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章 兩閣一處
作者:會說話的眼鏡      更新:2021-08-17 22:51      字數:2566
  朱標趁熱打鐵,宣布廢除丞相的第二句話,便是關於內閣和軍機處的安排。

  開國時,便沒有衛所製,那所謂的五軍都督府,朱標在全國設五大軍區。

  統一軍隊名稱:大明武策軍。

  朱標在朝堂上,毫不避諱的和武將先商議。

  經過和武將商討,軍區重要的將領,每隔幾年便會由朝廷互相調換一次,重新大洗牌。軍區也可以自己推薦將領,由朝廷考察。

  朱標正式宣布,不管今後會不會遷都,或者遷都去哪裏,已經決定設五大直隸,趁著早朝完善自己之前的改製。

  經過眾武將得舉手表決,朱標結合五大軍區,改東軍督都府,西軍都督府,南軍都督府,北軍都督督府,包括中軍督都府。

  兩大軍校固定為五大軍區輸送新的軍事人才。

  而五大直隸為監察配合五大軍區,負責守衛疆土,又負責攻略大明的周邊。

  各地分別設後勤倉和軍器倉。

  北平府設北直隸,負責北軍區督都府,輻射河北,山東,漠北和東北一帶的武裝力量。

  主要攻遼東等地,高麗,倭島,俄老毛子,漠北,西伯利亞以北。

  雲南改南直隸,負責南軍都督府,統領指揮雲南,貴州,湖南和廣西和廣東各地的武裝兵力,接手之前在沿海的那些水師。掌管新的土地呂宋,交趾等。

  主攻緬甸,東南亞各國,印度等地延伸。

  中直隸設在西安府,負責中軍都督府,掌管統領山西,河南,湖北和四川等各地。負責支援各其他軍區,做好腹地防守。

  隨時為邊軍增兵供糧草。

  東直隸設在南京,負責東軍都督府,接管之前的京軍,掌管統領直隸,浙江,福建和江西等各地的兵力,接管之前的的水師。

  除京軍兵力外,其他的兵力主攻南洋,太平洋,東海,沿著船隊的路線向美洲進發。以琉球為中轉站。

  西軍設直隸在甘肅,負責西軍都督府,管理西部的茶馬商道和貿易安全,河套,西域,北疆,藏等地。兵力多加,繼續往西,包括西蒙和中亞等地。

  所有武將藩王皆不世襲,但隻要出兵,軍功卓著,打下的新土地可以有使用權,封將封後,賞賜領土。

  而藩王,年滿十六歲後,朝廷不再供給錢糧,也不能世襲任何藩王位。

  可以在大明的官方商鋪下做生意經商,可以去礦場,鹽場,織造局,店鋪進行管理。

  年底朝廷會派官員去查賬核算利潤,給管理者分紅,按勞分配。

  也可以開疆辟土。

  比如朱棣是周王,但他的藩王位,孩子不能世襲,十六歲前,朝廷給她錢糧布匹,十六歲後,無論是從軍還是經商,皆可以。

  無論藩王還是將領,如果能打下一個國家,為大明開疆辟土百萬平方公裏,朝廷回給他兩個縣的土地使用權,領事權,經濟自主等權力。

  但必須為朝廷按規定繳納賦稅錢糧。

  而藩王武將可以自治的那兩個縣,子孫後代可世襲,但是不可以買賣轉讓,直道世襲截止,朝廷會收回土地。

  但自治的兩個縣,必須是自己打下,總土地不能超過一百萬畝。

  但是領地內的兵力,家丁必須由朝廷規製人數。政治和軍事上由朝廷進行領導。

  經濟貿易,自由,好好的守著一畝三分地過日子,朝廷便會鼓勵獎賞。

  每年退役的將士,朝廷分配到各皇明衛館,大明郵局,各街道司和鄉裏的村鎮處。還可以去去海外的新國土上作為雇傭。

  為大明犧牲的,家眷都由朝廷統一安置,大明家屬院總有她們的一席之地。

