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聰明的馬皇後
作者:會說話的眼鏡      更新:2021-06-30 18:16      字數:3558
  昨晚大雨,早上宮院裏打壞不少樹枝,兩缸土豆倒是完好無損。

  ??常氏讓宮女喂了那兩條狗,指著樹咳嗽道:“殿下,好好的樹,突然斷了兩條枝幹,怪可惜的。”

  ??朱標正好站在台階上,看了眼樹說道:“看起來是樹枝,可實際多餘還吸收養分,斷了是好事。”

  ??宮女送來早膳,常氏問朱標去文華殿還是在這裏用膳,朱標說留下來一起吃。

  ??於是便一同坐下,常美榮倒是高興的很,能一起用膳她也是很滿足的。

  ??“往後忙,孤不在。太子妃就去把徐太子妃一起叫過來,過些日子等沈選侍進宮,你幫孤好好的照顧她們。”

  ??常氏斟了杯茶,道:“臣妾自當盡心盡力,不讓殿下分心。會和睦相處的。”

  ??希望你們這三條魚能一起好好的相處,孤的魚兒一定要和睦。

  ??“那王奉儀?”常氏問道。

  ??這條魚像食人魚,還是不要到我的魚塘來,畢竟自己殺了她的哥哥,她要是傷了我的三條魚和魚崽子,就不好了。

  ??自己很清醒的,老朱拿到了傳國玉璽,承諾她衣食無憂。各有所圖。

  ??“該給她們用的吃的,按規矩給就行。王奉儀帶著草原的野氣,除了妙薇可抵抗她,你和沈選侍跟她都相處不來,今後不要一起,記著把熾兒帶好,沒事時去母後那裏多陪陪她。”

  ??常美榮聞言,先是一怔隨即便輕笑起來。身在宮中,有些事情還是需要小心的。

  ??中書省。

  ??禦史大夫陳寧想了想說道:“這個消息不假,陛下讓汪廣洋回京,任丞相。”

  ??“你確定?這事可不能胡亂的猜測,萬一消息不實?”中丞塗節在旁道:“此事若是真的,那我們也是沒有法子啊。陛下的意見,誰又敢左右。”

  ??要知道,自劉伯溫和楊憲不在京城,汪廣洋在陝西,滿朝文武猜下來,也是胡惟庸,但昨天卻聽說陛下有意任汪廣洋為相,已經派人去將他召回。

  ??胡惟庸激動的道:“聽說是太子推薦的汪廣洋,我素來都很注意和東宮交好,為何是汪廣洋,我胡某人哪裏不如他。”

  ??幾個人站在衙口說話。

  ??監察禦史韓宜可,正按例巡視官員。看見陳寧,胡惟庸,塗節三人站在那裏閑聊長歎,言語之間在議論東宮太子和航海一事。

  ??要知道這三人借著陛下對他們寵愛幾分,做事肆無忌憚,辦理公務的時間也在這裏懶散,此事他必然要去彈劾。

  ??隨即從拐角離開,進宮麵聖。

  ??……

  ??“回陛下,陳寧,胡惟庸,塗節三人目無紀法,不理公務,平日裏囂張跋扈,拉派結黨。”韓宜可如實稟報。

  ??朱皇帝臉色有些不好看,正盯著韓宜可時,於一進來通報:

  ??“陛下,禦史大夫陳寧,中丞塗節求見,說有事稟告陛下。”

  ??說曹操,曹操就到。今兒是什麽日子,都忘咱這宮裏竄。老朱麵色平靜:“讓他們進來。”

  ??陳寧和塗節進來時,看到屋子裏的韓宜可,當下微愣,幾人互相對視一眼。

  ??“陳寧,塗節。今日清早你們兩人在哪裏?和誰說過話?”老朱笑著問道。

  ??皇帝陛下突然問這話,按照陳寧往常的經驗,絕對是已經知道他們幹了什麽,見了誰。還是如實說吧。

  ??塗節不這樣想,肯定是陛下又在詐他們。

  ??“在衙門。”

  ??“在衙門和……”

  ??陳寧說到一半,聽到塗節簡短的幾個字,也立即止住。

  ??“韓禦史說你們與胡惟庸在衙門口閑聊,不理公務,在朝中拉黨結派,可有此事?”

