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章 萬裏北商
作者:會說話的眼鏡      更新:2021-07-09 20:02      字數:3761
  說話間,朱標點了燈,屋子被溫潤的色調照滿。桌上放著幾道菜和湯。

  ??沈知否靠在榻邊,一手按著著自己領口,看著朱標道:“哪個敢讓太子暖床,我可受不起。”

  ??看著她捂著領口,秀發散亂的散在脖子前。

  ??朱標以為他已經看習慣了,或者說適應了她的美,不會出現身不由己的情況,沒想到……半個月不見她,似乎又多了幾分魅力。

  ??他自陝西處理白蓮教回來,一直都是睡素的。但還是想要捉弄捉弄她。

  ??在榻邊坐下,扒了幾下她的衣服,頓時露出玉肩,然後停下來笑著道:“那桌上的飯菜?是給誰準備的?”

  ??沈知否咬著唇,賭氣道:“喂野貓的。”

  ??憑自己對她的了解,飯菜又是自己常吃的,肯定是給自己準備的了。

  ??十幾天不見,以她的性子,肯定不會承認。

  ??桌子是國士院做的,中間留著裝碳火的凹槽,上麵蓋鐵蓋,把飯菜放在上麵,一直都是熱的。

  ??侍女進來收拾碗筷時,朱標指著飯菜道:“今晚為何備膳?誰告訴你孤要來。”

  ??這侍女是承乾宮跟來的,便笑了笑道:“回殿下,沒人告訴。其實每晚都有備飯菜,恰巧殿下今晚過來了。”

  ??朱標用過飯,順其自然的躺到裏麵,閉著眼睛道:

  ??“西安府和北平府的國子監和國士院,修建花費了不少銀兩。

  ??這山西明商分局送的賬,他們做的一塌糊塗。等洪武六年,再看看起色。”

  ??“喔,北方的商稅賬簿我已經查過了,沒有問題。”沈知否聲音別扭道。

  ??自從徐達平倭回來,朱標跟徐妙薇,去老朱哪裏,陪著徐達一起用飯的次數也多。

  ??本來處理完奏疏就很久了,再去和常氏商量給在遼東的常遇春多送些軍需。

  ??也就隻能不來明商局了。

  ??“臥槽,那麽多你都做了。”

  ??兩人沉默下來,朱標翻了個身睡覺,想了想,說道:“此事也不能怪我,在文華殿處理完事情,兩個太子妃都要去看看,就隻能委屈你了。”

  ??聽到這話,沈知否這邊更加安靜。

  ??朱標都快要睡著時,感覺後背被輕敲了幾下,他很奇怪:“你這是幹嘛?”

  ??“打你。”

  ??“打?你這跟貓撓一樣。”

  ??“酒坊已經擴充到六十七家,各地的果子收購,都是總掌事的去做的,你總要讓人把今年各鋪的銀錢運回來吧。”

  ??沈知否說了一半,看到朱標沒有回應,翻了個身,卻感覺發絲被壓住,吃痛道:“頭發。”

  ??“那找明商局去運。”

  ??“嗯。”

  ??說話聲音漸漸小去。

  ??奕日。

  ??魏守征頂著兩個黑眼圈,神色疲憊的起身,整理好這次沿海海商的壟斷之事,站在院子。

  ??正巧碰到一起出來的朱標,連忙躬身問好:“殿下。”

  ??“有事與你說。”

  ??魏守征跟上,稟告了海商壟斷海貨的事,經過也細細的告訴了朱標。

  ??沿海百姓隻需要稍微引導,便可以不會餓著,隻要朝廷的政策合理惠民。

  ??洪武二年置的廣東,海北鹽課提舉司,管理粵東,西的鹽務。

  ??粵東管轄十四個鹽場,每年辦鹽,四百多萬餘引。

  ??海北管理十五個鹽場,每年辦鹽二百多萬餘引,每引鹽給鹽工米一石。

  ??售往江西以南,湖南以南,雲南等。

  ??揚州鹽務局,管理南直隸的鹽局,以及山西各地,鹽池鹽湖,鹽井,鹽礦,每年有三千萬多餘引。

  ??售往大明東西南北各府外,其餘的售賣給大明周邊,以安南,高麗和交趾等地最多。

  ??浙江,福建的茶葉,除了運往京城以外,其餘的已經售賣,和大明周邊簽了供貨契約。

  ??江西的瓷器,京城織造局,南直隸織造分局,布匹瓷器,除了供應本土,其餘的售往周邊。

  ??“魏守征,你去把南直隸有頭有臉的商家集合到明商局,孤要跟他們說一說工廠的事。”