  五大軍區和五大直隸相互依賴著,練兵和統兵的將領,不得在同一個地區超過五年。

  將領和兵配合磨合,火器,後勤等要做到心中有數。

  朱標決定將日月兵符,由沐英在雲南保存一部分,朱標手中保存一部分,另一部分則是交給李文忠保存。

  調兵權歸朝廷。

  朱標單獨保留訓練一支自己的親軍,包括騎兵,步兵,弓弩手和火銃手,炮雷手,共一萬人左右的精兵親軍,為天晏軍。

  隻聽從皇帝調遣,保持以一擋十。

  朱標沒有給百官任何喘口氣的機會。

  宣布旨意。武英殿為軍機處的辦公地點,處理五府軍事。掌控軍令,主管各地武官武將選拔,升降和考核,分配,賞罰,以及兩大軍校的人才培養輸送,各地退役兵士的安排工作。

  並且管理兵部,軍器局,火器營,和國士院的理官對接火器研究的事情。

  設軍機大臣,命徐達,趙雲生和朱棣擔任,執行皇帝下達的作戰命令。

  徐達,公爵,軍機大臣。

  趙雲生,伯爵,軍機大臣。

  朱棣,公爵,軍機大臣。

  設軍機文書兩名,負責畫圖和組織各地山哥測量,修複沙盤和江河湖海模擬假山。

  謹身殿為內閣辦公地點,設三大學士,廢除中書省,直接掌管各部。

  內閣設四大學士,由天晏元年的新狀元容丞弼,特任文淵閣大學士。

  鄭士元,伯爵,任文淵閣大學士,伯爵,刑部尚書,任京城的知府,首輔。

  杜東庭,侯爵,兼任戶部尚書,任文淵閣大學士,左輔,輔佐太子。

  魏守征,侯爵,任文淵閣大學士,右輔,輔佐太子。

  汪廣洋,伯爵,任文淵閣大學士。

  成剛,侯爵,吏部尚書,任文淵閣大學士。

  設內閣文書兩名,整理起草相關文書等雜事,互相監督,由新府學狀元,韓江和劉長林。

  並且與吏部,工部,刑部,戶部,禮部,稅司,海務局,鴻臚寺和國子監,翰林院,宗人府。

  而文華殿,則為國士閣辦公的地點。專門負責處理國士院,明商局,路政局,鹽務局,以及皇明書局,皇家商鋪,礦場,茶場,西北商道等這些事情。

  國士院掌院,陶成道,伯爵。入國士閣大學士。

  醫士方有執,伯爵,國士閣大學士。

  理官,秦玉誌,伯爵,國士閣大學士。

  農官,何青,伯爵,國士閣大學士,退出戶部之職。

  工匠官,雲龍,侯爵,國士閣大學士。

  並負責科技取士以及大明周報和月刊的工作。

  國士閣與內閣和軍機處,不牽扯任何關係,官職權力平等,互不幹涉,三者分別向皇帝奏事。

  兩閣一處的官職,隻由皇帝任免,任免由官員的政績作為為準確的依據。

  都察院由韓宜可擔任,監察文官和五大直隸的政事,不入閣,授正一品。

  軍律處,監察五府武將,軍紀和軍隊,以及貪汙腐化等,不進軍機處,正一品。

  鑒於明朝後期那些教訓,朱標單獨設巡法製度,各府皆設一名巡法,配合相對應的府衙,掌管各府的司法斷案,監察等。

  大明檢查組,每半年前往各地檢查。人員不固定,由朱標隨時抽調百官組合巡查。

  每個府由兩名檢查官進行查賦稅錢糧,司法。

  朱標安排結束,道:“汪廣洋,朕封你為賢文伯,讓你入主內閣為大學士,這比丞相榮耀多了。

  成剛,朕封你為賢廉侯,是希望你今後好好的管理吏治。你們兩不要辜負朕的希望。”

  朱標雖然裁撤中書省,但又給他們甜棗吃,升官加爵。

  因為朱標的決定和宣布快的就像龍卷風。等百官反應過來時,已經塵埃落定,退朝了。

  有幾個官員覺得突然廢除丞相製,一時有些無法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