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老朱“請”劉伯溫
作者:會說話的眼鏡      更新:2021-04-04 21:24      字數:2236
  “陸文軒,咱覺得太子說的有些道理,不過你回了蘇州,移民的事還要繼續,不可懈怠。”老朱吩咐好三位知府,對楊慎道:“揚州你治理有功,咱也知道你是好官,揚州是在戰火骸骨上建的,你有功。”

  待三人退下,朱標看老朱並沒有要召見劉伯溫的意思,就提示他道:“父皇,劉伯溫還在側殿等後您召見。”

  “咱知道。”朱元璋翻了翻手邊的書,抬眼看了外麵:“讓他就多等等。你也回去歇著吧,把遷民之事好好的在大明周報多宣傳。”

  老朱這幾天心情不好,可能是他的更年期到了,朱標隨後也轉身離開。

  看著兒子身影消失在拐角,老朱扔下書,起身去了劉伯溫所在的那個偏殿,讓他等天子,這就是一種榮耀。

  “等了很久?”老朱進來也沒有太多寒暄,順口問道。

  “不久,不久。”劉伯溫上前幾步道:“臣叩見陛下。”

  “起來吧。”老朱接過劉伯溫關於國士院的奏疏,翻了幾頁抬頭說道:“你倒是清閑,除了禦史這個位子,院士也當的很高興啊?你看咱多忙,也幫咱分擔分擔。”

  劉伯溫知道老朱說的反話,抬頭看著他:“陛下這些日子為了遷民之事,一定費心很多。”

  “知道咱辛苦就好,伯溫啊,這幾日好好幫咱說說遷民的事,咱還是覺得你有主意。”

  劉伯溫知道老朱的意思,是想讓他幫忙解決遷民的事,搖搖頭說道:“陛下又在跟臣說笑,太子殿下的方法雖然還需補充,但已經足夠打動百姓的心。”

  “哈哈,你倒是消息靈,於一告訴你的吧。”老朱也不再賣關子,直接說道:“國士院你雖擔職,可禦史那塊你也得操心。咱是相信你的才華的。

  這人啊,清閑下來總是會想很多事的,跟咱說說話,李相他們一群人在中書省談論天地,咱這成孤家寡人了。”

  “陛下這是忙於政事,臣這些日子觀看天象,吉兆。今年的雨水都十分的適宜,民生恢複也是很快的事情。”

  “如今四川雲南還未收複,農事和織造局鹽務那些都是大事,咱遷民的事,太子當初還反對,現在他也不知道給咱出主意輔助遷民,你倒好,咱還得親自請你。”老朱坐在上位,看著劉伯溫。

  “伯溫呐,你覺得李相如何?”

  “嗯?”劉伯溫緩緩抬起頭,茫茫的望著老朱道:“臣忙於政事,對李相的事不是很清楚,平日裏下了朝,就是寒暄幾句。”

  “嗯。”老朱點頭,十分滿意劉伯溫並沒有騙他:“這些日子你就在咱這裏,隨叫隨到,把大明周報上關於遷民的事情加以宣揚。對於國士院你有何看法,咱聽說朝中有人反對,該不該懲戒。”

  “臣認為不該。”劉伯溫頓一頓後,俯首道:“文臣尚文,對於國士院那群科技官入朝,自然是大姑娘上了花轎,頭一回。”

  老朱心說,這家夥還在這裏和起泥來,兩頭不得罪。

  誰知劉伯溫又道:“但臣以為國士為臣這件事上,就像是綠藤上的瓜果,等熟了就拿來用,用著用著就習慣了,水到渠成,順其自然。”

  聽他這意思,老朱明白了。

  劉伯溫又道:“還記得陛下實行過禁海,後來太子殿下認為不該禁止,海外殘餘強盜都可慘敗,如今大明水軍已經成了。

  聽說那些將士每日都在辛苦練習,當初許多大臣反對,不過如今看來,甚好。

  國士院入朝做官,因為是朝廷開國第一例,自然如此,隻要陛下堅持下去,這事終究會瓜熟蒂落,成為常事,其他人的阻攔也會隨被百姓和文武百官視為同僚。”

  “咱呢。隻是禁止金子,銀子和銅錢,火藥兵器這些不能出海,茶葉絲綢,瓷器等都是可以賣給周邊各個小國。

  咱知道你是有才之士,所以就好好的幫大明百姓謀事。國士院那裏讓高啟擔任。”

  劉伯溫是聰明人,聽到老朱說這麽多有的沒的,無非就是讓他過來一起幹活。

  對於李善長,劉伯溫不想去製衡他,因為李善長就是個狐狸,挨得進了,惹一身狐氣。

  但看老朱這意思,是今兒把他給“請”來了,聽到老朱的話,劉伯溫隻好點頭。

  大明周報上很快就將遷民要求和獎勵寫了上去,另外那些沒有土地和穩定收入的,必須遷移。

  這消息最早傳在南京城,蘇州各府還需要一兩天才能到。

  朱標站在國士院中,看著高啟道:“劉中丞這是被父皇拉著幹活去了,國士院你好好的管理。

  如今玄武湖附近有織造局,京城東有馬市,京城西有茶市,可北方除了山西鹽池礦山,其他的地方都處於才恢複,孤很心急。給那群科技官的五天時間快到了,孤要你到時安排好。”

  高啟笑道:“這劉先生不在,有些事我……”

  “要不孤去母後那裏,把周清茹借來一用,讓你們見見?隻可惜國士院事情還一大堆,等完事再說。”

  高啟等了周清茹多年,聽到朱標這麽說,立刻篤定道:“事情很快可以處理,微臣這就去辦。”

  “甚好,甚好。”朱標意味深長的拍了拍高啟,說道。

  回到東宮,三寶手裏拿著看過的信道:“爺,船廠來信,這是這個月製造海船用的賬。隻是這銀子用的也太快了。”

  “三寶,不要心疼銀子,海船不比江河的船,都需要精心的去打造出來,經得起大風大浪,銀兩用的快也是常事。”

  “回稟太子殿下,可如今造了十艘,已經耗費幾十萬兩,他們也提議先造河船。”三寶道。

  朱標撇撇嘴道:“不必擔心,到時出了海,孤必然讓海外諸國對我大明王朝羨慕,到時指定地方把絲綢茶葉,瓷器等賣給諸國,倒時出現萬國來朝,造吧,銀錢不夠就去戶部支領。”

  “是,都聽太子爺的。”三寶把賬簿交給玉兒她們收好:“國士院的農官何青已經把關於北方農事的問題整理出來,寫了奏疏。”

  “好,讓他去把奏疏呈給父皇便是。”

  “是,殿下。”

  隨後,三寶手腳麻利的去找何青,把朱標交給的事記下,把話帶到了何青他們暫住的詹事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