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4 章
作者:雲照君      更新:2021-02-20 08:07      字數:7692
  三日後, 皇宮,攬政殿。

  皇帝在奏折上落下最後一筆,這才把手裏的朱筆, 扔到了筆架上,他站起身來,手裏拿著剛才批過那本奏折, 又看了兩眼,最後鼻腔裏發出一聲幾不可察的低哼。

  皇帝把奏折合上,往禦案上一扔, 抬步走到殿前空著的那片空地上,來回踱起步來。

  王忠祿伴駕多年, 隻是眼角餘光,瞥見了聖上三分神色,心中便已知曉,陛下這是正煩心著呢,自然是大氣不敢出一下,眼觀鼻鼻觀心, 隻當自己是個死物, 不出一點聲響。

  然而皇帝的怒氣, 卻顯然沒有那麽容易平息。

  攬政殿裏安靜的落針可聞,隻有天子極力壓抑著情緒的低斥,聽起來格外叫人心驚。

  “今年初夏,江慶、洛陵二地水患不息, 朕五月便已撥了銀子,撥了人, 前去治災平患, 眼下已經八月初了, 卻忽然冒出一窩人,聯名上書直諫,陰陽怪氣、旁敲側擊,話裏話外無非是怪朕不夠上心罷了!”

  “朕還要如何上心?自五月以來,朕每日四更起,批折子要批到快子時,連頓囫圇飯都沒好生吃過,直到上個月災情稍緩,朕才得了幾日安歇,眼下,連屁股都沒坐熱乎,他們倒又開始數落起朕的不是了!”

  王忠祿垂頭聽著,越聽右眼皮子跳的越厲害,此刻攬政殿中除了皇帝和他,再無第三人,他心知肚明,帝王這是在跟他吐苦水。

  皇帝心思深,甚少有這般模樣的時候,他會這麽失態,定然不可能,僅僅是因為這些從來沒少過的諫言,肯定還有別的緣由。

  便是王忠祿伺候他這麽多年,亦不敢說,能完全摸清皇帝心思,自然不敢胡言,可寬慰卻又必須寬慰,便隻低頭恭聲道:“陛下勤勉,憂心國事,臣工們卻畢竟不能整日與陛下呆在一處,未必盡皆知曉,這也是沒辦法的事,隻是,如今二地災情緩和,百姓可得休養生息,誰又敢說,這不是陛下夙夜操勞的功績呢?”

  皇帝道:“災情究竟如何,朕亦不是沒有派遣欽差前往,心中自然知曉。上個月龔文虎、餘亦成才從江洛回來,將二地民情告知於朕,如今,他們卻非要說,江洛二地災後重整、所需人手、錢糧都還不夠,要朕再撥,好,撥錢糧,倒也是情理之中,不必他們多言,朕也已免了江洛二地三年賦稅,更是一再下撥賑災錢銀!”

  “然則,如今他們卻非要朕,再派一個欽差下去,主持重建,又說什麽欽差最好是皇室血脈,能表朕之儀德,說了那麽多,不就是想讓朕,叫太子去做這個欽差,下這趟江洛嗎!”

  皇帝越說,火氣越大,王忠祿也聽出來了,原來鬧了半天,還是因著太子殿下的事。

  太子觸怒君父,被禁足半年,如今雖然解禁,當初陛下許他,觀政崇文殿的恩典,卻又收了回去,這一個多月來,也隻是叫太子潛心進學讀書,沒有別的。

  ……看來,是前朝眾臣,看不下去了,這才想給太子撈個活兒幹,卻不想,反倒更因此惹得陛下不快了……

  “他們倒是會給太子挑差事,江洛水患,有龔、餘二位欽差打理,如今最緊要的關頭已經過去了,太子去了也隻需要等著重建好了,和朝廷表功,不必擔風險,更不必擔責,民不聊生的水患,落到他們眼裏,倒成了給太子打的小算盤,真是算的好準,算的好狠啊。”

  皇帝說道後頭,聲音漸低,語氣卻更冷三分,王忠祿聽了,心頭不由的一突。

  陛下……這是疑心病犯了啊。

  “忠祿,你說這事……便真是他們自發而行,背後就沒人攛掇,沒人攪風攪雨麽?”

