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章 黃河之議
作者:會說話的眼鏡      更新:2021-07-04 18:54      字數:3346
  陸續回宮,宮道隻剩下朱標跟沈知否,兩人說著事情。

  ??“殿下放心他出海,此人看起來倒有才學。隻是眼神,讓人感覺不舒服。”

  ??不舒服就對了,這家夥有反社會人格,喜歡做些事情來證明自己的價值,把他送出海,好好的去造反。

  ??“有藍玉在,此事可行。”朱標胸有成竹。

  ??二人正說話間,幾個侍女整齊走過,看到太子殿下,立刻停下參拜見禮。

  ??看朱標心情好,沈知否便提了之前的事:“你答應我,明日可以去明商局。”

  ??“噢,我有嗎?”朱標擺出一副自己從沒說過的樣子,又含笑擺擺手,道:“你別這樣看著我,好像孤拋棄了你似的,明日你去。”

  ??次日早朝要商議關於山西大旱的內容,朱標坐在文華殿中思考旱災的事情,畢竟奏疏裏麵都是山西各地的旱情。

  ??自直道修建,朝廷收到各地的消息早就便捷很多,去年冬天天氣異常,今年幹旱也是有預兆。

  ??第二日,晨雞報曉,奉天殿大門緩緩推開,朱皇帝高坐於奉天殿上,看著眾人:“山西幹旱,爾等可有提議,跟咱說說。”

  ??殿中安靜一瞬,汪廣洋身為丞相,首先開口:“臣以為,山西的賑災倉該立刻開啟,為百姓放糧。”

  ??以胡惟庸為首,塗節等人眼刀子嗖嗖往丞相汪廣洋身上紮。

  ??塗節首先開口,一聲冷笑後斥責道:“賑災倉的糧食有限,難不成汪相打算全靠賑災倉?就想把碩大的山西百姓救過來?豈不是太死板了些。”

  ??汪廣洋也不是豆腐,他能坐到這丞相上,自然也是有自己的原因的。

  ??禦史大夫陳寧倒了,塗節跟著胡惟庸在這裏蹦躂,別看他們在大殿這般爭鋒,平時在中書省,更是明目張膽,超出一般人想象。

  ??今日,他們在大殿上還收斂了好多。

  ??旱災一事,除了戶部撥銀,剩下的就是文武百官在一起商量討論如何使百姓度過難關。

  ??至於他們在這裏,夾槍帶炮的進行黨爭,令朱元璋同誌很是苦惱煩躁。

  ??“住嘴。咱今兒讓你們說的事是黃河,是山西,不想聽你們如娘們兒一般嘰歪。”老朱瞪了眼汪廣洋和塗節,胡惟庸他們。

  ??要是再任他們叨叨下去,今兒就別想說事了,山西旱一天,百姓就不知道有多少人會挨不過去。

  ??拖一天,未知風險也就翻了一番。

  ??工部尚書出列上前,附身一拜老朱,道:

  ??“陛下,臣身為工部尚書,有一事想稟奏陛下,以史為鑒,以都江堰為例,可為山西修疏通河道,攔截泥沙,分洪抗旱之工事。”

  ??明朝萬曆年間,以張居正為首的江陵黨中,有一名實幹官員善於治河,對明後期的黃河治理影響巨大,他的名字叫做潘季馴。

  ??潘季馴理河道前後持續二十七年,發明“束水衝沙法”。

  ??束水衝沙法,就是采用收緊河道,利用水的衝力,衝擊河床底部泥沙,達到清淤防洪的目的。

  ??德國河工專家恩格斯,對潘季馴歎服:潘氏分清遙堤之用,為防潰,而縷堤之用為束水,為治導河流的一種方法,此點非常合理。

  ??這次邊賑災,還可以趁著河道水流減小,以潘季馴的法子,總結經驗,治理黃河河道。

  ??不等朱標說話,旁邊的禦史韓宜可,道:“此事可以為議,隻不過如今該將重心放在旱災之上。”

