輿論中心
作者:檸檬冰牛奶      更新:2021-02-07 09:22      字數:3413
  “看來我五月份肯定要去戛納一趟了, 不知道有沒有機會被組委會召回到閉幕式去。”

  伊芙一邊瀏覽著網頁,一邊發出感歎聲。

  先前是擔心能不能入圍,現在又開始擔心能不能拿獎。

  基本上有獲獎可能的劇組才會在組委會的暗示下回戛納去, 要不然沒有演員或者導演會在戛納這座小島上麵呆整整兩周時間,幾乎都是短暫出席幾個活動就離開。

  基努在旁邊認真分析道:“今年入圍名單裏麵的女演員實力都很強,要拿影後的難度太低了, 但你們《穆赫蘭道》整個劇組拿獎的概率卻很大。不說最高獎,評委會大獎或者最佳導演、最佳編劇應該有一個才對,故事那麽精彩。”

  電影節的評選其實比奧斯卡更加具有個人主觀性, 奧斯卡因為投票人數上萬,獲獎者就算爆冷,那也是眾望所謂。

  而電影節的評委們總共就八人, 如果他們偏愛某部電影或者某個演員,肯定會力排眾議, 因此總會爆出各種冷門來。

  哪怕曾經是奧斯卡影帝或者影後的演員,到了電影節上麵大多數時候都會被某個在國際上默默無名的演員給掀翻。

  在這裏, 他們不會考慮名氣, 甚至有時候名氣太大反而不會考慮, 而是要把獎交給那些普通演員。

  伊芙在這些入圍電影當中就看到了許多熟悉的身影跟名字,但也有些電影的信息根本不完善,任何地方都查詢不到相關信息,隻知道導演的名字。

  身為製片人之一,不管是自己拿獎還是電影拿獎都是榮譽,她隻希望影片的口碑能夠跟上輩子一樣,那樣自己5%的全版權分成真的是會細水長流, 說不定能覆蓋那架飛機的油費。

  此時網絡上麵關於電影的討論非常多, 地球真的是變成了一個村, 世界各個地方的電影愛好者都匯聚在一起。

  “為什麽有兩部電影還在拍攝就能入圍呢?”

  “柏林電影節太沒意思,還是戛納有看點。”

  “難以置信,這是亞洲電影的入侵!”

  “終於等到了戛納,太想看到這些精彩有趣的電影。”

  “我們英國居然一部電影都沒有?”

  “戛納這是在做什麽,憑什麽那兩部電影可以入圍?就因為導演跟戛納關係好嗎?”

  “很期待今年戛納電影節!”

  “機票已經買好,迫不及待想參加了。”

  大部分網友其實還是比較理智,都在期待今年電影節的舉辦,隻有少數人對這個名單表示質疑跟不滿。

  首先當然是《穆赫蘭道》跟《花樣年華》被群毆,其次就是亞洲電影乃至華語影片遭嫌棄,《花樣年華》兩個雷區都有,被罵得不輕。

  當網友們吵翻了的時候,前線的記者們自然也是一肚子疑問,正好福茂等人即將召開發布會,大家心中的問題自然會在等會兒去尋求答案。

  ……

  喬納森是英國一個普普通通的上班族,跟周圍同事沒事兒喜歡去酒吧喝點小酒不同,他最大的愛好就是宅在家裏看電影,在網絡上麵跟五湖四海的網友們探討電影背後的奧秘。

  相比起《星球大戰》、《007》之類的商業大作,他更加喜歡帶有英國特色的文藝片,比如《四個婚禮一個葬禮》等等,對美國乃至世界其餘地方的藝術電影非常感興趣。

  上個月才結束的柏林電影節都還有許多電影沒有在英國上映,喬納森隻能購買其中少數幾部電影的碟片來解解饞。

  像保羅-托馬斯-安德森導演的《木蘭花》拿到柏林金熊獎,這周英國首映的票已經買好,而另外一部中國電影《我的父親母親》明明讚譽頗高,可上映時間遙遙無期。

  喬納森對異國文化一直都有好感,他很想看看遙遠東方那邊父母一輩的愛情故事,不知道會跟英國有什麽區別。

  誰知道柏林電影節才結束一個月不到,戛納電影節就馬不停蹄公布了提名名單,將柏林電影節身上的目光跟討論全部吸引過來。

  在目前公布的這些電影當中,喬納森其實跟網友們想法都一樣,非常好奇戛納選片委員會的想法,居然將兩部還在拍攝的電影選中,它們何德何能可以在上千部電影中脫穎而出,就因為導演嗎?

  不可否認,他對王家衛的《春-光-乍-泄》很有好感,也覺得大衛-林奇的《雙-峰》、《象人》、《藍絲絨》是難得一見的好片,可這些都算是老本。

  以前的電影很好,不代表現在也好。

  明明戛納可以再等一等,第二批或者第三批入圍名單公布的時候再宣布,這樣就給兩部電影足夠的製作時間,說不定那時候它們就製作完成了呢!

