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9章 北上整頓軍務
作者:會說話的眼鏡      更新:2021-07-30 23:03      字數:3823
  大明洪武七年,因清查年底各街道司,明商局,郵局,幼學,縣學和府學等,原本定好的年初出發北上,推遲到四月初。

  ??河水滔滔,微風拂麵,陽光將河水照的明亮,漁船上時不時傳來幾聲不成調的歌聲,還能聽到百姓哈哈大笑,時而交談,時而高歌。

  ??沿途都是百姓的田地,房屋周圍桃紅柳綠,炊煙嫋嫋。農婦叫罵聲間夾著雞鳴狗吠的聲音。

  ??明黃色的郵局建築,附近的幼學傳來朗朗的讀書聲。

  ??如今的運河和後世的運河有些出入。

  ??運河北抵北平,南至杭州,但航道因沿途河流走向不定,並非直連南北,連貫各地水係,所以方向不定。

  ??朱紅色的快船,速度極快,貼著水麵直上,朱標選的是郵船,載六十人到七十人左右,最底部的貨艙中,是大明南京郵局分局運往北的貨物和信件。

  ??郵船由驛船改裝,這快船被民間稱為魚龍快艇。

  ??大明水運法規定,但凡大明郵局快船出現,河上的商船,漁船和客船,都需要盡快讓出水道,不能有任何阻擋。

  ??三艘魚龍快艇快速的駛過河道北上。

  ??最前麵的快船上,船簾掀開。

  ??一身玄色衣袍,眉清目秀的人走了出來,整個人氣場突出,卓爾不凡。

  ??船兩側十多個布衣男子,腰佩樸刀,立刻單膝跪地:

  ??“參見太子殿下。”

  ??“到哪裏了?”

  ??趙雲生和陸忠上前道:“回稟殿下,船再行二十裏,前方便會進入滄州。”

  ??“讓韓宜可把沿途的地勢,河流走向都畫的仔細些,百姓的生活也要畫下來,如實記錄。”

  ??“要不要通知滄州的軍驛和皇明衛館?”陸忠詢問。

  ??“不必,直抵北平府便可。”

  ??船門簾再掀,一個身著內侍衣服的高挑內侍從艙中走出,唇紅齒白,腰帶紮的細腰欲折,胸前衣服凸起,輪廓鮮明。

  ??雖然是個內侍太監,但眾跟隨都不敢大意,立刻行禮:“參見太子妃。”

  ??徐妙薇走到朱標身前站定,看著朱標,無聲開口:“都怪你。”

  ??“你們退下。”朱標揮袖。

  ??等眾人都退回到船側,朱標扭頭瞧了她一眼,今後自己外出,可都得帶上她,至少命交給她,是放心的。

  ??朱標笑道:“我看到百姓安居樂業,還能放聲大笑,就說明之前做的那些沒有錯。”

  ??“那我穿成這樣……”

  ??“你是內侍,不穿這個,想穿什麽?自江中水雷炸死百姓,我便要自我保護好。你總是要比趙雲生他們更有能力保護我。我若是出意外死了,你便要守寡了。”

  ??徐妙薇聽了,美目一瞪:“有我在,怎麽會。何況我也是願意隨你一起去的。”

  ??說完她一雙纖手緊緊抓著朱標的胳膊,站在他身後。望著遠處的田地,朱標長歎一口氣:“他日大明江山交給我,我便會先去做兩件事情。”

  ??“哪兩件事?”

  ??“繼續推行攤丁入畝,士紳一體納糧,火耗歸公。第二件事便是要廢除殉葬製。

  ??若是我先去了,你們也要告誡後世,繼續推行,隻有解決了百姓的問題,天下才能安定。”