  王忠祿垂首道:“老奴……隻是陛下近侍,朝堂之事,還請陛下恕老奴愚鈍,實在是看不明白,隻是眾位臣工,想必也是懷著一顆實心用事、公忠體國之心的,無論如何,總是為了江山社稷好的。”

  皇帝聽他不回答,隻打太極,也不和他較真,隻瞥了他一眼,哼笑一聲,道:“你這老狐狸。”

  王忠祿麵上跟著訕笑,手心卻有些出汗。

  皇帝道:“他們想要太子去,攬了這樁差使,朕卻偏不要,不僅不要太子去,朕也不要任何一個皇子去,賑災這等事,倒給他們攪和成爭權奪利,朕看,既是賑災,便該叫真正實心用事的人,去給江洛二地百姓謀福祉,而不是給他們當成一塊香餑餑般,扯來扯去。”

  王忠祿道:“陛下聖明。”

  皇帝緩了兩口氣,他喉結隻是微微滾動了一下,王忠祿便立刻很有眼色的奉了茶上去,皇帝接過茶,飲了一口,才道:“……不說這個了,召珩兒回京的旨意,你可叫人傳了?”

  王忠祿道:“回陛下的話,五日前,便已叫人快馬加鞭去傳了,如今也早該到了。”

  皇帝沉默了一會,道:“皇後知道了嗎?”

  王忠祿道:“知道了,還好知道了,這才高興起來,否則娘娘怕是這會子,還得為了陛下放‘長公主殿下’離京這事生氣呢。”

  皇帝聞言愣了愣,半晌才有些無奈的搖了搖頭,道:“阿蓉總是這般孩子心性。”

  王忠祿道:“皇後娘娘赤子之心,正是這樣,才更能證明,娘娘定能千歲無憂,鳳體安康,常伴陛下左右啊。”

  皇帝頓了頓,道:“那日……珩兒自己來找朕,提了此事,朕還有些驚訝,這麽多年來,他從未有此心,如今竟有心恢複原本身份了……這也是好事,畢竟也總不可能,讓他真的做一輩子女子,隻是阿蓉那邊……就免不得要鬧一番,還好如今‘公主’駙馬已經成婚,叫她了卻一樁心事,否則若是‘長公主’就這麽離京,她未必幹休。”

  “阿蓉的病……也不知何時能好,隻是……若她真的好起來,會想起當年的事,朕倒也不願要她好了……”

  皇帝說著,麵上神色稍帶三分落寞,他沉默了一會,才道:“朕總在想,當初瑜兒沒了……阿蓉成了這副模樣,這些年來,她究竟是真的全然不記得了……還是心中不願意記得……”

  “這麽多年,她始終不願和朕同房……若說真的什麽都不記得了,又何至於如此……”

  “她心中……定是怨朕的。”

  王忠祿寬慰他道:“陛下多心了,娘娘如今這樣,也不過是因著有病在身罷了,等三殿下恢複身份回京,母子團聚,說不得,娘娘的病,便會這麽好起來了呢?”

  皇帝搖搖頭,歎道:“若她好了,全想起來了,恐怕……隻會更怨懟於朕、疏離於朕。”

  分明是九五至尊,這話說的卻喪氣,王忠祿聞言,連忙跪下道:“陛下如此憂慮,憂思過度,小心傷及聖體啊。”

  皇帝叫他起來,道:“罷了,朕不過是說說而已,又不是你的錯,你跪什麽。”

  王忠祿這才站起身來,抬袖擦擦額上的汗,道:“陛下這些日子,心緒煩亂,老奴見了,也隻恨自己淺薄無能,不能替陛下分憂,心中亦是難安。”

