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馴服言狗
作者:會說話的眼鏡      更新:2021-02-06 20:14      字數:2513
  “父皇?”朱標枕著胳膊叫了聲旁邊的老朱。

  “不必害怕那群文官,咱也看不慣他們。”黑暗中,老朱輕鬆回答:“今天的事,他們不敢再提。”

  “練拳不累……你明晚還跟咱學嗎。”老朱問道。

  “學,學你打仗本事。”朱標說道:“那我教父皇經濟學。”

  父子兩躺在處理完的奏疏上說著話。

  “經濟學是啥?教咱這個作甚?”老朱聽這詞新鮮,沒聽大臣說過。

  “是兒臣創的名兒,就是把資源最合理,均衡的分給每個百姓。”朱標說道。

  “不懂。”老朱眼睛轉來轉去也想不明白。

  “就是有一個大餅,給了不餓的人就沒用。隻有給餓肚子的災民,這個餅才是最有用的。”

  老朱點點頭,他這樣說,自己就清楚了。

  “百姓種糧食,他們用鋤頭和耕牛,這種本事就可以叫生產力。家裏的餘糧就屬於資源。”

  後麵朱標明白了,得把這種知識換成通俗話講,老朱立馬就懂了。

  “會織布的用布去換別人種的糧食,就是兒臣說的經濟裏基礎的,它就是買賣。

  百姓織布,種糧,刺繡做衣服都屬於手工業,還有種叫做工業。”

  “工業?”老朱翻了個身,不枕胳膊:“你說說。”

  “比如織布,布店每月要一匹,織工可以跟上。布店生意很好,需要的多。織布跟不上的時候,有聰明的人就做個機器來幫人織布,布匹會快很多,這種不用手用器物的就叫工業。我們還可以借用水的力量。”

  “水的力量?是咱見過的那種灌溉用的水車嗎?煮飯時,它熱氣把鍋蓋給頂起來,這算不算力量?”

  朱標點頭:“算。”

  第二天,東宮來了個不速之客——言官周清。

  自從開國,這個周清手下彈劾過不少人,也是最囂張的。他經常用文臣思想指揮老朱,懟了老朱不下百次。

  老朱煩他,又沒辦法。

  朱標平日裏不會和言官有什麽交流,除了那次去看常遇春回來,被周清擋住。

  這次言官周清求見,詹事府那些人瞪大了眼睛,愣住了神。

  太子殿下要倒黴了,周清不是好惹的主。

  “臣周清,見過太子殿下。”

  朱標看了詹事府那些人一眼後,對周清道:“周禦史啊,你有什麽事?”

  周清看了周圍人幾眼,客氣道:“臣有些事想稟報殿下。”

  “說吧,孤聽著。”

  朱標故意的,他知道周清找自己做什麽,就偏偏裝不懂。

  “呃,殿下借一步說話。”

  當即哈哈一笑:“他們都不是外人,周禦史不用避諱,有話直說。”

  “臣……彈劾那個孫庸。”

  “孤記得,孫庸不是帶去刑部了。”

  “臣要彈劾,他孫庸口口聲聲說,朝廷治理都是靠的士林大儒的功勞,把政績堂而皇之的攬到他們身上,就是最厚顏無恥之事。

  漢人大宋滅國時,他們孔家在哪裏?為了躲過一死,向元賊跪地求饒,甚至幫著元廷想要毀滅我們漢人。

  末期元賊屠殺李趙劉大姓氏來鎮壓紅巾軍時。

  他們孔家這群儒士幫異族瞞住醜事,教化讀書人做走狗,做奴隸。

  是陛下,是陛下帶著眾人推翻元政,奪回了漢明江山,救百姓於水火。

  徐將軍親自請他孔家,孔家不識好歹,大軍前來時,又口口聲聲跪在大軍麵前,五體投地的求饒要活命。

  昨日還有臉請孔聖人,陛下聖明,不與他們計較。他們不老老實實在山東做學問,反而放縱這群儒子在朝堂公然抗旨,用血濺五步來威脅陛下和殿下。

  這些跳梁小醜,把稅賦都壓在百姓身上,奴役百姓,怎麽能容他們。

  陛下和殿下不計較,是天子氣度,但他們的過錯,臣必須要彈劾,要讓天下百姓知道,他們是賊,一群見風使舵的賊。”

  周清手舞足蹈,一會兒氣憤指天,一會兒腳踩地麵,把儒家罵的狗血淋頭。

  空氣凝固幾秒,詹事府那些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隨後立即說道:

  “對,他們都是賊,一群見風使舵的賊。”

  “大明是自己打的!官服樣式是皇後娘娘帶女眷製的!報效朝廷也是我們自願的!

  和儒家有什麽關係?沒有關係!”

  “陛下的政策旨意,他們沒權利幹涉。”

  周清起了個頭,詹事府的人也跟著喊,大家紛紛開始指責儒士,指責孔家。

  “我們讀書和儒家並無任何關係,書是我們自己讀的,我們不認衍聖公。”

  朱標道:“周禦史,孤請你喝茶。”

  “這……多謝殿下。”周清哈哈一笑,跟著朱標離去。

  直接帶周清去印大明周報的科技院。

  朱標讓周清親自把話一字不漏抄在大明周報上,命那些小太監整理印刷。

  東宮外的宮道上,周清躬著腰笑道:“殿下,臣把那鳥送回去了,臣不該受孫庸蒙騙。”

  “送什麽,寵物鳥多好。你堂兄家的五層酒樓不錯,孤有空去喝酒。”

  “臣聽太子殿下的,微臣先告退了。”

  “去吧。”

  周庸這才鬆了口氣,擦了擦額頭的汗向前走去。

  看到過來的宮女太監,又抬起頭,挺著胸,哼著小曲兒,悠哉悠哉離開。

  大明周報印出,城中士子分成兩派站隊,沒事時就去酒館爭吵辯論。

  一隊站孔家,一隊站老朱和小朱。

  百姓們是粗人,聽說儒家想把賦稅都壓給他們窮苦人,當然不願意。

  三月初,大朝會。

  百官照例就早早在午門外等候著,手裏拿著大明周報。他們都看過那文章了。

  胡惟庸拿著周報走到李善長跟前,“李丞相,你怎麽看。”

  “惟庸啊,我的看法並不重要,陛下說什麽,我們做什麽就對了。”

  身後值守的侍衛眼睛盯著地麵,默默記下胡惟庸和李善長他們說的話。

  包括昨晚他們去哪個夫人房裏過夜,多長時間,都是一清二楚。

  太子和皇後娘娘,陛下是不允許他們監察的,侍衛遇到都是默契的裝聾作啞。

  自從那天後,言官周清在給老朱提意見時,態度前所未有的恭敬合適。

  大朝會後,老朱便和徐達他們商議再次征討北元的事。

  三月初二,朱標正在宮中用早飯,沐英帶著簿子進來。

  “沐英,怎麽了。”

  “殿下,我……我……不知道該如何說。”沐英吞吞吐吐。

  “有話直說,如實說。”朱標放下碗筷抬起頭。

  “殿下,京城士子說士紳納糧就是空談,他們十分不服。

  說元賊還未除盡,殿下就想宰士紳。還有些文官私底下也再說,陛下有開國之功,殿下從未領過兵打仗,就是個……手無縛雞之力的小……娃娃。”

  砰!

  朱標把碗筷都拂在地上。

  玉兒和錦兒嚇得立刻過來看朱標的手,忙著收拾地上的碗筷碎片。

  朱標起身去見老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