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知我去處心念堅
作者:病柳      更新:2021-08-10 00:46      字數:6187
  為了理解科學之根源,我們必須回過頭去審視人類物種之根源。人類的獨特之處在於我們被賦予了理解自身以及世界的能力和渴望。

  ??正是這種偉大的天賦將我們同其他的動物區分開來,這也是為什麽我們會拿豚鼠和小白鼠來做研究,而不是它們來研究我們。

  ??求知、推理以及創造的渴望,經過數萬年的鍛煉,使我們掌握了生存的工具,使我們能夠建造一個屬於我們自己的獨特的生態世界。

  ??通過使用智力,而不是體力,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來改造我們的環境,而不是讓環境來改造或者打敗我們。

  ??曆經數百萬年的進化,我們大腦的思考力和創造力幫助我們戰勝了挑戰我們身體力量和敏捷度的各種障礙。

  ??我小的時候常常喜歡抓小蜥蜴來當作寵物——如果你生活在深山老林你也可以這麽做。

  ??我們注意到當我們走近這些動物時,它們首先會一動不動,然而接下來我們正要伸手抓它們時,它們就會逃之夭夭。

  ??最後我們想出一個法子,我們帶上一個大盒子,在蜥蜴溜走之前把它扣在下麵,然後再從下麵塞進一個蓋子,抓捕工作就算完成了。

  ??從個人角度講,如果我走進一條陰暗的被遺棄的街道,看到什麽可疑的動靜,我不會待著一動不動;我會立即跑到街道的另一頭。

  ??所以我可以有把握地斷定如果有兩個大型肉食動物向我走來,還拿著一個巨大的盒子,我會想到最壞的一麵,然後馬上逃走。

  ??可是蜥蜴不會這麽質疑它們的處境。它們純粹是根據本能做出反應。毫無疑問這種本能在我和盒子出現之前的數百萬年裏讓它們活了下來,但現在它們卻失敗了。

  ??人類的肢體構造或許並不是進化的終極樣本,但我們確實有能力用推理替代本能,並質疑我們的環境。

  ??這正是科學思維的先決條件,它是我們這個物種最重要的特質。我們的曆險就從人類大腦的進化開始,從它獨有的天賦開始。

  ??我們稱自己為“人”屬物種,但“人”這個詞實際上並不單指我們——新人類,舊人類——它是整個人類種屬的統稱。

  ??這個種屬還包括其他的物種,如能人和直立人,但這些近親早已滅絕。在進化這項淘汰製錦標賽中,所有其他的人屬物種都被證明失敗了。隻有我們,憑借思考的力量,贏得了生存挑戰,至少現在如此。

  ??有人說猶太人是猴子的後裔。但實際上猶太人——也包括所有其他人種——並不是從猴子進化而來的,而是從類人猿和老鼠,或者至少類似老鼠一樣的生物進化而來的。?

  ??在科學文章中被稱為中古獸的生物,是我們的太太太祖母,我們遠古時代的靈長類,以及其他類似我們的哺乳類動物的共同先祖——這種看上去十分可愛,有著毛茸茸尾巴的生物確實像一隻老鼠。

  ???科學家相信在660萬年前這種小型動物在它們的棲息地裏快樂地生活,不久之後一顆直徑6公裏的小行星撞擊了地球。

  ??這次災難性的撞擊在空氣中揚起足夠多的塵埃,遮蔽了陽光很長時間——並產生足夠的溫室氣體,氣溫急速上升。

  ??黑暗和隨後的高溫殺死了約75%的植物和動物,但我們是十分幸運的:在它創造的生態圈裏那些生育幼崽的動物可以存活並繁衍生息,而不會被饑餓的恐龍和其他獵食者吞食。

  ??在隨後的數十萬年中,新的物種不斷出現,又不斷消失。中古獸大家族裏的一支進化成了現代猩猩和猴子的祖先,接著又進一步分化,進化出我們現存的近親,黑猩猩和倭黑猩猩 (小型的黑猩猩),以及最終有了你和你的人類同伴。

  ??現在大多數人能夠接受我們的“祖母”長著尾巴並以昆蟲為食這個事實了。

  ??但比起接受事實我還想更進一步:我對人類的祖先,以及它們生存的故事和文化的進化非常興奮和著迷。

  ??我認為我們的先祖由老鼠和猿猴進化而來是自然界最酷的事情之一:在我們這個神奇的星球上,一隻老鼠再加上660萬年就能製造出一個研究老鼠的科學家,並由此發現他們的進化之根。

  ??沿著這條進化之路,我們產生了文化、曆史、宗教和科學,我們用混凝土和鋼鐵建造的閃閃發光的摩天大樓代替了我們祖先用樹枝搭成的巢穴。

  ??這種智力上的發展一直在神奇地加速。大自然花費600萬年製造出人類的祖先——“猿猴”;我們身體上的進化發生在區區100萬年的時間裏;我們文化的發展則隻用了1萬年。所有的生命進化到某一點,接著我們轉向了正確的方向,然後開始爆炸式發展。