  皇帝聞言,長歎一聲,道:“……你一個內官,尚且有此心思,朕的兒子,是朕的親骨肉,卻不能體諒朕分毫,唉……真是……”

  王忠祿心知,多半是這些時日,朝堂上支持儲君、和陳家聯係緊密的太子一派,與支持二皇子、與聞氏及其背後的武官一派交好的朝臣,鬥來鬥去,這才弄得陛下心煩,有此感慨。

  隻是他雖知道,卻沒打算摻合,便隻眼觀鼻鼻觀心,一言不發。

  皇帝卻忽然道:“忠祿,你覺得,三皇子如何?”

  王忠祿被他問的心頭一跳,霎時嗓子眼緊了緊,沉默了半晌,道:“三殿下……三殿下性情中正柔和、孝順懂事、還這般體貼陛下和皇後娘娘,自然是再好不過了。”

  皇帝道:“朕不是問你這個,朕是問,你覺得……他和老二……甚至,和元兒比,如何?”

  王忠祿嘴唇喏喏片刻,才道:“這……三位殿下都是陛下的親骨肉,是鳳子龍孫,老奴又豈能評頭論足、說三道四呢?”

  皇帝沉默了一會,道:“你說的不錯,珩兒,好就好在他這柔和中正、體貼懂事的性子上,可壞卻也壞在,什麽都不爭、給什麽就要什麽……唉,太隨他娘,反倒叫朕替他擔心……”

  擔心什麽,自不必說,皇帝和王忠祿,都心知肚明。

  三皇子的性子,不適合做帝王,可若是他的兩個兄弟,日後登上皇位,他這性情,恐怕自保都難……

  半晌,皇帝才道:“京中一時半會,也修葺不出合適府宅,珩兒又還未封王,待他入京,便……”

  見皇帝沒繼續說,王忠祿便試探道:“……要不要,先安排進宮住著?”

  皇帝卻搖了搖頭,道:“不可,珩兒已是成年皇子,要是還回宮住,難免惹人閑話……這樣吧,你叫內務司去尋一處好宅院,修葺一下,年底便打理出來,給他做宅邸,正好明年年初,朕也可給臨兒、珩兒加號封王了。”

  王忠祿道:“那可是大喜事,老奴記著了,一定趕緊去辦,隻是……公主府那邊……”

  皇帝道:“這倒不必操之過急,先暫且放著吧,倒是……新宅子修葺好之前,珩兒入京,可以先叫他去公主府小住,等年底修好了,再搬不遲。”

  王忠祿點頭,附和道:“老奴省的了,也是……駙馬爺如今與三殿下……咳,好歹也算明麵兒上的親姐夫和小舅子,‘長公主殿下’又已離京,也用不著避嫌,公主府寬敞,小住一些時日,倒不是什麽大事。”

  皇帝應了一聲,道:“嗯,對了,過些時日,中秋宮宴,你張羅的時候,還是要記得給公主府裏也發帖子,別落了駙馬。”

  王忠祿道:“老奴自然記得。”

  皇帝忽然歎了口氣,道:“唉,長陽候家這大公子,也是朕和珩兒……將他忽悠一通,是朕對不住這孩子,這樣吧……你在內庫,撥些東西,晚些時候,賞賜給駙馬吧。”

  “如今也隻能這般了,日後,皇後的病若能好,朕再將瑜兒薨了這事,昭告天下……屆時尋個時機,也可重新任用駙馬,不至白白廢了一塊良材。”

  王忠祿連道:“陛下仁德聖明。”

