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太子布衣查鳳陽
作者:會說話的眼鏡      更新:2021-05-20 21:37      字數:2276
  朝陽刺破雲層,光芒略過山河大地,朱標帶著朱棣,沐英,楊憲和喬裝的錦衣,駕馬出了宮城。

  半道上沈千城送來兩個包袱放到朱標的馬車中:“殿下,您要的東西都在裏麵。”

  馬車短暫停留,隨後馳出南京城,向鳳陽方向而去。

  坐在後麵馬車的楊憲看到馬車在界碑口向鳳陽而去,心裏開始疑惑起來。

  馬車越走越遠,離北上的路也完全相反,楊憲立刻讓車夫停下馬車,趕到朱標的馬車那裏:“啟稟太子殿下,這不是北上的路。是去鳳陽的路。”

  “不是就對了。”朱標從裏麵丟出個包袱:“你和沐英的。”

  楊憲望了望朱標,狐疑的接過包袱打開,呆了呆道:“這衣服是百姓的衣物。”

  旁邊的朱棣搖頭道:“現在,俺們就是普通百姓。”

  正是八月,草木還未枯黃,硬化的直道上,馬車跑的飛快,直直駛向鳳陽。

  路邊的良田已經快要豐收,夏日的清晨,熱風鋪麵,南來北往的客商靠著寬闊的直道右邊而行。井然有序。

  “俺穿上試試!”

  朱棣激動起來,從包袱裏翻出合身的衣服挪到馬車的角落,兩下就換了衣服:“大哥,俺這個特別的合身。你試試你的。”

  接過衣服,朱標也換上:“這是讓沈千城專門準備的,我們穿著很合身。”

  南直隸的直道已經陸續完工。

  隻有少部分還因為土水泥供不上,耽擱了日子,畢竟南京的土製水泥作坊,跟不上需求。

  朱標探出頭,馬蹄鐵在路麵發出噠噠的聲音。看著那些灰黑色的硬化路麵和兩側修的很好的排水溝渠,滿意的點頭。

  雖然不是後世高質量水泥,但土水泥對於大明已經夠了。

  想致富,先修路。想要將消息快速傳達,也得修直道,就算調兵用兵,走直道也會很快,想要大明大力發展,直道必須修。

  國泰民安後,才能進行大航海和工業,如果亂了順序,那百姓隻會揭竿而起。

  這幾年,各地的農事已經迅速的恢複,雖然不能糧堆成山,但也夠百姓吃喝,家有餘糧。

  ……

  ……

  馬車悄無聲息的進了鳳陽,拿著特製的路引過了巡查。隨後喬裝的錦衣衛立刻幫朱標,朱棣還有沐英他們,都改了容顏。

  錦衣衛易容的功夫,看的朱標都呆了,摸著自己臉上粘的假胡子和假眉毛,誰也瞧不出來。

  朱標下了馬車,邁步站在大街道上,朱棣跟在身後,幾人扮做做生意的商人,混入百姓之中。

  擺擺手,朱標示意沐英,楊憲和自己分開打聽:“你們兩個去別處問問生意,去吧。”

  朱標和朱棣坐在一家十字路口的酒館,叫了一桌菜,佯裝做趕路的商人打聽事情。

  “二位爺,要點什麽。”跑堂的倒了兩杯茶,送上來飯菜:“爺請用。”

  朱標從袖子摸出寶鈔,拍在桌上:“多的不用找了,我們打聽個事。”

  看到寶鈔,遠處的掌櫃立刻跑過來,眼睛立刻發了亮,拿起寶鈔在手裏折了折,這才笑道:“您想問什麽。”

  “俺們是做生意的,自然是問生意的事。”朱棣說道。

  “呦,二位爺做什啥生意。”

  “我們是專做大生意,絲綢,糧食,薪柴,木炭,棉衣……還需招大量的勞工。”

  掌櫃的揪著胡子,自信道:“客官您可是問對人了,這事兒我清楚啊。”

  “老板,你可別誆我們,我們在南京的生意可是你的百倍。”朱標抖了抖袖子,裏麵啪嗒掉出個銀錠。

  “老爺,銀子又掉了。”朱棣裝作大驚失色,把銀子撿起來遞到朱標手裏:“老爺快收好。”

  掌櫃的看了眼衣服配飾,發現這確實是南京上層生意人的配飾和裝束,說道:“這位老爺,南京地界兒你是貴人,到了鳳陽,做生意得先打點。”

  “嘿,俺們做生意,掙辛苦清白錢,還得打點,給誰打點?”朱棣站起來,一條腿踏在凳子上,對掌櫃道:“俺們要是不打點呢?”

  “不打點?”掌櫃的搖搖頭:“這生意你是做不成嘍。您看看這些地方,賦稅鳳陽最低,多少人腦袋削尖也想進來。這不,就得先打點官府嘍。”

  朱標道:“打點誰?”

  掌櫃的搖搖頭,笑而不言,走到櫃台後撥算盤去了。

  “掌櫃的。”朱標走到櫃台前放下碎銀子:“這初來乍到,還請掌櫃點撥點撥,手下的鋪子等不得。”

  “大兄弟,看你也是有兒女家室的人。我呢也就給你指個道,事成之後,可別忘了我的好處。”掌櫃的探過頭,拿起碎銀:“在鳳陽,做生意的,都得先和官府說抽成,你們談好了,其他的生意就好做。”

  “知道了。”朱標走到朱棣的身邊坐下,喝酒吃菜。兩人互相交換了眼神。

  這邊楊憲和沐英,沿著百姓的屋子,裝作過路人討水喝。

  “大爺,我們趕路的,天熱口渴,討杯水喝。”沐英站在大門口憨厚笑著。

  “哎,進來吧,水有的是。”老農弓著背,牽著小孫子,走到籬笆門前:“進來吧,進來吧。”

  楊憲快速的打量了眼周圍的擺設和房屋,笑道:“老鄉,你家今年收成挺好啊,看樣子有不少糧食。”

  “糧食夠吃,明年吃一年都夠了,隻是今年水災,恐怕……”老頭搖搖頭,拿來兩個缺了口的搪瓷碗遞給楊憲和沐英。

  “我咋聽說,鳳陽府有個賑災救治,那裏麵就是糧食和衣被。夠你們兩年的災荒。”楊憲道。

  “是啊,是這麽個理,皇上對百姓好,賦稅也給免了,但糧食我們卻沒拿到一顆,都是被官府,給發賣了,就連那些勞工也是。”老頭說完又警惕的看了眼沐英楊憲,歎氣道:“罷了罷了,不提不提。說多了禍從口出。”

  “發賣勞工?賑災糧食?”沐英起身:“鳳陽知府李善可是出了名的清官,你們這麽說,是不是有什麽誤會。”

  “誤會?老頭活了這麽大一把歲數了,要說半句瞎話,叫我不得好死,那知府隻是做給皇上看的,敢發賣修直道的勞工,算清官嗎?”

  修直道,除了每一處地方的百姓,還有朱標從朝廷各地雇傭召集的各地勞工。

  “自然不算,隻能說是一隻披著羊皮的狼!”沐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