  ??“是,臣這就去辦。”

  ??大明瓷器絲綢既然如此受人歡迎,何不稍微加工下,包裝成奢侈品。

  ??明商局的後麵是商會堂,上百把梨花木椅子,擺在兩側。最中間有一把椅子,上麵雕著飛龍。

  ??侍從打掃的一塵不染。

  ??進來的商戶被外麵的錦衣衛搜了身,進來先參拜朱標,行禮問安後,才規矩的坐上自己的位置。

  ??明商局局使坐在兩側,手裏捧著北方商道的名單。

  ??看著黑壓壓的人頭,朱標放下茶盞,聲音醇厚:“今日,孤叫你們來,是為了今年十月,不少去北方做生意的商戶。

  ??眼看就要到年尾,之前明商局告訴你們,去北方做生意,並且紮根十年以上者,朝廷免除你們前兩年的商稅,此事屬實。”

  ??真的免除兩年的商稅!

  ??一部分沒有去北方的商人,聽到這話有些後悔。

  ??對於他們來說,朝廷的商稅都是按照他們的盈收來抽稅,每次交稅都疼的發顫。

  ??有一部分,把自己在江南的生意轉移到陝西,甘肅,北平,山東各地的,十分高興。

  ??你們這群老滑頭,不給你們甜頭,你們是不幹事啊……朱標習慣性的嘀咕。

  ??氣氛肅穆,眾商家端正的坐在下方,聆聽著。

  ??朱標揮手,示意明商局局使開始讀規定,規定中,句句都充滿了為商人謀利,為北方發展做出貢獻的情懷,豪言。

  ??一個為國為民的太子,被宣揚的淋漓盡致。

  ??太子是個好太子啊,這些去北方經商的福利,才是最能打動他們心思的。

  ??“天下各地,皆有利。沒有賺不來錢的商人,隻有目光短淺的愚蠢之夫。

  ??凡是生意做到北方的,大明郵局為你們減免三成費用。

  ??朝廷為你們免去兩年商稅。

  ??貨物可在大明鄰國售賣。

  ??必須是在北方經商者,最少經商十年,方可在明商局登記。能做到的舉手。孤看看都有誰?”

  ??眾人你看我,我看你,這事不能拒絕啊,得給太子麵子,且在北方經營分行,似乎不是壞事。

  ??“下個月就是洪武六年,從六年往後,你們這些小門小戶店鋪,都要合並一起,選出商會會長,統一打理生意。年尾按照你們的本錢分發利潤。”

  ??眾商記得之前太子就說過,他們小店鋪小作坊都集中到一起,成為大廠。

  ??“還有一事,凡是與朝廷合夥的沈家,黃家,陶家,田家,今後你們的布匹絲綢,瓷器,茶葉,會有明商局為你們統一規劃,商品貨物的包裝,裝箱,印製。

  ??與鄰國貿易往來的貨物都要寫上大明製造。把瓷器,絲綢,茶葉做成奢侈之物,提高價格。

  ??禮盒,箱子,都有明商局的製造廠為你們製造,你們隻需要付清包裝費用,便可簽訂契約,明商局的製造廠,按時送貨。”

  ??明商局局使點頭,這個製造廠都是倭島的一些俘虜在勞作,在郊區近山的地方,他們每人一道工序。

  ??製造廠中有官兵巡邏守衛,大門口盤查森嚴。印刷和造紙的最新技術,都是國士院提供的。

  ??眾商思索,這事到底值不值。

  ??但他們哪裏有猶豫的,之前猶豫不決,黃家,陶家,田家這兩年富的流油。

  ??沈家的大小姐還入了宮。

  ??這麽好的事情,都是他們猶豫不決才錯過的。

  ??他們小商戶合並,生意往北方遷移一部分也不是壞事。要是聽了朝廷的安排,還可以往大明周邊售賣貨物,盈利更大。

  ??北方國子監,國士院,甚至明商分局都有了,隻需要往北方注入活水,有了頻繁的生意往來。因地製宜,總會慢慢跟上南方。

  ??北方萬裏皆商,印有大明製造的瓷器布匹盒子,售往天下,成為現實。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