  與此同時,宮外的賀小侯爺,卻對這一切渾然未覺。

  ……長公主走了,這些時日,他便再也沒了能分心的事,賀小侯爺終於,能徹底投身於捯飭汴京城中的幾家門麵鋪子,專心琢磨怎麽給小舅子,攢下一筆不薄的爭儲本錢了。

  不得不說,蘭宵於經商一道,的確有幾分眼光和天分,自那日賀顧同意,把文盛書坊的鋪子,換到國子監邊上,書坊的生意的確好了許多。

  最意想不到的是,因為文盛書坊搬到了國子監隔壁,監生之間口耳相傳,大名鼎鼎的“一顧先生”竟然把一手稿子,新話本子《我做哥兒那些年》,賣給了文盛書坊,一時,前來購買一顧先生最新大作的——各家的丫鬟小廝,幾乎踏破了書坊門檻。

  顏之雅和蘭宵因為成了事業夥伴,聯係緊密起來,她心思也奇巧,不知怎麽又給蘭宵支了個主意,將十來張,她親筆寫了“一顧先生”這個署名的花箋,夾在了話本子裏,以此作為噱頭。

  一時京中拜讀過“一顧先生”大作的官家小姐,乃至性向不對勁的騷客文人,都以有那麽一張“一顧先生”親筆署名的花箋為榮,坊間單是這麽一張花箋,價格便能過了百來兩銀子去。

  隻是顏之雅平日裏要給賀顧舅舅言頌,賀誠看病,又還要琢磨著開醫館的事,幾次賣斷貨後,便沒那麽多時間,總給書坊寫花箋,索性賀顧整日無事,就開始幫著蘭宵,偽造起有“一顧先生”墨跡的花箋來。

  到後來,百來張花箋,隻有頭十張,是顏之雅真正墨寶,後頭全是賀小侯爺咬著筆杆兒,照著寫的西貝貨,但因著量大,坊間倒開始把那筆跡不太相同的幾張花箋,打成了冒牌貨——

  搞得那幾位搶在最先頭買話本子,又幸運的抽到了有花箋的話本的人,十分鬱悶。

  不過這些事,都和賀小侯爺無關,他這些日子,看著蘭宵抱著賬冊給他算,近日書坊進賬,早已樂得嘴角咧到了腮幫子——

  蘭宵!顏之雅!可真是兩尊搖錢樹啊!

  是以蘭宵叫他再寫五十張花箋,賀顧自然是毫無怨言、勤勤懇懇、一絲不苟的寫完,又給書坊送去了。

  夾有“一顧先生”墨寶花箋的《哥兒》話本子補貨,這一日,城南文盛書坊門前,更是不一般的摩肩接踵,人頭湧動。

  有剛下了學,假裝隻是來看正經經義策論、掛羊頭賣狗肉的監生、也有替自己家小姐來搶限量版話本子的小廝丫鬟,更有什麽都不顧忌,真身前來,一下買了五十本,嚷嚷著要見一顧先生一麵的……

  咳,真斷袖。

  與此同時,文盛書坊門前。

  馬車車頂甚高,車廂寬敞,窗門簾子都是帶著玄色暗紋的月影紗,一見便知價錢不菲,馬車主人定然非富即貴。

  馬車後更是跟著幾隊聲勢不小的侍衛,皆是禁軍打扮。

  然而這輛馬車,卻也在經過文盛書坊門前時,忽然停了下來。

  車裏的男子聲音低沉柔和。

  “等等。”

  趕車的侍衛聽見這聲音,連忙勒了馬韁,貼頭到門簾前問了句,道:“殿下,怎麽了?”

  “……這家書坊,怎麽回事,今日這樣熱鬧?”

  侍衛跳下馬車,打發了人去詢問,很快便回到簾前,將今日這家書坊增了夾著“一顧先生”親筆署名花箋,限量版話本子的事告知了車裏的人。

  裴昭珩聽了那侍衛通報,愣了愣,半晌,他才失笑道:“噢……原來還有親筆署名……”

  “你去買一本,有那花箋的話本子來……我看看。”

  他道。

  侍衛趕忙應了,心中卻不免尋思,陛下讓他們去京郊接的,這位從金陵入京的三殿下……

  眼下才剛剛入京,不趕緊進宮去,給陛下娘娘請安,竟然在路上……讓他們為了個龍陽話本停下來……這……果然是病的久了,閑雲野鶴,無欲無求,難道真的一點,也不想著博個君父的歡心麽?