  ??大腦是我們思考的硬件,它是人類為了生存所需進化出來的具備形象化思考、質疑和推理能力的器官。

  ??一旦擁有了這個硬件,你就可以用它來做很多事情。隨著智人想象力的巨大提升,意識到自己會死促使我們的大腦開始思考關於存在的問題,比如“是誰在管理宇宙”。

  ??這並不是一個有關科學的問題,然而正是這類問題引導著人類走上探尋諸如“什麽是原子”之路,以及更多私人性質的問題,比如“我是誰”以及“我能改變環境讓它適應我嗎”。

  ??當人類脫離動物界並開始追問這些問題的時候,我們作為一個會思考和質疑的物種又向前邁出一步。

  ??人類大腦思維過程的轉變促使人類開始思考這些問題,這個過程或許醞釀了成千上萬年,它開始的時間——很有可能在4萬年之前或者就在那個時候——就是從人類亞種的行為開始表現得像個現代人的時候。

  ??直到大約12 000年前,在最後一個冰河世紀的末期,這個過程開始大爆發。

  ??200萬年前,當人類學會把石頭做成切割工具時,我們實現了第一個偉大的創新。那是我們利用自然來為自己的需求服務的初次體驗,實際上自此以後沒有什麽發現能像它這樣代表著更偉大的頓悟或者使我們的生活方式發生更大的改變。

  ??但在100年前,另一個發現具備了同等的力量和重要性。和使用石質工具一樣,它與某種普遍存在的東西相關,自古以來,這種東西一直就在我們眼前,盡管我們看不見它們。我說的是原子——以及主宰它的奇特的量子定律。

  ??很明顯原子論就是理解化學的鑰匙,但通過研究原子世界獲得的見解也使物理學和生物學發生了革命性的改變。

  ??因此,當科學家接受了原子存在的事實並開始詮釋它的運作方式時,得出了改變社會的宏大見解,使人類了解到了自然的基本作用力和粒子以及生命的DNA和生化科學,同時也創造了塑造現代世界的新技術。

  ??人們經常會提及科技革命、計算機革命、信息革命以及原子時代,但所有這些最終都可以歸結為一件事:把原子變成一種工具。

  ??今天我們操控原子的能力使一切都成為可能,從電視機到傳輸電視信號的光纖電纜,從電話到電腦,從互聯網技術到核磁共振儀。

  ??我們甚至可以使用原子知識去創造光——比如熒光燈,當原子中的電子被激發時就會發光,“量子躍遷”到更低的能級。

  ??今天,甚至我們最普通的家用電器——烤箱、鍾表、自動調溫器——都有基於對量子的理解而設計出的配件。

  ??引領我們理解原子的功能和原子世界的量子定律的偉大革命可追溯至20世紀初期。多年以前,人們就已經注意到我們今天稱之為“經典物理學”,基於牛頓運動定律,而不是量子理論的物理學的理論,無法解釋一種叫作黑體輻射的現象,我們現在知道這種現象由原子的量子性質決定。

  ??牛頓理論的那個孤立的失敗並沒有馬上被視為一種警示。

  ??相反,人們認為物理學家隻不過是對如何利用牛頓定律來解決這個問題還有些迷惑而已,當他們想明白該怎麽做之後,黑體輻射就可以在經典理論框架內被理解了。

  ??但物理學家最終又發現了其他同樣無法用牛頓理論來解釋的原子現象,他們最終意識到必須推翻牛頓理論的大部分內容,就像牛頓之前的數代人不得不推翻亞裏士多德的理論一樣。

  ??量子革命是一場持續了20年的鬥爭。這種革命用了20多年就取得了勝利,而不是幾個世紀或者上千年的時間,這隻不過證明了有更多的科學家在解決這個問題,而不是表明新思維方式更容易被人們接受。

  ??實際上,量子理論背後的新原理在某些群體中依然是一個活躍的討論話題。因為對於那些像愛因斯坦一樣鄙棄偶然因素在事件結果中發揮作用的人,或者那些相信慣常的因果關係定律的人,那20年後世界所呈現出的景象就是異端。

  ??現在有誰不是科學家的崇拜者呢?世人公認科學是第一偉大的力量,科學家的社會形象特別好,他們有時候會受到明星一樣的追捧。

  ??有時候人們把科學家當明星崇拜,就好像球迷談論梅西昨天晚上的進球一樣,談論科學家的豐功偉績,仿佛與有榮焉。

  ??有時候我們把科學家的事跡當文藝八卦,像曾經很久之前我看過的流行美劇《生活大爆炸》那樣,認為這是一群有點怪異但是又很可愛的人。科學可以是一個很酷的姿態,可以是一種範兒。

  ??絕大多數科學家做夢都沒想過能有這樣的公眾地位。可是如果你一直都用追星的情緒看科學家的話,你就錯過了最有價值的東西。

  ??“科學是人們對生產生活的觀察和總結,科學知識對實踐有指導意義。”請問你覺得這句話有沒有道理?

