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五章 李二陛下的領導藝術
作者:截教·飛天蠍      更新:2021-02-11 10:31      字數:2204
  陰山下,白道川,唐軍大營,中央皇帳。

  “李大亮和阿史那泥孰在天山對阿史那咥力的伏擊戰,確確實實是打得非常的漂亮,一環扣著一環,環環相接,精彩不斷,打得阿史那咥力是摸不著頭腦!”

  李二陛下在營帳內,大會諸將,將手中的傳閱給諸位都督、大將軍,眉目飛揚,笑聲朗朗。

  “殲敵三萬,俘敵一萬六,自身戰損不過一千餘人,恐怕就是朕親自指揮這場戰鬥,其戰損也不過如此吧!”

  “這一場戰,還真是打得極為的精妙!”

  這一場戰緊密相扣,確實打得非常的具有典型性和藝術性,讓李二陛下也驚喜不已。

  說間,李二陛下眉頭一挑,帶著衷心地得意,充斥著刮目相待的表情,讚歎道。

  “但是,最讓朕吃驚的,是敬德!”

  “敬德還真是不枉朕將其安置在襄州這麽多年,洗盡了鉛華,磨去了棱角,成為了一員有勇有謀的戰將,竟然會在居延澤守株待兔伏擊阿史那咥力!”

  “是啊,經此一役,西突厥那邊的戰事,算是完全的安定下來了。”

  柴紹瀏覽了戰報之後,雙目綻放著精銳的光華,頷首接話道。

  “如今,阿史那泥孰也跟隨著李都督率軍撤回了,也適時入朝覲見了!”

  柴紹的這番話,是對李二陛下的暗示和提醒,他希望李二陛下明白,現在是時候,對西突厥的安排善後工作,進行思量、準備部署了。

  “阿史那泥孰入朝覲見,這是好事,但是讓他們安頓好西突厥部落之後,再退回駐守涼州,整頓兵馬!”

  智慧若李二陛下必然明白柴紹的話中有話,眉目一凝一展,徐徐說道。

  他明白柴紹的意思,但是他需要先知道阿史那泥孰的態度。

  阿史那泥孰的態度,才能讓他決定在西突厥是繼續奉行以夷製夷的政策,還是真正地將西突厥納入大唐的版圖。

  他是一位極度愛惜自己羽毛的帝王,自從玄武門的事情之後,他是絕對不會再讓自己的言行,受到世人的攻訐。

  “陛下,那尉遲都督那邊的又如何回複,是讓尉遲都督繼續率軍北上,還是讓尉遲都督撤軍?”

  段誌玄看了戰報之後,皺了皺眉,也提出問題詢問道。

  “敬德......讓他北上吧,但是要伺機而動。”

  李二陛下眼眸一低,左右不定,細細一想,忽而整個人變得溫情起來,聲音也變得極度的溫醇,還帶著一絲與此刻大營莊重肅穆氛圍格格不入的俏皮,言語柔長的說道。

  “朕還沒有等到程處弼那小滑頭的軍情呢!”

  “沒有這小滑頭在身邊,朕也缺失了許多樂趣,朕還真有點想他了!”

  言語之中,李二陛下對程處弼的行動帶著幾縷擔憂和關切。

  一麵想讓讓自己的心腹愛將給程處弼的行動進行保駕護航,一麵又不想其對程處弼的行動有所幹預,帶著這樣複雜的情懷,所以李二陛下給尉遲恭準備了一道奇怪的命令。

  但是,在座的都是唐初名將,誰都明白李二陛下的用意,都從李二陛下的此舉中,感受到了李二陛下對程處弼的袒護與寵愛。

  “陛下放心,依微臣所見,程少將軍一定不會辜負陛下的期望的!”

  秦瓊是李二陛下對程處弼的進軍打算的知情人,知道李二陛下的深刻用意,與李二陛下對眼相望,好言寬慰道。

  但是,他也不知道應該如何說,畢竟那件事情太艱險了,八百年來,還沒有人再次做到過。

  “但願如此吧!”

  李二陛下微微點頭,既帶希冀又帶緊張的歎息了一句,將話題轉開,向著群臣們問道。

  “對了,李靖上書密奏給朕,讓朕放棄對高句麗的進攻,諸位愛卿如何看待?”

  對於攻打高句麗,李二陛下心間其實是已經有了定論的。

  他這一次北上的主要目標就是攻打薛延陀,真正做到統一北疆草原,對於高句麗是可打可不打,打也不能打的態度。

  他還沒有完全做好攻打高句麗的準備,在沒有做好萬全的準備之前,他是不會輕易地對高句麗發動戰爭的。

  畢竟,他嶽父老子,隋煬帝的教訓太深刻了!

  三征高句麗,橫屍百萬,結果弄得國內人聲載道、怨聲四起,各地紛紛揭竿而起,最後本末倒置把大隋朝給弄沒了......

  但是,攻打高句麗也是可以的,可以象征性地和高句麗打上一戰,給高句麗一個教訓。

  讓高句麗將京觀、長城都撤除,使其明白:天國上朝,不可侵犯,大唐威嚴,不可挑釁!

  但是,這些想法,李二陛下是不可能說出來的,他隻能展示一個帝王對外族挑釁,應該有的王者霸氣,所以才會命令李靖攜帶十餘萬人,坐鎮營州。

  “依微臣看來,確實誠如李大總管所言,我們對高句麗所了解的情況太少了,高句麗不可輕取,待詳情了解之後,水路兩路並進,徐徐圖之,方為良策!”

  李績半眯著雙眼,一如既往的老神在在,不溫不火的向著李二陛下進言。

  “薛愛卿,你的意見呢?”

  李績答話完之後,李二陛下又將目光凝望向了薛萬徹問道。

  “回稟陛下,既然高句麗已經答應了摧毀京觀,交還前朝將士的骸骨,也同意了停止對千裏長城的修建。”

  薛萬淑也不同意在這個時候,對高句麗進兵,從道義方麵對李二陛下進勸道。

  “若再對高句麗進軍,在道義上,我們也出師無名,故依微臣所慮,李大總管所思甚優!”

  “任城王,你又怎麽看?”

  聽完薛萬徹的回答,李二陛下微微頷首,又問向了任城王李道宗。

  “回稟陛下,孫子有言: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殆。”

  李道宗引經據典,結合當下形勢,向李二陛下答道。

  “依臣弟所見,我軍對高麗的兵行兵勢,知之甚少,妄為軍事,亦非善戰之略!”

  “如此,朕便依眾位愛卿所言,暫且擱淺對高句麗的進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