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文臣武將
作者:會說話的眼鏡      更新:2021-02-06 20:14      字數:2763
  “孤從不覺得做錯了,這普天之下最有優勢的,就是得民心者,才可得天下。”

  朱標看著沐英,平靜的說道:“大明朝總是要和其他朝代不一樣些。這些事總要有人去做的,做了百姓才有盼頭。”

  “聽說今天早朝,言官和大臣把奉天殿都快要掀了。”沐英有些感慨這種力量,文人太可怕了。

  今天是年後第一天早朝,據說老朱在奉天殿宣布此事,眾文官就開啟瘋狂上奏模式。

  “打仗時不見他們,彈劾時他們最多,那個都察院右僉都禦史周清有沒有去?”

  “去了,是叫囂最高的那一個,胡惟庸,汪廣洋他們兩個跟著李善長提出疑惑,葉琛和朱升他們跟劉伯溫並沒有上奏。”

  文臣儒士以不納糧錢這個特殊權利區分自己和百姓,覺得唯有讀書高。

  可現在看來,文人的特殊就要被剝奪了,他們怎麽能行。自然是上書死諫,還把唐宗宋祖搬出來。

  此刻他們不再有地域黨派之分,都成了不願納糧的官。

  李善長是文人之首,他深知老朱以大漢為榜樣。就拿漢武帝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來說事。

  甚至說儒家和國運相關。

  老朱雖然厲害強勢,可文臣總有不怕死的,不停的嘰喳,煽動文人。

  幾天後宮中都傳了起來。

  那些武將還不見動靜。

  不過聽說胡惟庸幫李善長去徐達和常遇春他們家走動。

  “你讓毛驤把這些文官的破事兒給孤送來,尤其是是那個言官周清的,孤有用。”

  朱標輕敲著桌子,抿著嘴對沐英道:“去把那些科技官頭給孤叫過來,有事跟他們說。”

  “是,我這就去。”沐英起身離開。

  等他們到了文華殿,朱標看著眾科技官說道:“這幾天的事情都聽說了吧。”

  “回殿下,我們……聽說了此事。”

  幾名科技官站在一旁如實的回答。

  “官紳納糧,你們怎麽看。”

  科技官互相看了眼,如實說道:“如果沒有殿下,我們還會是匠籍,殿下之事,我們都讚同。”

  “啟稟殿下,我們讚同。”

  科技官說的言辭懇切,朱標揮手示意:“天下不隻有文人才能夠成大才,科技官也是人才,就看你們的努力了。”