  ??答案是這句話完全是錯的。如果你相信這句話,你就是亞裏士多德的學生——而你要知道,科學從伽利略那個時代開始,就已經不是這個意思了。

  ??伽利略是第一個做抽象實驗的人。他想研究物體是怎麽下落的,可當時沒有精確的計時設備,他隻能設法把下落速度減慢。

  ??為此伽利略做了一個斜麵,讓銅球在斜麵上滾下來。這個實驗之所以“抽象”,是因為伽利略的關鍵一步是把銅球和斜麵都弄得非常光滑,

  ??甚至還抹了油來把摩擦力減小到最低——這不是日常生活中的物體運動。伽利略試圖研究一個理想化的情況,也隻有這樣,他的數學定量方法才有意義。

  ??伽利略發現小球下落的速度越來越快,速度和球的重量無關。這是一個絕對反常識的發現。此前亞裏士多德在日常生活中觀察,都是越重的東西下落速度越快。

  ??所以開啟科學的第一步,是脫離日常生活。

  ??牛頓三大運動定律也是這樣,在日常生活中根本沒有對照物。第一定律說“一個沒有外力作用的物體將會保持勻速直線運動或靜止”—— 生活中哪有什麽做勻速直線運動的東西?牛頓考慮的是一個沒有空氣阻力、沒有摩擦力的理想狀態。

  ??《自然力學》 這本書講的內容,對當時那些人的生產生活完全沒有指導意義。

  ??它是一個“哲學”,目的是解釋天體的運動。人們研究自然哲學的時候心裏想的並不是將來搞發明創造工業革命,他們純粹是想知道世界到底是怎麽回事。

  ??這種與直接生存本能無關的思維追求,也許源自人類進化成智人以來就有的一個特性。

  ??狗子看到先知的日記本裏麵寫了這麽多,自己曾經也設想過,但是卻沒有什麽頭緒的這些事情,他就知道在未來的時候,自己將這些事情也是知道的差不多了,所以才會有這麽多的感想。

  ??狗子其實還不知道,先知在這個日記本裏麵寫到了很多設想,實際上天神在這個時候都已經開始著手進行了,無論是進行各種各樣的計劃,還是對於未來的展望,或者說是創造一個虛擬的世界來進行實驗,這些事情全部都已經進行著。

  ??所以不得不說,先知和天神在某個方麵上實際上也是想到了一起去,狗子在看著日記的時候,忽然被旁邊嘈雜的聲音給打擾到了。

  ??因為他注意到黃警官似乎有些生氣的樣子,剛剛明明背著他們去打電話了,現在到底發生了什麽事情?

  ??黃警官在跟賀蕊他們抱怨,“白師兄不知道怎麽回事,這一次聽說我們要去埃及,明明是非常想來的樣子,但是卻又不打算來了,真不知道到底是怎麽想的,還多虧我們當時幫著家夥忙了,師兄在這個時候卻不來幫助我們,實在是太過分了!”

  ??狗子聽了這話之後也是有些哭笑不得,黃警官說什麽事情總是這麽直白,如果白隊長現在在的話,一定會無奈的搖搖頭。

  ??“我猜你剛剛跟白隊長吵了一架是不是?不對,應該說你單方麵的訓了白隊長一頓是嗎?”

  ??黃警官聽了這話之後,也是有些不好意思的低下了頭來,“我也不是想衝他發脾氣,隻不過這個家夥實在是太氣人了,明明知道我們這一趟到底是來幹什麽的,竟然還不知道來幫我們,實在是太讓人失望了。”

  ??狗子這個時候也是覺得稀奇,但是白隊長不來的話,他也是心中有數,大概能夠猜到理想國現在的情況可能並不是很好。

  ??雖然無論是何部長還是白隊長,都是告訴他們這裏沒有發生什麽異常的狀況,但是想必封國了之後,那裏的情況應該不是很好。

  ??所以白隊長現在才會選擇坐鎮理想國哪裏都不去,狗子當然能夠明白作為白隊長的苦衷,在這個時候自然是要幫白隊長說話的。

  ??不過這個時候狗子在心裏也是相當的擔心,不知道沈教授他們怎麽樣了,還有何部長和自己的那些朋友們,現在到底如何了,他現在在心裏可是非常的明白。

  ??如今短時間內怕是自己回不到公司裏麵去了,這一趟的埃及之行什麽時候能夠結束?就連狗子自己也是說不明白。

  ??所以現在隻能將希望寄托在留守理想國裏的那些人身上,狗子在這個時候知道,很多事想自己是要必須去做的,就算知道最後的結果不好,但是在這個時候仍然要去。

  ??狗子在心裏明白,這也是自己能夠做的事情了,很多時候他恨不得將自己掰成三半,但是實際情況確實自己隻能去做一件事情,即便是這一件事情,他現在也明白自己一定要做好,希望這一次能夠找到小貓,能夠找到小狗,能夠將他們全部都給帶回來。

  ??不過即便如此,在這個時候也屬於心裏有些擔心他,不知道理想國現在到底發生了什麽事情,也不知道理想國這一次的封城到底是為什麽。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