  此刻有些網友已經將這兩部電影的主創人員信息找了出來,可是那麽多演員裏麵,喬納森就隻知道一個伊芙-坎貝爾。

  除了知道她跟大明星的戀愛之外,喬納森最驚訝的是自己竟然看過她的所有作品。

  出道就擔任主演,本身他對恐怖驚悚片不感興趣,可那部《死神來了》卻在網絡的電影愛好者中有口皆碑。架不住朋友們的推薦,他最終還是去市區租了一張碟片來看,這全程看不到反派蹤跡的電影讓他大呼過癮!

  而《移魂女郎》更不用說,三個美女主演的文藝電影可是他的最愛,除了安吉麗娜極其耀眼外,黛西上吊自殺的那個場景讓他記憶頗深。

  嚴格說起來,他並不是伊芙的粉絲,隻是恰好知道有這麽一個人,並且也有一點點好感。

  大衛-林奇跟伊芙-坎貝爾這個合作還是挺有看點的,起碼演技有保證,就看故事跟劇情了。

  “怎麽還不開始啊?希望能有翻譯。”

  喬納森在電腦上麵刷新著聊天室的頁麵,有記者專門在前線發圖文報道,至於視頻直播的話就隻能在法國境內傳播,海外各個國家的直播信號都很繁忙,並不會對準某個發布會。

  BBC官網的這個聊天室使用者並非隻有英國人,還有歐洲其餘國家、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乃至亞洲、南美洲的人。

  他們看不懂法文,隻能等管理員更新英文簡訊。

  此時的戛納藝術總監福茂正在進行記者會,來自全世界的記者都匯聚在這邊,不管自己國家有沒有作品入圍都在此地。

  為什麽亞洲電影入圍的數量那麽多?

  為什麽意大利全軍覆沒?

  為什麽好萊塢電影數量稀少?

  為什麽會選一部數字電影?

  諸如此類的問題讓苦苦等候的網友們倍感無聊,誰關心這些事情啊!

  終於,有法國本土的記者開始為法語電影打抱不平,並且將矛頭對準了《穆赫蘭道》,歐洲文藝電影一直以來的假想敵就是好萊塢,這兩者總是互相碰撞。

  【福茂先生,我們都很好奇,為什麽你會選擇《穆赫蘭道》這部還在拍攝中的電影入圍呢?這標準是基於你跟大衛-林奇先生的私人關係,還是對電影質量的樂觀預期?】

  他們之所以放過王家衛,實在是因為這家夥在整體名氣上麵不如大衛-林奇,同時也因為電影名字都沒有公布。

  喬納森看著聊天室的管理員將這段文字之後,精神瞬間振奮起來。

  跟他狀態相同的網友比比皆是,聊天室內的話語就多了些。

  “終於等到了。”

  “我也很好奇這個問題!”

  “我承認他是個好導演,但這個標準真的有問題。”

  “期待福茂的回答。”

  “這部電影有什麽奇特之處嗎?”

  “你們知道那是好萊塢的一條路嗎?”

  “或許它是一部好電影,可是真的能趕上電影節開幕嗎?”

  “如果趕不上的話,電影節會找其餘影片頂替,還是直接取消?”

  一條又一條的話語在聊天室內鑽出來,大家都等著福茂的解釋。到底是任人唯親還是任人唯賢,總得解釋解釋。

  戛納那邊的發布廳內,福茂絲毫沒有慌張,他用法語不緊不慢地說道:“事實上,《穆赫蘭道》的確還沒有製作完成,但它擁有一個非常有趣的劇本,還有優秀的導演跟演員、製作團隊。我去美國看過他們的拍攝,可能一周內就要進入到後期製作了,時間相對比較充裕。”

  “或許你們並不知道,大衛之前就已經製作、拍攝過一個電視劇版的《穆赫蘭道》了,他們在去年冬天花費了一個月時間拍攝了一集電視劇試播集,可是因為種種原因沒有被預訂。不過伊芙提出了一個很創造性的想法,那就是把這部電視劇變成一部電影,前麵主要劇情都跟試播集一致,本來直接用試播集就可以,不過電視機跟電影院銀幕的攝像機比例不一致,所以需要重新拍攝。”

  “大衛已經製作過一次《穆赫蘭道》的後期,這一次會更加熟練,我看過試播集,那其實是一個非常優秀的故事。很遺憾沒有被拍攝成為電視劇,不過能在電影院裏麵看到的話更好!”

  福茂隻不過是將自己知道的事情統統講出來,他是真的很喜歡《穆赫蘭道》這個故事,很慶幸ABC電視台沒有投資這部電視劇,不然的話就要失去一部優秀的電影。

  當他說完之後,發布廳的記者們一個個都驚呆了,沒想到電影背後竟然隱藏著這樣的內幕,竟然紛紛鼓掌起來!

  任何一部電影的誕生都不會一帆風順,像大衛-林奇跟伊芙-坎貝爾能將一個好故事拯救回來非常不容易。

  現在大家越發期待這部飽經磨難的電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