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預言明年
作者:會說話的眼鏡      更新:2021-05-20 21:38      字數:2272
  “漢代時,那些煤泥會用來做成煤餅,我們自然可以效仿,還可在中間留孔。”朱標提起毛筆在紙上畫出蜂窩煤的形狀對眾人道。

  老朱一雙眼睛盯著蜂窩煤,用指頭撓了撓下巴:“咱看這個像帶孔的燒餅。”

  朱標:“…………”

  燒餅就燒餅吧,朱標也不去辯解什麽,隻希望能夠讓惜薪司按照這個去把煤粉利用起來。

  李善長看著這個好多孔的燒餅圖,心裏打著鼓,自己府上下人把好多煤粉都丟了,這要是被陛下知道自己浪費,又得給自己上小課。

  朱標讓於一把自己重新畫的蜂窩煤帶去惜薪司,並且提倡大家用煤粉做煤餅用。隻需要用煤末、碳化鋸木屑、石灰、紅(黃)泥、木炭粉等混合物基料,由工匠做個模具出來,進行製作。

  “標兒,這是誰告訴你的?”老朱最了解自己兒子,漢朝確實有煤餅,隻不過自己都忘了,他倒是記性好的很。

  “父皇,兒臣是多讀書,史書中什麽都有。”朱標回答。

  兵部尚書心裏不屑,太子這是不務正業啊,研究煤球做什麽,直接發薪炭銀多好。

  這下好了,煤粉也得拿起來利用上,指望朝廷補貼薪炭銀的想法要泡湯了。

  看了看外麵陰沉的天,朱標趁著李善長和其他官員都在,指著天氣說道:“今年的冬天有些詭異的寒冷,旱了半個冬天,臨近年關更冷了,實在怪異,明年最好提前準備些東西。”

  “殿下,為何要提前準備,隻是冬旱而已,又與明年何幹。”戶部尚書奇怪。

  正在這時候,外麵轟隆隆的響起了滾雷,幾道閃電像把天空撕開了口子。

  老朱怔怔的聽著雷聲半晌,虎眼盯著眾人:“這雷聲,大冬天的打雷?去問司天監,這是怎麽回事。”

  旁邊一直如隱形的禦史周觀政淡淡道:“陛下,臣覺得隻是冬日打雷而已,沒必要如此小題大做,況且冬天寒冷幹旱是常事。”現在的大事還是以鄰國關係為主。徐大將軍還在伐倭。”

  “冬天打雷,不是好事。”老朱變得憂心起來:“難道是咱哪裏做的不好?”

  李善長搖搖頭,並不讚同老朱的這個說法:“這幾年來,陛下勵精圖治,民生安定,再加上太子殿下的輔助,大明各地都在慢慢的恢複呢,全國各地的百姓,這兩年都有足夠的餘糧,陛下做的很好。”

  聽著大家說話,朱標並沒有說什麽,今年冬天久旱幹冷,明年不是澇災就是旱災,南澇北旱,南旱北澇都會有可能。

  朱標覺得有必要去司天監好好查下曆年來關於氣候的記載,以及冰層的厚度。

  天氣旱或者寒冷,對南北的農業也會影響很大,或許會出現絕收和欠收的問題。

  對於自己的判斷,朱標一直都覺得不會錯,好在各地都有賑災防旱澇的救災儲備,糧食薪柴都有足夠的,有些地方儲藏的糧食都長了蟲子。

  朱標道:“兒臣以為,這是打雷下雨正常現象,但冬日打雷,還是需要讓司天監看看明年如何,有個準備最好。”

  “太子殿下的意思是,明年可能會有澇災或者旱災?”旁邊的戶部尚書問道,他是最頭疼這個。

  朱皇帝一直都沒說話,皺著眉頭沉思,過了半晌,才對朱標看了眼說道:“你的意思是,明年不會是個好年景?”

  “兒臣可以肯定,明年不會是個好年景,還請父皇早早的下令各地準備好糧食等,以免到時候莊稼絕收欠收,百姓災荒。”到時候必定屍橫遍野。”

  禦史周觀政對朱標這種說法很是不滿,周清平日裏讓那些言官對太子有求必應,聽話的像狗。

  可他不會,周觀政直言不諱的說道:“太子殿下,臣鬥膽,想問太子殿下憑什麽認為明年一定不是好年景。”

  “孤憑借今年冬天的異常,可以斷定。”朱標轉頭看向周觀政:“你不要和孤強,今年尾還是做好糧食準備。

  父皇,兒臣以為該派人去各地的賑災儲備倉,清查下存糧儲備,如果有不足的,立刻調糧補上。”

  老朱良久後道:“不論明年光景到底如何,缺糧的儲備倉該把糧食調夠補上。

  西北,西南,東北,等各地的邊軍糧草,立即派人送去補給,保證萬無一失,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

  周觀政平日裏和周清是不太對付的,周清帶著一眾言官擁護太子殿下,但他卻能出言警示陛下。

  想當初陛下要召人進宮唱戲聽曲兒,被自己彈劾後,硬生生的聽話,不聽戲了。

  老朱看了眼周觀政,又看了眼朱標,冬日打雷確實不是好事。不怕一萬,就怕萬一,早早的儲備糧食也有好處。

  這個周觀政平日裏總是壓著自己,今兒怎麽也得做自己想要去做的事,讓他知道,自己才是那個掌握大權的:“打雷屬異事,咱認為明年多準備是好事。”

  “陛下……”周觀政還想出言。

  “行了,別叨叨這事了,咱還有一大堆事情要處理,李相和戶部尚書留下,其餘的人回去吧。”

  老朱打發其他人回去,和李善長他們商量年末的事。

  “咱聽說還有人凍死,李相你知道這回事兒吧。”老朱把一道奏疏遞給他:“今年確實冷,各地有凍死的人。”

  “陛下,零零落落下來也隻有有幾個,這件事臣早就知道,隻覺得是小事,就沒有告訴陛下。誰知他們的奏疏上到陛下這裏來了。”李善長如實答道。

  “咱就希望,這天子一個人也不要凍死餓死,都好好的過日子,這樣天下才安穩。”老朱用朱筆在那奏疏上圈了圈:“對民間收郵差的名額還差多少,從軍中退下來的,可以分到各地皇明衛館去,把郵差的名額給百姓留些,朝廷扶持扶持。”

  戶部尚書勸道:“這郵差的俸祿都是朝廷管著,這民間招收郵差的話,也是半個官家人,民間的參差不齊,臣以為還是嚴格些,保證郵差的……”

  朱標道:“戶部尚書的擔心是對的,但孤已經讓明商局和郵局官員在招收民間郵差時,審核過他們的經曆,都是普通百姓,沒有什麽問題的。”

  “那海務局不是在招水手?標兒你看看能不能招收些民間的。讓身家清白的百姓都有個生計。朝廷能解決些,是一些。”老朱說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