  ??徐妙薇不接他這話,年紀輕輕的說這個晦氣,此次北上,後麵的兩艘船上火銃手,弓弩手,又各自配著刀,都是水師的精兵。

  ??除非軍隊暴動,否則是十拿九穩的安全。

  ??跟來的趙雲生,又是和臨安有意的人,跟著朱標好幾年,上上下下都以他為準,誰敢大意。

  ??三艘船,有不少是運往北方的貨物,還有一些官員從明商局借了不少銀子,買了漕運用的船,南北來往一次,便是千兩銀子的利潤。

  ??原本陸忠覺得該運一門大炮上來,被朱標說太過招搖,太興師動眾,這才作罷。

  ??徐妙薇站在側處,一雙眼睛欣賞著看向遠處的朱標,沉思時,他的眼眸中,有著和年齡不相符的深沉,與眾人不同的感覺,叫人看了便怦然心動。

  ??一副正人君子。

  ??可是一想起他夜裏那些五花八門的姿勢後,唇角不禁綻開一絲羞赧,使她不好意思想起。

  ??運河沿岸,如今除了農田還是空空如也。史上到了永樂年間,這裏每隔不久,就會修建一座天子巡查時居住的行宮。

  ??這是為了天子從北直隸出發去南直隸巡查時的臨時住所,畢竟堂堂天子,不可能隨便就找一處地方住下。

  ??行宮修建,要派將士和各人等照料,每年光是維修費用,便讓人驚歎。

  ??到了明後世皇帝,被製定出的祖宗法製一輩子束縛,隻能在宮中當個皇帝。

  ??原本普天之下,皆是皇帝之江山,但後世的皇帝卻成了籠中的鳥雀。

  ??連大明的土地具體長什麽樣子都不知道,隻有從百官群臣的奏疏中知道一些。

  ??朱標轉過身來,徐妙薇立刻收回視線,收斂嘴角笑意,謙卑的微低著頭。

  ??“走,你隨我好好的說說北平府軍校的事情。”朱標轉身。

  ??“殿下。”徐妙薇答應一聲,轉身跟著進去。

  ??船艙中鋪著毯子,這還是織造局做出來的,中間那裏放著的正是北平府軍校示意圖。

  ??旁邊的是軍隊的編製,當初都是朱標親自擬定,拿給朱皇帝過目之後,才用的。

  ??“拿來。”

  ??朱標習慣這麽使喚內侍,這會兒正是太子威嚴,不但對她沒有任何笑意,還嚴肅起來。

  ??徐妙薇也不惱,恭敬的取過當初的她回京時繪製的圖紙,在朱標麵前展開:

  ??“按殿下的吩咐,每年九月入校的,都會安排去授課,練兵,這些將士都是精挑細選的人才,每三年他們的同職位會互換。”

  ??“我記得主要輸送到了西北和西南一帶?”朱標詢問。

  ??“總共有五大軍區,西南和西北軍力多些。喏,那些名稱我都有詳細記在這裏。”

  ??這幾年都是李文忠在管理著這些事情,但隻要不見兵符,沒有任何人敢擅自整改軍校。

  ??所有的安排肯定都是如當初她記錄的那樣。

  ??五大軍區,分為東西南北中。

  ??統一前綴名:大明武策軍。

  ??大明武策軍東甲師,東乙師和東丙師……

  ??大明武策軍南甲師,南乙師和南丙師……北甲師……

  ??除了京軍外,其他的東西南北各地都有六個師的兵力,各地還在不斷的整頓。

  ??從班到排……團,最後到師,再到大明武策,東西南北四軍區,作為邊軍統帥,由開國武將擔任。

  ??東北有常遇春,西一帶有馮勝和傅友德他們,西南有沐英和鄧愈他們。東南沿海,則是徐達,吳楨還有水師所有兵力,守護沿海。

  ??細分下去,給炮兵團以一千二百人,火銃團,是一千五百人,步兵團和騎兵團都是兩千到三千人。

  ??那些炮,步兵,騎兵,偵查和通政,勤務,工修,醫護,加上車馬,糧草,弓弩,火箭,雷彈和衝鋒,舟橋……

  ??又根據地區,根據兵種,每年不斷的編製人數。

  ??兩個軍校的生源都會直接按照所擅長的,分到各地。

  ??因為都是統一要求的緣故,每隔兩年,五大軍區的武將就會互相調換方向。

  ??朱標曾給他們解釋,說是武將們隔幾年換地方,這樣會讓他們互相熟悉對方所把守的地區。有助於更加熟悉。

  ??這些軍區都在精兵簡將,做到沒有廢兵,廢器,都可以一抵十。

  ??隨後朱標也會把這些弟弟安排過去,讓他們以自己的位置為攻打方向,四麵八方齊進。

  ??至於西洋之地,到時候等藍玉他們回來,再根據情況,隨後繼續安排。

  ??“殿下,喝茶。”陸忠送了茶進來給朱標。

  ??朱標接過,卻發現這茶比貢茶還要好幾分,茶葉更高一籌。揭開茶水蓋兒,水色澄靜,色澤也十分翠綠,淡淡的幽香直入喉嚨,像陽春三月。

  ??“誰送來的?”朱標問道。他這次來可沒帶茶葉。

  ??“這……”

  ??陸忠遲疑,但還是如實說了出來。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