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和老朱論南北
作者:會說話的眼鏡      更新:2021-06-26 10:32      字數:3524
  武英殿佩刀的站殿武士,在殿門口站定,見朱標過來,立即上前對朱標見禮:“太子殿下。”

  ??朱標隱約聽到孩童稚嫩的聲音從殿裏傳來,像是自己的那個小崽子,眼神詢問武士。

  ??“稟殿下,是陛下跟小皇孫在裏麵小樂。”

  ??“這孩子挺耽誤事情。”

  ??朱元璋隱約聽到門口有說話的聲音,離開禦案,彎腰扶著個小短腿從殿裏走出來,慢慢的帶他踱步到門口。

  ??聽見朱標說孩子耽誤事情這句話,朱皇帝如劍的眉毛登時豎了起來,但還是耐心的把小短腿慢慢帶出來。

  ??後麵跟著吏部尚書。

  ??朱標剛和殿前武士說完話,忽地一眼瞥見老朱靜靜地蹲在殿門口那塊,正一手扶著朱允熾的腰,一手抓著胳膊。

  ??不由嚇了一跳,連忙上前問著道:“爹……”

  ??朱允熾看看朱元璋,對著朱標童聲童氣的學著喊了句:“爹。”

  ??說咱孫子礙事,咱看你小子才礙事,老朱冷冷的掃他一眼:“跟咱進來。”

  ??吏部尚書對他見了禮,隨後出了武英殿。

  ??朱標忐忑的跟在後邊,自己可有那句話說錯,老朱這眼神像是自己摘了他的桃子。

  ??回到殿內,老朱坐在他的椅子上,把朱允熾放在禦案前,輕聲細語的,眼睛瞥向朱標:“你方才說誰耽誤事情?什麽意思,說來給咱聽聽。”

  ??當然是你懷裏這個孩子耽擱事情,朱標心說。但他還是撒了個善意的謊言:“噢,我是說夏元吉這孩子挺耽擱事情。”

  ??你覺得咱會信,老朱眼神裏表達著自己聽到了,不過他不想因為這話追究,淡淡道:“怎麽了,胡惟庸的奏疏咱看了。”

  ??“那爹的意思?”

  ??“你該如何,就如何,銀子國庫裏也是有的,去年光這錢鈔就有一千多萬,織造局和明商局貢獻的占了大頭。”

  ??還是親爹好啊。

  ??“剛才吏部尚書來做什麽?”

  ??“咱跟他說說事,你看上次陝西那六州三十一縣,被你抓了好些個犯事的,空缺還在。朝中南北朝臣失衡。”

  ??朱標自然知道,這幾年科舉之中,並沒有考官徇私舞弊,北方舉子不如南方舉子,也是有原因的。

  ??北方先後被金人歌元人統治近百年,不習教化,戰爭當時又偏於北方,戰火連年,對科考之事十分不熟。

  ??老朱不想失去北方民心,也不想造成浙黨和淮西黨一頭獨大的朝廷局麵。

  ??“大明開國數載,但北方的士子總處於觀望,落敗的不止是文章詩禮,還有百姓對朝廷的民心。太難收複了。”

  ??時間久了,咱的大明被兩黨控製著,成了南方的大明,就相當於自己把大明半壁江山給砍了,丟在長江以北。

  ??長此以往,失望變失心,這次北方百姓被教徒蠱惑,就是有著大原因,再有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還得了?

  ??“咱父子不得不考慮怎樣讓北方經濟,文章禮教,跟江南持平,大明隻有南北齊全,才能一統大明江山。若差距越來越大,必然會天無寧日。”

  ??“國士院今年錄取的,有不少都是北方的匠士,他們受元的工匠熏陶,這一點倒很好。但杯水救不了大火。

  ??聽聞海外有番薯,北方種土豆和番薯也會提高,另外兒臣已經讓國士院和國子監對北方傾斜。

  ??江南經濟文化發達,培養的學子就多,而且每次考試,出試題的就是江南才子,這些人,出題的考試範圍,要求,出題,慣性使然,自然會出現南多北少。但這些都是無心之舉。”

  ??科舉,科技的目的是什麽。

  ??是籠絡挑選天下有才之人,為朝廷效力,如果因為這種,反而引起南北不均,長此以往,反而會挑起南北對立根源。

  ??大明江山不分南北,天下漢人是一家。隻有合作起來,才能將大明疆土開闊萬裏。

  ??老朱能有這種考慮,以及提前預示,他是明智的,正確的。

  ??“你認為呢?”