  想歸想,卻是不敢說的,還是老老實實給三殿下買話本子去了,然而,萬萬沒想到的是……

  這侍衛,也不知是今早晨起,臉沒洗幹淨,還是實在點兒背,他擠在人頭攢動的書坊裏,先是買了一本——

  翻遍了,沒花箋。

  又買了三本——

  沒花箋。

  旁邊看著的,不知哪家小廝笑道:“這位哥哥還是清醒些罷!不買他個十來本,還想抽到先生的花箋,哪兒來那麽好的運氣呢!”

  侍衛心頭火起,暗道,我他娘的還不信邪了——

  不就是個龍陽話本嗎!

  買!

  又買了五本。

  沒花箋。

  十本。

  依然沒花箋。

  二十本。

  仍然沒花箋。

  侍衛:“……”

  旁邊看熱鬧的,早已不止剛才那個小廝了,隻是此刻,眾人看他的神情,都變得同情了起來,紛紛道:

  “害……也不過是個花箋而已,沒有也沒什麽大不了的,雖然我已經替我們家小姐買到了,但是這東西吧……有是錦上添花,沒有話本子不還一樣看麽?”

  “是啊這位小哥,你都砸進去百來兩銀子了,別糟蹋錢了,許是你家主人,便是和一顧先生,沒得緣分呢!”

  “是哦,先生的話本子裏都說了,緣分這種東西,強求不來喏!”

  侍衛:“……”

  好他娘的委屈。

  長這麽大沒這麽委屈過,竟然……還是因為一本龍陽話本子。

  他越想越來氣,卻忽然聽到背後傳來一個淡淡男聲——

  “怎麽,還沒買到嗎?”

  侍衛一驚,回首便見到,果然是帶著黑色帷帽,身著玄衣的三殿下,他一時交不上差,有些難堪,卻又沒其他辦法,隻得把剛才的事,跟三殿下說了一遍。

  裴昭珩聞言愣了愣,在帷帽後笑道:“噢?這麽難?那我也買一本試試。”

  便叫侍衛又付了一本的書資,給店裏夥計,這才從摞了老高、新印的《哥兒》話本子書堆上,隨手撿了一本。

  結果剛剛翻了幾頁,一張薄薄箋紙,便這麽撲簌簌的從書頁縫隙間,滑落了出來。

  眾人:“哦!”

  夥計:“哇!”

  侍衛:“……”

  他娘的。

  裴昭珩眼疾手快的接住了那張薄薄花箋,笑道:“看來,還是我的運氣好些。”

  他拿起那花箋,頓住目光一看——

  雖然此前,也早已猜測過,“一顧先生”多半就是子環,但是那些猜測,卻都沒有此刻,叫他看見這張花箋這麽……

  證據確鑿。

  他帶著賀顧寫了大半個月的字,幾乎知曉他大半的運筆習慣,是不是賀顧筆跡,裴昭珩隻要一眼便能識得。

  “一顧先生”便是……

  子環。

  裴昭珩餘光瞥見書坊裏,那些個鬧著要見“一顧先生”一麵,就差把斷袖兩個字寫在臉上的人。

  “……”

  子環果然有著他完全不知曉的另一麵——

  多愁善感,風流細膩。

  裴昭珩攥著那花箋的修長五指,便也隨之緊了緊。

  現在……他知道了。

  旁邊的侍衛低聲道:“殿下,咱們走麽?娘娘等著見您呢?”

