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考生之事咱說了算
作者:會說話的眼鏡      更新:2021-03-21 17:49      字數:2337
  往後織造局,鹽務局都需要可信可靠的人來擔任各項,朱標想等那些弟弟再大些,可讓幫忙管理鹽務織造。

  日後擴展大明的疆土,也需要去他們去管理。

  他打算從那些勳貴將臣之子中挑選幾個品質兼憂的,好好進行培養。往後事物繁多,可用之人也很重要。

  回到東宮坐下不久,朱棣就風風火火來了,一屁股坐在朱標旁邊的座椅上,丟下一封書信道:“徐妙薇給你的信,大哥。”

  “你這些日子跑哪裏去了?”

  “大哥,俺沒幹啥。”朱棣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

  “你沒去徐家?”朱標拿起寫著小楷字的信封,抽了出來,裏麵是徐妙薇的幾句話。

  “去了一小會兒,徐叔叔和他們在喝酒,俺就跟徐家小姐說了會兒話。”

  “誰在喝酒啊?”朱標把手中的信合上,想必是徐達跟華雲龍和耿炳文那些喝酒。

  “馮勝,陸仲亨,唐勝宗,陳德他們幾個。”朱棣說著。

  費聚他們駐守在北方各地,這幾個倒有閑心喝酒,該讓老朱給他們找點事做。

  “大哥,過些日子你就跟俺一起去玩。”朱棣對朱標笑著。

  “玩什麽玩,揚州鹽務局還沒有建造,事多的很,是誰之前信誓旦旦說自己不會娶徐妙雲的。是你嗎老四?”

  “俺……大哥你別提那事,俺願意著呢,她美不美不重要,重要的是俺感覺徐小姐不錯。”

  嘖,真香。也就隻有朱棣把見*色*起意說的這麽高雅。

  不過剛才提到那些武將,朱標倒是有了主意,等水陸軍校徹底完工後,就把他們沒事幹的武將拉去培養將士去。

  第二日,朱標安排李文忠帶著從北元的那些投降壯漢,去了揚州修建大明鹽務局。

  三天後的早朝,老朱十分的生氣,因為那幫文臣認為大明科技官參加科考實在是扯淡。

  隨後李善長,胡惟庸,章溢和宋濂,高啟,楊憲,呂昶,葉伯巨等人,前往禦書房議事。

  徐達和常遇春眾人隨後也趕去了禦書房。

  朱標緊隨其後。

  老朱背對眾臣,李善長等人看了眼四周,都低著頭不吭聲。

  “都說話,咱今天好好的聽你們說,誰不說今兒就留在宮裏。”老朱臉色鐵青,說起話來嗡嗡的,靜默片刻道:“都啞巴了?好好說,今兒誰不說咱就收拾誰!”

  還是沒有人說話。

  朱標開口道:“李相,你是百官之首。這事情你不開口,他們都不敢開口了,你說呢?”

  “太子殿下所言極是,老臣認為科考乃朝廷之大事,也是選賢舉能之途徑。”

  “為科舉之事,陛下殿下如此上心,是百姓之福,考生之福。”胡惟庸笑著道。

  ……

  老朱聽不下去了,轉過頭看著他們道:“咱讓你們重複你們剛才在奉天殿的話,少給咱說沒用的。”

  剛才,朱標提出明年三月的科舉大考,可加一部分科技院的科技官。

  如果這個科技官也可以高中狀元的時候,不用大家去呼籲,自然會有人擠破頭皮跑來考科技官。

  沒想到文臣卻以古往今來沒有先例,從而紛紛上奏勸說,不願意讓科技官進入明年的考場。

  葉伯巨道:“陛下,讓那些工匠參加科舉,萬萬不可啊,此乃有失體統。”

  “這也不行,那也不妥,這個有失體麵,那個有損威嚴,那你們跟咱說說,啥事又行又妥又威嚴還不失體麵,你們說!說不出來今晚就給咱留在這裏好好說。”

  老朱越看他們越不順眼,不是因為科技官不準入考場,而是自己做個什麽決定,這群家夥都要出來拉扯,顯示他們多能耐。

  隨後他眼光掃向朱標身後的徐達和常遇春,指著徐達道:“徐達你來說,你身為左丞相,今兒也該給咱說說意見。”

  徐達看了眼四周,拱手對老朱說道:“陛下,我一介武夫……”

  “徐達,咱就讓你說!”老朱打斷徐達的話:“你說科技官該不該入考場。”

  看了眼朱標,徐達蹭了蹭自己胡子說道:“嘿嘿,要我說,既然陛下造大明居民簿,那天下百姓隻要有才者,皆可入考場,隻要能拔得頭籌,取得頭名,那便可為朝廷棟梁。”

  常遇春是個脾氣杠的,接著徐達的話道:“文可治國,武可安邦,但科技官卻為大明帶來興旺,臣多年的小毛病都是科技院醫士治的,平心而論,該入朝為官。

  不能隻讓他們辦事,卻不給一官半職,不去認可,這不是寒人家的心。”

  朱標點頭:“有才之士雖飽讀詩書,可那蘇州人姚叔閏、王諤,他二生皆儒學,他們暗交官府,卻不為朝廷辦事。足說明敗類有之,與人群無關。”

  眾人膽顫,這幾個拒絕入朝的都被陛下給……

  “李相?胡惟庸?楊憲,還有宋濂,你們一個個都啞巴了?”老朱看著他們道。

  “陛下,縱使讓科技官為考生入考場,他們與眾考生也相差的甚遠啊。”李善長說道。

  “陛下,三思!”宋濂葉伯巨等人道。

  老朱氣極反笑:“哈哈哈,既然如此,那咱宣布,從明年起,科舉取士同時。科技院同取,考生的事咱說了算,朝廷任用科技官,你們誰再敢多嘴,拉出去斬了!”

  李善長道:“陛下的科舉,科技同取士,實在是好辦法。”

  “好辦法!好辦法!”

  眾文官附和道。

  其實老朱明白,揚州農耕,以及水陸軍校,船廠這些事情,都少不了科技院,他自己已經意識到了重要性。

  朱標看了眼這些人,李善長這個家夥太會察言觀色了。

  這群家夥就是賤,非要罵一頓才服軟的。

  “太子,從明年起,科考之日也是科技院取試之時,飽讀詩書,有真才實學者,第一名與科舉考生同為狀元郎。

  咱宣布,明年三月,改大明科技院為國士院,分設官職。誰有意見?”

  眾人無人說話。

  對於朱標來說,文人是朝廷人才的一部分,但科技官也是必須加入發展之中,慢慢的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

  同時,有些科技官雖然是能工巧匠,但讀書識字有短板,這個問題朱標必須解決,為朝廷效力,就得讓他們全麵發展。

  隨後的一個月,朱標和老朱提了關於國子監,國士院的事情。

  揚州的鹽務局和山西鹽場和礦場也在準備中,浙江一帶的茶場也還需要些時間。

  但一切都在慢慢的發展,慢慢的有起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