭了,剩下的一些附屬國,小地方,哪裏有不低頭的道理,於是戰也不打了,地也不爭了,一個個都對著女主心甘情願的喊萬歲。

  天下的百姓也認為女主是上天派來的救世主,讓他們結束了長久以來的亂戰,四處奔波流離的生活。

  而且若水看到最後,估摸著這劇情應該還沒完,因為最後竟然出現了波斯,亞曆山大等一些地方,人名,

  這肯定是要打副本的節奏,

  估計是要完成,當初成吉思汗沒有一路高歌猛唱的打到東歐去,把國土打成了一朵海棠花之後就歇了火的遺憾,

  看來三國統一不是最終的結果,最終的結果是世界和平!

  這般,也就不怪若水看著對方的眼神有些奇怪了。

  這麽一個未來要統一世界的人,竟然在自己身邊當過小婢女。

  統一世界呢!聽都沒聽說過!

  中國第一個統一南北的也隻有秦始皇了,而且還是命最短的王朝,

  那麽相較之下,若水也隻能感歎這個世界的天道格外的霸氣。

  說不定到後麵還會出現星際板塊,統一銀河係,統一宇宙呢!

  想想就刺激。

  當然,刺激的yy完了,若水也就進入了正題,

  如果再不接受原主的記憶,光是看劇情裏自己那一些奢侈生活的描寫,那自己都不知道有什麽好奮鬥努力,為原主還願的了。

  慢慢的躺下去,若水將被子蓋好,閉上眼睛。

  開始接收劇情了。

  腦子裏有一股清涼的感覺慢慢的擠入,充盈腦海,

  若水覺得自己腦子裏一下就多了許多本不屬於她的東西。

  原主就叫齊若水,

  那個肥胖的女人叫她的王二丫,這就需要說說她早年的經曆了。

  說起這件事情來,還頗有一種年代感。

  大抵這種年代感的來源於若水自己童年裏的一部電視劇裏麵有一句經典的台詞——皇上,你還記得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嗎?

  沒錯,差不多就是這一個劇情,原主的母親是皇帝曾經在外麵偶遇到的,

  據不知名情報源表示,

  兩人的相遇,是在江南水鄉一片蒙蒙細雨之中,

  一個是當地豪紳有名的大家閨秀,綿綿細雨,詩情畫意,就忍不住帶著一個貼身的婢女出來河邊踏青,

  另一個則是微服私訪,到當地來查官府貪汙之事,但是當地的官員都滑溜的很,恰逢如此天氣,心中鬱結難當,就跑到河邊來散散心。

  兩把油紙傘抬起的瞬間,都看見了對麵傘下的人,一眼萬年,大抵就是如此了,

  然後就是各種皇帝隱瞞身份與佳人相會,一起看星星看月亮,從詩詞歌賦談到人生哲理。

  花前月下,郎情妾意,一切就顯得那般順其自然了。

  然後原主的母親就懷上了原主,恰逢這個時候京城有急事需要齊權回去,於是來不及跟自己的佳人告別齊權,就急急的走了。

  等她再回來的時候,卻已經找不到了那個曾經和自己花前月下的那個溫婉女子了。

  因為她未婚先育,就懷上了原主,好巧不巧,又被當地的郎中診斷出了,結果這裏的家仆到處傳,這大家閨秀的名聲也就徹底敗壞了。

  於是一家人在這裏就呆不下去了,就舉家搬遷到了一個誰也不認識的,人生地不熟的地方。

  他們的行蹤也沒有告訴任何人,所以就算皇帝想找也找不到了。

  因為自己的情郎如此不聲不響的走了,還在自己最窘困的時候沒有在自己身邊,頗有一種被拋棄的感覺,生下了原主之後就一直鬱鬱寡歡,沒多久就香消玉殞了。

  而原主的外公外婆本就是高齡才誕下了這麽一個掌上明珠,如此自己這個掌上明珠都死了,白發人送黑發人的悲痛一下子就卷席了兩個老人家,也沒有撐多久就去世了。

  於是隻留下原主中的一個幼嬰,不過幸虧這一家人在懷原主的這一段時間裏,為人都算謙和有訓,所以鄰裏鄉下的也都幫襯了一點。

  這裏的家仆也算有良心,沒有因為這裏的主人死了,就直接卷了財產就跑路,而是都各司其職的把原主給帶大了。

  不過雖然這些人沒有把財產卷了直接跑而是把原主一邊撫養長大了,但是,原主長到五六歲的時候,那些已有的積蓄就已經不夠了。

  一部分要分發給這些還在做事的仆人,一部分就是要負責她自己的吃食住行,

  能撐個五六年也已經是極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