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武則天九 物欲橫流,初心依舊!
作者:截教·飛天蠍      更新:2021-02-11 10:38      字數:2329
  晉王李治,這是一個從小養在帝王膝下被陛下撫養長大的皇子。

  放在史冊上,也是一位獨一無二的皇子。

  年紀輕輕也兼任著並州大都督與右武候衛大將軍的地方與中央兩職務。

  雖然這是一個也很受帝王寵愛的皇子,但在朝政之上這無疑是一位空白的皇子。

  他才剛剛入朝參政,在朝堂與地方上都無建樹。

  我不明白夫君為什麽會選擇這樣一位空白的皇子,接受他的拜師之禮。

  難道夫君不知道一旦接受了晉王的拜師,就會被朝野上下當成是晉王背後的勢力嗎?

  而一位在朝政上處於空白,毫無建樹的皇子又如何能在奪嫡之爭中脫穎而出,登上太子之位呢?

  雖然我知道夫君是不在意這權爭利鬥的,可是夫君已然是禦史大夫、朝中宰相,自身的一切選擇早已被朝廷上下當成是政治選擇。

  而夫君這樣的選擇是否是太過於隨意輕率了?

  我實在是沒有看明白,夫君這隨意的一步,到底是因為什麽?

  而接下來陛下的安排也更讓人看不明白,陛下竟然讓宰相侍中擔任太子太師,並明令下詔,表示自己絕無易儲之心!

  陛下更是下詔承認玄武門之變之前,隱息王李建成的皇太子之位。

  這就表示了,陛下承認自己篡奪了原本屬於李建成的太子之位,甚至是皇位!

  現在夫君這一棋,我就更看不明白了。

  當日陛下賜魏王李泰遷居武德殿時,是夫君上書鏗鏘,將魏王李泰從武德殿趕回了魏王府,再加上之前夫君挽救了東宮心腹侯君集的政治生命。

  此刻,正是與太子交好的大好時機!

  ......

  但我更沒有想到的是,政治上的風雲變幻,竟然會變化得如此之快!

  齊王李佑弑殺師尊,而後造反!

  李佑,這顯然是一個蠢得不能再蠢的蠢貨!

  如今陛下春秋正盛,在朝野上下威望極高,而現在又是太平盛世,百姓期許於和平安寧的生活環境。

  至於,李佑本人才華又不出眾,並無過人之處,手下又都是一些庸庸碌碌的凡人鼠輩,麾下更不過齊州一地,又沒有人遙相呼應,他拿什麽造反!

  果然,這個蠢貨,造反失敗了!

  還不待朝廷的大軍出征齊州,就已經在麾下的反叛中,成為了階下之囚!

  齊王李佑死了,這樣的廢物,死了也就死了,死不足惜。

  就是死了,也正要被陛下用來平息朝中百官以及天下儒林為其弑殺朝廷命官與師尊的罪過與怒火。

  但是,奇異的是,齊王李佑的謀反竟然牽扯出了東宮太子李承乾的謀反!

  太子李承乾竟然會謀反!!!

  我完全無法想象,陛下既然下詔穩固了他的太子之位,他為何還要冒險謀反!

  難道待陛下百年之後,順勢接任帝位不是最為穩妥的方法嗎?

  不對,造反非一日所成。

  或許他的謀反早在陛下降旨之前就已經開始準備了,那他謀反的原因!

  他謀反的原因是來自於魏王李泰的威逼和陛下對魏王李泰的恩寵!

  李承乾謀反,必然一死,就是沒死,太子之位,顯然也保不住了!

  可是李泰能夠登上太子之位嗎?

  不會!

  陛下既然承認了隱息王李建成的皇太子之位,就是承認了自己當年玄武門之變的過錯,而並非是對自己當年玄武門之變的認同!

  若是對玄武門之變的認同,則大唐之後所有的王權交接,都將陷入奪嫡之爭的生死之局中!

  所以,對於妄想通過與太子李承乾鬥爭而奪來太子之位的李泰,陛下肯定不會讓其接任太子之位!

  而陛下與皇後所生的嫡子有三,除了太子李承乾、魏王李泰,剩下來的便是晉王李治!

  晉王李治!

  我頃刻之間,豁然開朗!恍然大悟!駭然驚醒!

  似乎早在貞觀十五年,不,早在貞觀十年,太子與魏王爭端的時候,夫君就已經洞穿了一切!

  所以,夫君才會如此的不偏不倚,並沒有在太子與魏王兩位中間任何一人戰隊。

  甚至在後來接受了一個沒人注意的晉王李治的拜師!

  夫君所見之長遠,我喟然歎服,鬼神之才,匪夷所思!

  太子李承乾謀反一案以太子李承乾貶為庶人而告終,魏王李泰也沒有得到他朝思暮想的太子之位也被貶為郡王,罷黜出京。

  想要向太子之位伸手的吳王李恪被陛下狠狠敲打了一番。

  而最後登上太子之位的,便是那個人人都不看好,沒有人在意的晉王李治。

  夫君也因為著對太子李治的擁立之功,升任了尚書右仆射,地位僅在房玄齡之下。

  在李治成為太子之後,我更為夫君的選擇而驚服。

  這是一位性格懦弱的皇子,就算他將來成為了皇帝,隻怕也不過是夫君放在皇位上的傀儡吧。

  我以為夫君是在暗中選擇權臣之路,但是令我大跌一眼的並非如此,夫君選擇的是一位英明的君王。

  雖然李治在現在並不顯山漏水,但其見識、智略、胸襟遠比李承乾和李泰要來得廣闊。

  或許李治之前就是一顆被無數砂礫遮掩並類同於砂礫的寶石,所有人都以為他是一顆砂礫,卻隻有夫君知曉他是一顆寶石。

  此後的歲月中,夫君多是沙場與朝堂之間來回奔波,才回京安定一頓時間,又要出征在外。

  但是夫君卻在天地間立下了遠超古今的赫赫戰功,偌大的西域是夫君一人征服的!

  而夫君也因為戰功,位極人臣,無論是官職、官階、頭銜、爵位,夫君已經達到了人臣之巔。

  至此之際,夫君選擇了隱退請辭。

  一連三請,卻沒有得到李治的同意,直到夫君自汙,在倭國犯下大殺戮,才得以退隱。

  一別經年,我們又回到了終南山。

  我們又回到了,漫山遍野的桃花源。

  那一年,夫君許我滿山桃花,而我願做夫君的一盞風存,而往後餘生,夫君許我一生桃花,而我隨著夫君在這桃花源下相依相守,白頭到老。

  我以為權力會改變一個人的一切,我沒有看輕世人,但我卻看輕了夫君。

  清風明月入懷抱,猿鶴聽我再撫琴!

  哪怕權力再大,官位再隆,夫君也從來沒有忘記貞觀九年的那一山桃花,更沒有忘記貞觀五年哪曲《有為歌》。

  他始終在這個物欲橫流的官場,保持著他最初的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