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規範商人
作者:會說話的眼鏡      更新:2021-04-27 01:04      字數:2455
  從博物館回來,朱標就把自己跟朱棡合計的利潤告訴了老朱,除去成本,除去給沈千城的,和博物館做事人的工錢,一天就搞到了五百多兩。這個時代已經算很好。

  老朱竭力的想要掩飾自己的心情,卻不太成功,因為他的高興出賣了他。

  父子兩高興之餘,朱標卻有了新的計劃。這次在博物館,看到那些做生意的商人真有錢,雖然富不過沈千城那個家夥,但也是家財萬貫。

  雖然朝廷主稅是農稅,但商稅也要抓收。

  這些個商人就像大鸕鶿在抓魚一樣,抓的快,可惜抓多少都自己吞了。

  商法必然要有,這是明朝發展商業的自然發展,用來規範這些商人的行為。

  總不能讓這群肥羊隻在一處啃草,得讓朝廷給他們都個個套個繩子,卡著喉嚨,留下些油水上交給朝廷。

  老朱的三十稅一,並不是指百姓向朝廷交三十分之一的稅。他定的商稅太不合理。

  商人和士大夫階層,個個都是富的流油,苛捐雜稅不規範,被士紳階層亂收費。

  若是按曆史發展,老朱對商稅是三十稅一,後來基本還不收了。

  這個要規範,萬曆年間百分七八十都是農稅,商稅才百分之十。

  這些賦稅要根據如今不斷變化的情況進行調整。

  朝廷鼓勵經商,但稅收需要改一改,除了朝廷壟斷的鹽鐵礦和茶絲綢,其他的都要進行一定稅賦去調整。

  最重要的是大明集市交易的秩序,商稅,價格,統一曆朝有差別的度量衡製度。

  災荒時節,不準私自囤糧,不準哄抬價格。遊商住宿時,也要有相關的約束……

  鼓勵江南商人去北方苦寒之地開辦鋪子,帶動發展。

  所以,朱標詳細的跟老朱在乾清宮做了深刻的交流,規範商業生意場的好處,商稅太低的情況。

  那些商人越有錢,越不拿錢當錢,倒是這些種地的百姓賦稅被催的緊。

  對於商業經濟,老朱直搖頭說自己不懂,但他朱老八對能收上來商稅也是很滿意的。

  這次回收了民間市場許多的寶鈔,這會兒兒子剛好又提,朱老八毫不猶豫展示他的支持。

  直道需要錢,皇權下鄉後那些皇明館也需要錢,朱標還想拿下倭地的銀山。早點恢複民生,讓三寶開始大航海。

  修好了直道,打通了各地的貿易路線,大航海,多搞銀子給國士院做研究開發,也製造新火器和冷兵器,充充軍隊的硬件。

  朱標還想讓每個府州都有大明周報的印刷點,每個地方都有地方書院,普及教育,普及科技,這都得要銀子。

  對老朱來說,先發製人是他最愛用的,就像各地願意和睦相處的鄰國。

  他野心很大,希望大明朝成為天朝之國,讓那些小國像眾星捧月一樣去捧著大明。

  誰不同意,打。

  需要銀子也行,隻要朱標不從百姓身上打主意,他朱八就是很支持的。

  他最討厭那些富的流油的江南商人,還有那些鄰國的遊商,這些都要用商法約束規定。

  “你是不是早就幫咱想好了這個東西,不然你怎麽有底氣讓咱回收寶鈔。”老朱笑著扔下奏疏:“劉伯溫快回來了,到時讓他跟李善長他們一起,好好的把商法那事一條條的給咱搞清楚。”

  “這個可以,兒臣大不了少睡一夜,將這些規範寫好送來,按照每一行的興衰,利潤,在進行細致的劃分,奢侈品那些也要單獨拿出來說說。

  災荒期間,下法令,禁止哄抬物價,囤積糧食。”

  “那你的大明五糧雪曲酒坊,還有那個糖廠,也得收。”老朱道。

  朱標:“酒是專賣,該收。”

  酒坊和糖廠都是開國時,沈知否為了幫他籌銀子,每次總是拿沈家的利潤多貼些給他,用的原料都是沈家的,自己隻不過提供了方法和思路,用了些小權力替她保駕護航而已。

  總覺得有愧,昨天在博物館的樓上,他跟沈千城說了後,人家卻表示他們願意為朝廷效勞,這個不必在乎。

  朱標也說了自己要規範商法的事情,那些被召集來的商人表示願意守法。

  自己就該收酒坊和糖廠的那些稅,以此做榜樣。

  商法看起來是提高了賦稅。

  但老朱卻把對商人的政策都交給了自己,自己也沒有打壓貶低過商業。

  曆史上明朝對商人和商業貿易都采取壓製和貶低,但自從洪武二年到今年。

  商業反而越來越好了。

  鹽務局和茶場,織造局那些都銷往民間的東西,這些商人也得到了好處。朱標也用了他們十幾年的人際網,幫朝廷得了利益,這就是互贏。

  楊憲當時年底去了鹽務局查了賬目,隨後又讓他配合道同清查織造局賬目,收益都很好,那就說明這個方向是對的。

  父子兩說完,老朱就讓於一拿來糖罐子,去了糖放到熱茶裏攪拌了下:“茶色清澈,咱想,製出也需要費力費時,收了稅賦得虧。”

  他宮裏那幾個女人,對這東西稀罕的緊,每次侍寢都會給他喝一點,說是好東西。

  朱標笑了笑,拿起白糖竹筒晃了晃,抓起一把丟進茶壺,看的老朱一陣兒心疼。

  “父皇,自從把那法子教給沈家後製糖,這幾乎就是能見到的,哪有你說的那麽稀有。”

  說完特意給老朱茶碗裏又放了些:“父皇喜歡,就多放。”

  老朱一把奪過裝糖的那東西問道:“你小子是不是早就知道,看咱不清楚很好玩?”

  “父皇,兒臣哪裏知道你把它想的那麽好,我的意思就是說,喜歡就放,再過幾年,這東西在大明朝絕對是家家戶戶都要有。”

  “百姓能買的起?這麽貴。”

  “過幾年就好了。都會成為家家戶戶的必需品。”

  老朱聽了這話,也就沒那麽心疼了,多喝了幾口道:“茶水帶點甜兒,還不錯,待會兒咱給你母後衝一碗去。”

  朱標回去後就連夜寫了關於商法的事情拿給老朱看,等劉伯溫回來後,在進行修改。

  到時在大明周報上宣傳,就像宣傳貨幣真假一樣,先預熱預熱。

  寫完後,他沒有睡意,回內殿去吧,常美榮或許早就睡了,不回去吧看著燈火通明的大殿,他又想享受這種家的愜意。

  就幹脆在外殿給徐妙薇寫了封信,讓值夜的小太監送出去。站在外殿發呆。

  錦兒輕手輕腳過來,指了指內殿道:“殿下,你幹嘛不進去,太子妃這兩天都在念叨你。”

  “她可能已經睡了。”

  進去發現她還沒睡,手裏在繡東西:“在繡什麽?”

  看到那是個胖娃娃後,朱標咧嘴笑起來:“這像個饅頭,哪裏像娃娃。”

  “哼,明明是娃娃。”

  過了會兒朱標起身要走,常美榮往裏挪了挪道:“快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