  他“嗯”了一聲,這才轉身帶著侍衛離開。

  八月十五,中秋宮宴,很快如期而至。

  其實如今,賀顧在京中的名聲,有些尷尬。

  畢竟剛剛與長公主成婚不久,長公主竟然就離京去宗山小住了,雖說大家夥都心知肚明,這對小夫妻八成合不來,但也萬萬沒想到,竟能不和到,一日都不願同住的份上。

  長公主寧可躲到快關外去,也不願意留在駙馬身邊,可見二人感情多差。

  便不由得,要猜測,駙馬會不會因此落罪與帝後。

  隻是他們猜測歸猜測,中秋宮宴前日,宮中還是照常給公主府送了帖子,甚至還賞賜了不少東西,可見陛下似乎,並沒有因公主離京一事,怪罪駙馬。

  這倒是真的奇了怪了。

  女兒趕在中秋前夕,被女婿氣跑了,陛下竟然還能如此心平氣和。

  難不成真能那般隨和,想著兒孫自有兒孫福了?

  不過他們猜破了頭,也是猜不出來究竟為什麽的。

  賀顧倒沒太在意,他本來連宮宴都不想去,但是知曉了另外一件事,這趟宮宴,他卻必須得去了——

  三皇子裴昭珩,竟回京了。

  據說,是陛下半個月前,收到了金陵三殿下的書信,說他身子好轉,有心趁今年中秋,回來見見皇後娘娘,皇帝便欣然應允,召他回宮了。

  這麽個體弱,又不得寵的皇子,換了旁人,也許不會太在意,但賀顧卻不可能不在意。

  他還想著明年開春,帶著顏之雅去一趟金陵,給三殿下治病,不想他竟然自己回來了。

  也不知病好沒好,雖說現在是八月,天還燥熱,但是一進了九月,入秋了,汴京的天氣就要開始轉冷了。

  三殿下那小身板,可能抗得住麽?

  賀小侯爺著實是有點替這位,他未來的主君兼小舅子擔心起來。

  隻是,等真的見了麵,賀顧才發現……

  他可能是想多了。

  入了宮,賀顧便打算先去芷陽宮給皇後磕個頭,之前他聽瑜兒姐姐說過,成婚前宮中的賞賜,多半都是皇後從私房錢裏添的,便以為昨日那些賞賜又是皇後給的,自然要去跟丈母娘磕頭謝恩。

  然則剛過了禦苑花園拱門,還沒走近芷陽宮,賀顧便在芷陽宮,宮門前不遠處,一叢盛開著的有紅有白、嬌豔俏麗的月季花從前,看到了一個背影。

  那人身著玄衣,背影頎長挺拔,寬肩窄腰,他一手背在身後,似乎正在低頭看著什麽。

  聽到腳步,他身形頓了頓,這才緩緩轉過頭來。

  賀顧看著那背影,本來正想問他是誰,然而那人轉過身來,他甫一看見那雙形狀熟悉的漂亮桃花眼,卻驟然呆在了原地。

  這雙眼睛……瑜兒姐姐?

  不,不對……

  好像……不太一樣……

  瑜兒姐姐的眼睛,是寒氣凜冽,淡漠到讓人壓根兒不敢接近的,可眼前這人,看著他的眼睛——

  帶著三分笑意,溫柔有如春水一般,幾乎能看化了人一顆心。

  賀顧的心跳微微漏了幾拍。

  玄衣人看見他,似乎了愣了愣,半晌才勾唇一笑,溫聲道:“這位,便是姐夫了吧?”

  ※※※※※※※※※※※※※※※※※※※※

  感謝在2020-09-21 17:41:23~2020-09-22 17:29:11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投出手榴彈的小天使:,、唯美 1個;

  感謝投出地雷的小天使:秋秋的芥子、, 2個;喳喳、人活著就是為了Gian 1個;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FIFiiii 50瓶;葉伍點zzzz 31瓶;月~微涼、亞修、伱傷 20瓶;彼岸秋天、相顧無言。、唯美、大大今天更新了嗎、沉迷榴蓮幹 10瓶;平生展眉為東風 8瓶;航安_ 7瓶;絮夢、糯米團子不糯 5瓶;墨殤 2瓶;哎呦喂、今天又在摸魚、阿竹 1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