  ??老朱點頭,工部尚書提議是很好的,但目前最要緊的是抗旱,為山西百姓賑災。

  ??“你們怎麽看?”老朱看了眼朱標和朱樉他們兄弟四個。示意大家都說一說。

  ??“兒臣以為,此事該立刻開賑災倉。”朱樉答道。

  ??賑災倉一直沒有開,考慮到旱災持續,提早開倉,隻會引起後麵的糧荒和不必要的風險。

  ??“父皇,兒臣以為,此刻應立即通知山西開賑災倉放糧。另外放糧的同時,要派軍士維持持續,防止冒領和多領。”

  ??“另外還有一事,兒臣要提前說一說。”

  ??朱標把關於蝗災的事,細細說了說。

  ??蝗災伴隨幹旱而生。

  ??幹旱的環境對蝗蟲的繁殖、生長發育和存活有許多益處。蝗蟲將卵產在土壤中。

  ??土壤比較堅實,含水量在10%~20%時最適合它們產卵。

  ??這些條件使蝗蟲大量繁殖,迅速生長,在幹旱年份,由於水位下降,土壤變得比較堅實,含水量降低,且地麵植被稀疏,蝗蟲產卵數大為增加。

  ??多的時候可達每平方米土中產卵4000~5000個卵塊,每個卵塊中有50~80粒卵,即每平方米有20萬~40萬粒卵。

  ??為蝗蟲提供了更多適合產卵的場所。幹旱環境生長的植物含水量較低,蝗蟲以此為食,生長的也更加快,生殖力較高。

  ??對於蝗蟲,朱標用眾臣能聽懂的方式揉碎掰開給他們講。

  ??眾臣竊竊私語,議論此事。

  ??“賑災一事刻不容緩。咱決定親自去山西看一看。”老朱對著百官緩緩說道。

  ??“不可啊,陛下。”周觀政立即阻止:“山西大旱,風險未知,朝中不可一日無主。”

  ??“誰說沒有主?”朱皇帝看了眼朱標:“咱不在,這太子呢,便可全權代之。”

  ??對於老朱來說,他心裏對朱標監國一事,可是十分放心。

  ??老朱這是要去山西,朱標第一反應過來,他這也真是太放心自己了。

  ??“朱標,咱不在的日子,朝中所有大事小事都送到文華殿,你有意見沒有?”

  ??我這哪裏敢有意見。要是我吐槽奏疏太多,那不就是砸自己的飯碗子。朱標腹誹結束,道:“父皇交代的事,兒臣自當盡心盡力。”

  ??“嗯,秦王朱樉,晉王朱棡,韓宜可,鄧愈,隨咱去山西。”老朱很快點兵結束。

  ??快到讓人懷疑,他是不是早就想好了這事。

  ??老朱一走,全朝上下的雞毛蒜皮和大小事務都是自己的。

  ??剛才被老朱罵過的塗節和胡惟庸這會兒毫無脾氣,也沒有對老朱去山西這事發表意見。

  ??吏部尚書道:“陛下此去山西恐怕得好些日子,臣想關於刑部職位人員一事,提些看法。”

  ??老朱轉過身來。

  ??刑部一時之間沒有找到合適的吏治人選,開濟還戴罪在刑部尚書的位子上幹著,隨後有了合適之人選,便會將開濟收押大牢。

  ??吏部尚書這麽說,難道是他有合適人選,但朱標看老朱沒有吭聲後,他也沒有吭聲。

  ??吏部尚書又道:“臣以為,楊憲適合刑部尚書之職。”

  ??楊憲,他現在一心想到丞相的位子上玩玩,不喜歡刑部,再說楊憲手段殘酷,放到刑部,不知會多多少酷刑。

  ??想了想朱標道:“楊憲正在治理荒無人煙的黃河故道,兒臣以為這事情過幾日再說。”

  ??胡惟庸忙道:“太子殿下說的有理。”

  ??從表麵看,胡惟庸是幫朱標說話,實際是他不希望楊憲回來。

  ??老朱沒有說話,這意思是他讓朱標安排。朱標畢竟希望胡惟庸再瘋狂些,留下把柄。

  ??吏部尚書看沒人回應,識趣的進了隊列。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