  ??“回陛下,絕無此事,韓宜可這個浙黨在……”塗節一時激動,口不擇言。

  ??“塗節!大明朝廷何時出了個浙黨?就因為韓宜可浙江山陰人。你們就擅自劃分?這事咱好好問你。”

  ??陳寧看不對,連忙圓場,想和稀泥:“陛下不知,臣等苦啊。這個韓宜可為了自己有政績,便每天到處彈劾,他……”

  ??韓宜可道:“陛下,臣聽的清清楚楚,他們三人在閑聊,且在議論太子殿下和航海一事。臣隻是履行自己該做的事,並未假公濟私。”

  ??老朱霍然而起,腳底下是被打碎的茶盞。碧色的茶水順著禦案滴在地上,浸濕了地磚。

  ??宮道上隨處可見清掃殘枝落葉的內侍,朱標帶著兩個小黃門向文華殿而去。

  ??過去時,文華殿早就堆滿了奏疏,其中有一份是毛驤和劉穀雨查到的廬州府事件,上次廬州府官員虛報郵局數目。

  ??朱標很快批改,照例放到給老朱檢查的那一摞裏。

  ??門外蹬蹬響起腳步聲。小黃門立刻出去看。

  ??“夏元吉?一早就來蹭飯?”

  ??人家蹭網蹭空調,蹭美女。你這夏老摳總是蹭飯。朱標繼續批改奏疏。

  ??“太子爺,皇後娘娘讓我過來告訴您,禦史大夫陳寧,中丞塗節大清早就進宮麵聖,反對航海,陛下很生氣,娘娘讓您過去。”

  ??“好,孤知道了。”

  ??夏元吉說完,離開文華殿。

  ??禦史大夫陳寧,貌似老朱挺喜歡他,但他卻是鐵杆胡黨,在蘇州征收賦稅時,手段殘忍,經常用烙鐵燒人,百姓送外號陳烙鐵。

  ??如果隻有禦史大夫陳寧,朱標倒不會覺得是胡黨,但這還加個中丞塗節。

  ??兩人板上釘釘的胡爪子。

  ??胡惟庸昨天的奏疏沒有起到什麽效果,但是朝中還是有人不滿航海的。

  ??如今這個時代,總有人不喜歡新的事物,他們認為這是逆天。這跟造反沒什麽兩樣。

  ??朱標前些日子在早朝時,看起來所有問題都解決了,但那個耗費百萬兩出海,朝野上下,有幾個人並不滿意。

  ??但具體的他又不知道是誰,就心裏隱約感覺有事發生。沒想到今天就進宮反對了。

  ??自己也不指望所有人都讚同他的事,隻不過朝野有人反對,基本得有個交代,堵住他們的嘴。

  ??朱標到底沒做什麽,因為他在去見老朱的路上,就被馬皇後半路上給攔住了。

  ??得到陳寧和塗節反對自己航海的消息時,朱標心裏第一時間是在想怎麽反擊。

  ??這會兒冷靜下來,聽馬皇後細細說緣故。

  ??“……事情就是這樣,韓宜可彈劾陳寧塗節兩人,爭執時說了航海與浙黨,你父皇生氣,要把他們三人拉下去杖刑。我正好在側殿,便去了乾清宮阻攔。”

  ??馬皇後就是這樣,總是在緊要關頭,老朱氣過頭時,出來給他打一針鎮定劑。

  ??“韓宜可做事剛正,跟鄭士元兩人出了名的名臣,陳寧和塗節受你父皇寵愛,這兩人花言巧語,做事手段殘酷,但不至死。”

  ??馬皇後以為,如果老朱今天罰了他們幾個,那真正為朝廷做事的禦史就會失望,覺得陛下聽信這些佞臣。

  ??至於陳寧和塗節,他們兩人今日的奏疏本就是關於反對太子從國庫拿銀籌備航海,勞民傷財,好大喜功這些內容。

  ??要是為此受到懲罰,那陳寧和塗節兩人就可以因為航海一事大作文章,引導朝野風向。

  ??原本的好事反而變壞事。

  ??“這件事我跟你爹自然都是支持你的,朝中多數大臣都讚同這次航海,上次早朝你做的很好。你們父子兩不必因為他們幾個人,而落人口實。銀兩的事,到時從國庫裏出也是應該,這是好事。隻是名義上就得做的好看些。”

  ??見馬皇後這麽說,朱標便點點頭,馬皇後這是把最後的功勞人情給他:“那兒臣過去勸下父皇。”

  ??“去吧,娘去見陳迪,說說沈家的事。”馬皇後說完離開。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