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一切有可期
作者:會說話的眼鏡      更新:2021-04-27 01:04      字數:2316
  初春總是讓人高興,又到了萬物生的季節,插秧播種。昨天老朱還親自帶人去城外看那些百姓準備春耕,閑談著說希望大明和百姓都能過上平安富裕日子。

  有高興的就有喪氣的,比如那些商人,因為朝廷的商法規定不得隨意哄抬物價,囤積。看著肥肉不能在吃,比死了老娘還難受。

  高興的是那些小商販,去北方各地經商,除了稅收會根據對當地百姓的貢獻進行比例收稅外,朝廷還給了補助。

  隻要是幫朝廷在北方分鋪經營的,茶,絲綢,鹽,礦鐵等,都會得到一定利益,各地商販若是加盟的官辦作坊,另有優惠政策。

  早朝結束,朱標笑著站在奉天殿門口,手裏抱著關於博物館的優惠票,分發給他們,人手一張。

  明黃色的封皮,打開裏麵是票價免費,茶水糕點費一兩銀子,簡單不失大氣。

  “啊,李相。聽說前幾日的博物館票還要一兩銀子,今兒無償,李相不如相約一起?”

  李善長打開一看,笑著道:“是好事,我去過了,你們去吧。不少名家手筆。”

  “唐將軍,你也去。”

  “章兄,我們一同去。”

  “劉中丞,你也沒去吧,一同去看看,品品茶,看看墨寶丹青。獨樂樂不如眾樂樂。”

  “叫上你們那些文友,去博物館看看,陶冶性情。”

  眾官員前幾天去的,今兒又拿了一張,太子殿下發放,這可是搭話的好機會。

  胡惟庸看楊憲拿了十幾張票出去拉客,他也立刻找朱標要了二十多張道:“殿下,臣拿去讓那些親戚家的小子姑娘也去看看。”

  “嘖嘖,還是你懂事。”朱標給他了二十幾張,拍拍他肩膀。

  “殿下,再給我幾十張,臣約國子監的去看看。”

  國子祭酒過來拿了,笑嗬嗬的離去。

  平日裏太子對國士院的那些院士青睞有加,這次他們可要好好的抓緊機會,混個臉熟。

  老朱看到殿外發票的朱標,笑著對於一道:“這小子賺錢賺到咱的奉天殿上了。”

  “要不要……”於一道。

  “由他去,哈哈,咱和陳迪隨便走走,你不必跟著。”

  國士院的農官院士何青帶著理官院士過來道:“見過太子殿下。”

  “你們兩別看了,趕緊回國士院去。何青,孤給你那個溫室大棚的構架圖你看了沒有,今年就好好搞這個。”

  何青笑道:“自然,隻是那材料沒有思緒,臣還在考慮之中。”

  “李炎,直道的地點把雲南一帶也劃進去?你看如何。”

  “殿下,這恐怕不行,此地恐怕耗費材料太多。”李炎如實道。

  “那就先打通南直隸和其他府縣的直道吧,直道材料如何?”朱標把手裏的博物館票遞給三寶,讓他繼續發放,自己跟著李炎邊走邊說。

  “稟殿下,臣這半年來研究秦朝的城牆,以及陛下修城牆所用的材料後,有些想法。”

  朱標之前跟他說過試著用石灰石燒製,看看情況。秦朝將糯米與石灰和石灰石混合,製成糊狀建築材料,都很穩固。

  老朱修的,那才叫堅固。

  “說說。”

  李炎的意思是,他取了各地的石灰石燒製發現,有粘土的石灰石燒製後,得到的是水硬性石灰。

  殿下跟他說的由水硬性石灰和東北的火山灰配製後,用於水下不錯。

  “石灰石和草木灰土混合後加熱磨成粉如何?”

  “效果比前者佳。”李炎老實答道自己實驗燒製的幾種。

  “不錯,孤隻是把思路與你們理官說了,沒想到效果這麽好。”朱標覺得這群古人真是動手能力特別的強。

  雖然隻是初級水泥,但效果很好了,隻是碎石灰石時,有些比較吃力,煆燒有些高難度。

  前幾天戴思宗還跑去和國士院的醫官做討論,把羊的心髒換到受傷的將士身上,並且繼續記錄。

  “李炎,回去後,對於那些器械還需要繼續研究,不能忘記,順著這個方向去,孤想這些隻是時間問題。”

  “稟殿下,陶院長都可以做出來顆粒火藥,還能飛天,那我們這些理官也不能鬆懈啊。”

  “你們燒製石灰石的爐子實在太小了,鋼鐵也要煉,記下了?需要的材料,各地會很快運過來。”

  三寶帶著道同過來,朱標看了眼道同抱著箱子道:“幾個月不見你瘦了不少,織造局的事情多?今年合計後,效益如何?”

  “回太子殿下,這……”道同麵露難色:“這……織造局今年效益相比去年實在薄弱,臣是來請罪的。”道同實話實說。

  朱標皺眉道:“沈千城幹什麽吃的,這點事情都辦不好。”

  “回殿下,沈老板也確實是盡力了,他對布匹絲綢這些,以前都是沈小姐在做。不過殿下放心,臣會盡力的。”

  “道同,那些事情你能忙的過來嗎?大局還等著你主持。”

  朱標和道同邊走邊說,聲音裏帶著情緒。

  “標兒。”老朱與陳迪從宮道另一側過來,老遠就聽到了朱標的聲音。

  “父皇,陳先生。”

  陳迪也是教導過朱標,如今是禮部尚書,

  “標兒,你這是怎麽了?”

  “道同見過陛下。”道同跟在朱標身後道。

  老朱看到道同,想起織造局的事情,便詢問了道同幾句,聽說今年效益不好,也就明白兒子為這件事發愁了。

  陳迪笑道:“殿下不必擔心,會好起來的。”

  “但願如陳先生所說。”

  老朱轉頭道:“陳迪,咱記著當年在太平時,你家也從商。”

  “陛下,如今都是臣二弟在打理家族生意。”陳迪笑道。

  領了道同往東宮去,老朱也與陳迪繼續說話,看著朱標遠去的身影,老朱轉了轉眼睛道:“你那二弟咱記得叫陳誌是吧。”

  “是,陛下記性好。”

  “除了太平,南京可有生意?陳誌幾個兒子幾個女兒。”

  “兩個兒子,三個女兒,如今隻剩下侄女明蘭未婚配,他們都有自己的生意打理。”

  “當年咱標兒還是在你家出生的呢,咱有了他,連年勝仗。說來都已經這麽大了。”

  “陛下有福啊,鄂國公的女兒也是賢良淑德,懷了皇孫。這太子殿下有陛下年輕時的風範。”

  “陳迪啊,你都兩個孫子了,咱就眼巴巴的,皇孫就那一個,他還在娘胎裏。”

  老朱覺得,自己得給他好好安排幾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