  ??“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朱標說完看了老朱一眼。

  ??“兒臣希望能在北方多建織造分局,北方的羊毛,棉花。牛羊馬匹皆可為。因地製宜,選取合適北方的農作物。”

  ??“可以尋礦藏,多加開設冶煉廠,北方的幼學,中學,府學這些都要多加以重視,進行扶持。”

  ??老朱笑了笑:“你若是敢勸咱憑科舉科技來分南北,咱會覺得你隻能做個合格的儒生,而不是皇帝。”

  ??“不過咱聽你一番話,能夠將南北長處說出來,咱很滿意。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朱標點頭:“對,不能因為那一方薄弱就放棄,薄弱之地,更該多費心思去提攜。”

  ??“咱們和百官不同,他們操持的是一方。咱們操持的是整個大明萬裏疆土,千萬子民。”

  ??朱標頓了頓,提出為北方傳授新型織機,以及國士院研究的鋼鐵冶煉。

  ??“兒臣以為,該讓醫士將最新的醫術帶去北方各府,廣授給有醫心醫德之人。”

  ??兩人討論的入迷,已然沒有發現天外黑雲密布,驚雷響起。

  ??“標兒,快下雨了,你帶熾兒先回去吧。”老朱看了眼外麵,催促朱標回去。

  ??朱標將朱允熾帶著,幾個內侍跟在身後,向東宮而去。

  ??回到長樂殿不久,雨點子就砸下來,大雨如傾盆。

  ??乳娘把孩子抱走,朱標簡單的說了幾句,意思是忙碌時,不能讓孩子過去打擾。

  ??常氏走過來幫朱標脫下外袍說道:“於一過來抱走的,臣妾下次會注意的。”

  ??侍女送了飯菜,朱標吃了口說道:“東宮膳局這菜真是……”

  ??“不好吃麽。”

  ??“還好,有些百姓連這些飯菜都吃不到啊。”朱標歎了口氣,端起碗開始吃飯。

  ??大雨漂泊,天黑的快。

  ??有人歡笑,有人悲哀。

  ??咚!咚!咚!

  ??刑部,登聞鼓急促的響起來。

  ??鼓聲和大雨夾在一起,傳出老遠。

  ??刑部大門咯吱打開,裏麵露出來腦袋,看著中年人和那年輕人問道:“哎,敲什麽呢,也不看看這時辰。”

  ??“官爺,我們是來告禦狀的,我家大兒子丟失數月。”

  ??“你們哪裏的?”

  ??“小人蘇州府昆山縣人氏。”

  ??值班的衙役揮手道:“你眼瞎,雨這麽大,再說這兩日休沐,過幾天再來。”

  ??“哎,官爺,您通融下。”中年人把一包碎銀子遞給值班的衙役。

  ??衙役放手裏掂了掂,塞進懷裏道:“這位大叔,這會兒除了值夜的人,都回去了,您明兒再來吧。”

  ??刑部大門關上,留下中年人和那年輕人走入雨裏。

  ??“爹,我餓,可我們沒錢了。”

  ??“沒事,爹帶你找個破廟,明兒再去衙門,我不信你哥還能平白無奇失蹤了。”

  ??兩人變賣了所有家產。從蘇州府昆山縣到了京城。

  ??半夜裏,中年人發現自己小兒子發燒,他用破罐接了些雨水,用幹燥的朽木點燃,燒了熱水。

  ??取出懷裏剩的幹餅,蘸了熱水給年輕人吃下去。

  ??中年人摸了摸兒子的頭,跪在破廟外嚎啕大哭起來:“你這是不給我們窮人留活路啊。”

  ??雷聲轟隆隆,大雨依舊下。第二天清晨,雨過天晴。京城裏人來人往,又是一片熱鬧繁華。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