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天陰了
作者:會說話的眼鏡      更新:2021-03-21 17:49      字數:2366
  朱標的重心目標是安排國士院的考生和試卷問題,所以他打算去完中書省,就回去忙碌自己的事。

  “殿下放心,老臣此次為恩科總監,所有的事情都會安排妥當。”李善長笑道。

  宋濂也在旁邊,朱標看了宋濂一眼,問道:“老師,此次定了多少人數。”

  “額,殿下,這一共定了二百多名額。”宋濂說道。

  看著他們幾個,朱標把自己關於南北方考生因戰亂地域問題,多少會落後南方士子的擔心向李善長和宋濂說明。

  但兩人幾乎都是認為,首次恩科必須做到公平對待,不考慮其他的事情。

  就算是南方考生全部穩中。哪怕北方一個沒有中,也是北方考生自己的問題。

  而他們要做的就是根據考卷來公平判卷。

  考不中的就是沒本事。

  事情還是踢皮球,沒有實質的進展。

  朱標回到禦書房,把事情又說了一遍,還是希望能夠幫北方考生說說情,南北實行因地製宜。

  “北方學子路途遙遠,必然是疲憊不堪,舟車勞頓,少了更多的讀書時間。”朱標道:“若是如此放任不管,必然是南方考生高中,北方考生必然不滿。”

  “咱知道了。”老朱走到朱標身邊道:“李善長和宋濂,他們是覺著這次取士,必然是南多北少,已經看到了結果。

  既然北方考生舟車勞頓,這件事你去幫他們安排,務必全部安排好,其他的事你就不必管了,好好的把國士院科技取士安排好,就行了。”

  老朱說道:“今年開始,北方的農耕恢複必須抓緊,若是再這樣繼續下去,北邊就不是大明的了,百姓心裏有了疙瘩,誰還會相信咱的治理。”

  既然老朱不給他說出南北考生事情的機會,朱標也隻好作罷。

  看到自己兒子離開,朱元璋已經可以看到科舉的結果,必然是南方考生。

  可他一點也不著急,慢慢的等著事情鬧大。

  安排考生住宿的事情,朱標讓楊憲去安排。

  沈知否主張她們沈家的客棧和酒樓無償為南北考生提供食宿,直到科舉結束。

  這樣一來,南北考生都把這份恩情記在了老朱和朱標身上,十分感恩戴德,感念太子和陛下。

  南北參加科考的,人數南多北少,朱標說過自己擔心,但老朱還是執意按原先科考,到時候再說。

  朱標沒有時間去想老朱為什麽這麽做,因為他還要安排國士院的科技官考試。

  從出題到科目,農士和醫士還有算學,物理和化學,經濟,礦產資源,工業一類等,這都要出試卷來,從裏麵選拔合適的人才來做科技官。

  開科取士的前半個月,朱標讓何青他們眾科技官前來,由朱標帶著劉伯溫,為他們出題。

  “你們也要去考。孤要給你們這群科技官一個堂堂正正的位子,記下了嗎。”

  “回稟太子殿下,我們都記下了。”何青和眾科技官心裏有些熱熱的。殿下要給他們一個位子。

  編寫考題不是件容易事,這些科技官需要進行動手操作實驗,所以可把劉伯溫和朱標急壞了。

  考試地點在科舉考試的隔壁國士院進行,時間與科舉一樣,隻不過國士院一年一次取科技官。

  二月末,大明科技院正式更名為國士院,和國子監翰林院那些修建的風格一模一樣。

  “試卷和名單已經備好了?把考試的材料也提前準備好。”朱標對劉伯溫道。

  “是,此次集天下所有科技人才於南京國士院,是大好事。”劉伯溫這次和朱標主管國士院。

  “第一年,萬事都要有個開頭章程,孤不放心,今年國士院的每件事都要親自跟隨,往後開頭了,便由這些院士來操辦。”

  隨後三寶對朱標說了安排的事宜,因為科技官也要參加這次科技取士,堂堂正正進入國士院。所以朱標單獨安排監考。

  農試,醫試。

  理工試(算學,物化,冶金煉鐵,礦石,山河水利……車馬,紡織……)

  文試(各府地理人文,經濟……禮儀製度,官員管理……)

  神機堂那些研究火器各各類東西的交給軍器局考試。

  錄取後為普通院士,由朝廷安排職位。

  最先考的都一樣,筆試題是關於對科技的認識,推廣,教化和運用。

  考農試,須熟悉各府耕種糧食種類,各類農具,旱田水田,熟悉農書,各類糧食的特性,要現場製作發明農具,會培育良種蔬菜,嫁接樹木……鼠害蝗災等百姓農事的問題。

  考醫試,對消炎藥,止咳的藥材,熟悉藥材,包紮急救……

  理工試,對數字熟悉,進行一定的運算…………理化基本操作和簡單的操作……勘測礦源,煉鐵提礦,材料……

  對於他們,朱標不急,慢慢的引導培養。

  一百多個人在進行科技考試前被各農官進行傳授和學習,為考試那天做準備。

  隨後朱標命將士協助科技官把考試當天的實操考試用具都搬進了國士院新建的院落。

  科舉考試老朱並沒有做出其他指示,隻讓朱標不必插手,安排好考生的吃飯安全和住房,其他的都不用朱標管。

  乾清宮,深夜。

  看到毛驤進門,老朱放下手中的書道:“怎麽樣?他們都是怎麽說的,你一字不漏的講給咱聽。”

  “是,陛下。”毛驤清了清嗓子開始學胡惟庸他們說話。

  “胡惟庸對李善長說,相國怎麽看這次南北科舉考試。李善長閉著眼睛說,江南學子多為世家,準備充足,飽讀聖賢,經義策略也是信手拈來。”

  看到老朱臉色陰沉,毛驤不敢再說。

  “說,繼續。”老朱指著毛驤說道:“一字一句要真實,說!”

  “李善長說,皇上多疑,你我都要謹慎行事,浙東的考生沒有我們淮西考生多,劉伯溫有什麽動作沒有。

  胡惟庸給李善長遞了茶,隨後說,相國,那劉伯溫並沒有關心浙東考生,而是整日在國士院裏出出入入。倒是楊憲,除了跑去安排那些考生入住客棧,反而還跑去看望輔導考生。相國,我們要不要到宋濂那裏打聽打聽。

  李善長搖搖頭,說北方久經戰亂,又山高路遠,許多考生已經棄考離開,此事順其自然,不能惹怒陛下。

  那胡惟庸點頭,隨後兩人用了酒菜,便回去了。”

  老朱聽完,眯著眼睛,朝堂如今都成了江南士子的一言堂了。

  自從抄晉商文家,江南士紳和山西不少的怨言……

  想到這些,老朱道:“下去,有事立刻告訴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