  這幾天,老朱那裏比集市還熱鬧,文官你奏結束我登台。

  要不是馬皇後在中間當著和事佬,那些文官肯定要被老朱打幾板子。

  有幾個文官這幾天在東宮外要見自己,叨叨賴賴的跑來說自己是宋濂的學生,又是太子。

  如今宋濂不在南京,太子得為他們做主一類的屁話。

  還要朱標勸老朱。不然就會盡失天下人才。

  沒當聽到這些話。朱標都恨不得讓人把這幾個家夥給叉到午門外打個半死。

  他是朱標,但終究不是那個文人教的朱標。

  老朱把壞人替他做了,是因為父愛,他也得反哺下,去幫幫忙。

  自己也不能去朝堂斥責那群文官,雖是眾人認可的太子,論起威望事,遠遠不夠老朱做的。

  文人喜歡哪個君王,完全是因為哪個君王給他們帶利益,一旦君王壞了利益,他們就開始口誅筆伐。

  最重要的還得自己硬。

  曆史上這種事不少,你硬起來,文人總會先屈服的,甘心當奴才也願意。

  劉伯溫和高啟雖然沒有明著去讚成士紳納糧,但是暗地裏的意思都是支持的。

  他們清楚自己的位置,該做什麽,該說什麽,都是不用朱標去點撥的。

  當天,朱標就編寫了關於士紳納糧,百姓受惠的歌謠,甚至誇大了文人怎麽反抗批判。

  連夜印了千份,讓毛驤的錦衣衛深夜撒滿南京城,還配了百姓能看懂的小人畫。

  第二天的南京,包括去揚州蘇州和鳳陽各地的官道上,說書人和叫花子走街串巷。

  僅僅一天的時間,識字的知道了意思,不識字的聽路邊說書的和叫花子口頭傳的,越傳越離譜。

  街頭百姓自己理解成了這些讀書人壓百姓,大罵讀書人是披著人皮的狼。

  大明周報完美的掌控了南京城的輿論。

  這下文臣又來攻擊朱標,有幾個還跑去宋濂老家請宋濂。

  ……

  ……

  深夜,武將進宮。

  徐達,常遇春,李文忠,馮勝,湯和,傅友德,鄧愈,耿再成,費聚,藍玉,康茂才,廖永忠,唐勝宗,周德興,葉升,胡美,華雲龍,坐在大桌前,都看著老朱。

  老朱讓朱標把從鳳陽帶回來的陽藤茶和當地的酒,都給抱了出來。

  大家都知道,老朱對老家的東西總是舍不得,藏了又藏,說是老家的味道。

  他拍了拍酒壇子道:“咱今兒請各位兄弟喝酒,喝咱們淮西的酒,標兒給叔叔伯伯滿上!”

  “陛下,怎麽能讓太子殿下給我們倒酒,使不得。”徐達起身就去阻擋。

  “是啊,陛下。”常遇春和李文忠他們也起身勸道。

  朱標敬酒說道:“父皇曾多次說過,各位叔叔伯伯是跟他出生入死的兄弟,大明能有今天也有大家的功勞,朱標不敢忘。”

  老朱坐在首位,樂嗬嗬的笑著,朱標的表現給他這個老子可添了不少的光。

  不知道誰帶的頭,開始說起了起義前的事情,一群大將也開始說起來。

  大家都是粗人出身,說話也爽快。

  徐達說道:“陛下,您是天下人的皇帝,我們就是天下人的大將,那事我聽陛下的。”

  李文忠大著舌頭,也學徐達說道:“我——也是,聽陛下和殿下的。”

  常遇春和藍玉是東宮未來的國丈,二話不說,灌了幾杯酒對老朱說道:“陛下不用多說,隻要是您發話,我常遇春就是赴湯蹈火,也在所不辭。”

  “陛下,我們都是。”費聚和傅友德還有馮勝他們,站起來舉杯說道:“陛下,官紳納糧我們從來都沒有意見,都聽陛下您的吩咐。”

  “陛下您不用多說,隻要是您的決策,我們讚成,誰敢多事我就……嗝~”

  老朱笑笑:“標兒,給你廖叔叔倒杯茶,他都喝醉了,哈哈。”

  朱標感歎,這就是開國皇帝的力量。

  自己也得打幾場硬仗,不然怎麽收服武將的心。

  眾武將對老朱要求士紳納糧這件事情,並沒有反對。在他們的心裏,上位就永遠都是那個讓他們心服口服的人。

  攤丁入畝的事,他們也都讚成。

  能得到淮西武將支持,朱標心裏鬆了口氣,但是想到那群難纏的文官,心裏就開始煩亂。

  今晚大家都沒有醉,他們仿佛又回到了當年什麽也沒有,吃不起飯,被欺負,兄弟們卻一起打拚的時候。

  送走徐達他們,老朱拍了拍身邊的台階,讓朱標坐下。

  於一怕涼,說要給兩人拿墊子去,被老朱抬手製止。

  “標兒,咱和你母後這幾晚說明白了,朝代更替,說到底都是那些沒飯吃的窮苦百姓,食不飽,不得安居,為了江山社稷的穩定,咱聽你的。

  咱不舍得你去做壞人,得罪人的事,父皇來。”

  說著老朱的眼圈竟然開始紅了起來:“咱爹娘死的早,你和你母後就是咱的心頭肉,咱就是為了你們有個好日子,才拚下這江山。

  但現在,咱做了皇帝,也要給百姓一片大好河山。”

  朱標一時話也說不出,這才明白。曆史上,他明知道朱允炆那小子不適合做皇帝,卻也把他立為皇帝,更多的是因為他是朱標的兒子。

  朱標頓了頓說道:“父皇放心,大明百姓會安居樂業,國泰民安,成為盛世的。”

  “好,如此甚好。”

  父子兩人,坐在台階上開懷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