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寶鈔的致命點及改進
作者:會說話的眼鏡      更新:2021-04-27 01:04      字數:2396
  今日早朝,李善長注意到太子殿下沒有來,陛下照常上朝,隻是強行壓抑住什麽似的。

  到底發生了什麽事?胡惟庸想去內廷打聽,被他製止:“靜觀其變最好,中立保命。”

  胡惟庸點頭,隨即又跟國士院的玩心術,搭話去了。

  東宮,長樂殿前的院子,三寶單腳在地上,一腳腕勾住藤球,兩胳膊伸平,側頭對窗前的朱標笑著眨眼睛。

  旁邊是常氏,朱棣,玉兒還有錦兒她們幾個。

  “穩住,穩住。”朱棣對三寶笑著道:“等俺大哥看看,別動。”

  三寶點頭,他們都知道殿下這幾天心情不好,幾個人都商量了逗樂子的方法,想引殿下出來。

  但大殿門口空空如也,看到常氏失落,朱棣打哈哈道:“皇嫂,往後侄子出生,俺這做四叔的一定要帶他玩球,給大哥看看技藝。”

  此時此地,太子妃和四殿下的意思如此明確,三寶也明白,這可正是能讓自家爺開心的時候,使盡渾身解數也可以。

  朱標聽到這聲音,看了眼外殿方向,心裏是高興的。接著低頭分析寶鈔原因,明日他要再奏。

  整夜未睡,朱標放下筆倒在床榻上,腦子裏是他要對老朱再奏的原因,失敗的要害……

  依山傍水的院落,有人到他身邊披上衣服,朱標抓住玉手:“你去哪兒了?”

  “知否在這裏啊……”

  旁邊倒水的正是他從甘肅帶回來的女孩小白,安靜的坐著,搖著撥浪鼓。

  她遞了茶:“殿下眉頭緊鎖為何事?”

  “寶鈔會失敗的,沒人信孤。”

  “我信啊,別皺眉好不好。”她伸手撫平朱標眉頭道:“之前與你說過,大家都不用寶鈔,定是哪裏出了問題。百姓才是主要使用者,與經商賣貨同道理,貨不好賣,隻因為不好用。”

  “孤明白,可說服不了他人。”

  “說服一個人,最好就是讓那人眼見為實,讓人自己去判斷,而不是去講道理。”

  “知否,說說你的看法。”

  “沒有一套完善的發行大明寶鈔的製度與府衙,況且寶鈔使用都是要有誠信的,寶鈔沒有金銀銅錢穩定。

  殿下可知,知否多次與人做生意,發現那些小商販百姓經常收到假寶鈔。百姓辛勤勞作,到頭來假寶鈔空歡喜,金銀與銅錢至少不能偽造。”

  “這……”

  “殿下不知,官府這兩年收稅隻收新寶鈔。”

  “有倒鈔法,孤與父皇也下令各地設行用庫,收換舊寶鈔,且金額文字可辨認的,都可使用。”

  “殿下身在皇城,實際上官府隻收新鈔,新舊寶鈔差別價格也十分大,官吏從中舞弊,身處鬧市便可知百姓無奈……”

  突然,院子倒塌,所有東西消失不見:“你在哪兒?”

  朱標猛然驚醒,卻看到常美榮正站在榻前輕搖著他:“殿下該用膳了。”

  “噢。”

  朱標起身,原來那隻是一場夢境。

  但他跟沈知否的對話卻十分的清晰,夢裏的事容易忘,朱標顧不得穿靴子,跑到桌前快速的把寶鈔的問題寫在紙上。

  細細想想,確實對。

  常美榮隻當朱標癔症,拿著靴子跑過來,跪在地上幫他穿好,輕聲道:“殿下別嚇臣妾。”

  “孤明白宋元紙幣皆可行的原因了。”朱標看向常美榮。

  “先用膳。”常美榮眼裏都是關切之意,她隻當朱標魔怔胡說。

  朱標提筆寫下,宋元紙鈔可行是有完善的紙幣製度。

  元初的中統鈔,已經建立了相當完善的的準備金製度,既“絲銀本位”製,製定絲鈔每一千兩,可兌換五十兩銀。

  而且他們以銀和少數金,還有其他有價值的物品作為準備金,供持鈔者兌換。

  人們以紙幣兌換,隻需要扣除百分之三的手續費,便可換到銀與其他物品。

  所以百姓才相信使用。

  如今老朱的寶鈔之是依據朝廷信用來維持價值,還想禁止百姓使用金銀以及銅錢,隻讓統一使用大明寶鈔。

  站在經濟學角度,隻有達到兩個條件,才可以不依賴準備金而發行寶鈔。

  第一:大明社會經濟發展的水平足以應對一定數量寶鈔流通,這個不需要準備金。

  第二:必須讓百姓相信朝廷會持續的緊守,有限製的發鈔,還能保證寶鈔的價值。

  但朱標明白,如今的明初,無法達到這兩個條件。

  元末戰亂,紙鈔貶值,百姓還處在觀望中。

  如今洪武三年冬,四川一帶未收複。

  遼東一帶還有少數北元殘餘。

  雲南雖剛平定,但百姓並不知情。

  民間有不少專門從事寶鈔貨幣製造的人,各行也會有偽造寶鈔的人。

  所以夢中知否才說,假寶鈔騙的百姓血本無歸。

  站在經濟學角度,貨幣必須要耐用,但寶鈔的材質用料很顯然不可能。

  後期都是用洪武名義,寶鈔雖然印有年份,但沒有明確界限,織造假鈔更容易。

  許多百姓不識字,並不是每個人都如戶部的官吏那樣會認真辨別假鈔。

  朱標決定,往後不論采用什麽製度,大明周報必須登有貨幣辨假方法必須普及每個百姓,印在百姓心中。

  寶鈔也不能都說沒意義,至少它在曆史上幫朝廷建設有了重要的支持。

  隻要加以改進大明通行寶鈔的弊端,解決那些問題,這樣也不會影響其他。

  一場夢,豁然開朗。

  常美榮看朱標多吃了一碗,便試探道:“臣妾想出宮看母親。”

  “好。”朱標放下碗筷,看著有些震驚的常氏:“孤與你一同,正好散心。”

  常府,常夫人恭敬相待,讓常家子弟陪著朱標。母女兩隨後到了閨房,說著悄悄話。

  “母親,殿下惦記那女人。”常美榮幽怨道:“女兒藏了她的信。”

  常母聽後道:“你日後是儲君的妻子,往後殿下可有不少女子,你難道都要爭風吃醋。”

  “母親~”常美榮顯然不太想聽常母這樣說。

  “你懷有皇孫,這便是你最好的依靠,你爹與我說過北征時沈家姑娘去軍營的事,他說此女聰明有魄力。

  你還小,生死患難過的感情你不懂,他們這是心心相惜。不要去計較殿下給了你什麽,要多助殿下去做事情。

  皇後娘娘和陛下就是如此,宋真宗與劉娥。唐宗與長孫皇後,這些都是你與娘說過的。

  榮兒,娘也盼你好呢,不想看你成了小女兒家的嫉妒心態,那樣隻會毀了自己,放心吧,你爹和我永遠護著你。”

  聽到母親的話,常美榮羞愧的低著頭,雖說女子地位低,嫁出去更是低,但母親依然愛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