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碼頭上的女子
作者:會說話的眼鏡      更新:2021-02-06 20:14      字數:2228
  待在蘇州這幾天,朱樉有些不想回南京,站在碼頭聽蘇州知府陸文軒說話時,心不在焉。

  正巧朱標帶著沐英回來跟他們匯合,朱樉眼睛一亮,把朱標請過來:“大哥,你這位置我可幫你站不了。”

  在朱標看來,他就是懶得做事情,除非看見美女和美食,不然就是發脾氣。

  “陸知府你繼續說。”

  “殿下,臣打算後天去沈家測量那舊船,通過附近的水域可以運出來。

  李知才的事臣也已經審理辦妥,殿下可還有何吩咐。”

  “孤很滿意,陸知府,你也回去吧。”

  陸文軒穿著便服站在一旁等候,打算等他們的船離開後,自己在離開。

  太子殿下是陛下最喜愛的兒子,行事也不囂張跋扈,他也十分敬佩。

  開船還有時間,朱標讓沐英帶玉兒錦兒去給老朱和馬皇後買些禮品。

  蘇州的蘇繡不錯,他給徐達和常遇春他們也帶些禮物,人情往來還是要做做的。

  雖然李善長因為他侄子李彬的事有些隔閡,但還是有必要和他搞好關係。

  科技院那些是他慢慢培養起來的勢力,往後大明周報和編寫有些書籍都需要他們,詹事府也得去看看。

  自己身為太子,知道權勢可以壓,不過他並不想用權勢一直壓人,能讓他們心甘情願的為朝廷效力,為百姓辦事,把自己的政令落實,這才是最頂用的。

  朱棣站在一旁,拿著隻香酥雞啃著,跟宮裏時那文雅一點也不沾邊。

  這要是被老朱看到。肯定氣的發脾氣。

  老朱草根出身的,行軍打仗這些年都是粗狂豪放,他吃飯說話是改不了。

  但他專門給這些兒子定了要求,讓他們改改小時候那種習慣方式,有個皇子樣。

  他哪裏知道小時候學的事情才最深刻,模仿學習都是白紙畫道道,再改也會有痕跡。

  朱棣這樣吃,他就笑笑,這樣感覺才香。

  碼頭上,有運貨的船,船工扛著麻袋來來往往,清一色的糙漢子。

  站在橋頭的婀娜女子,揮著手帕對這邊笑著招手。

  旁邊的朱棣也看到了,對朱標說道:“大哥,你認識?”

  朱標說道:“不認識,你認識?”

  朱樉和朱棡也搖頭。

  陸文軒看到這一幕,搖搖頭對朱標說道:“殿下,她呢是附近的娼妓,家裏人死的死,病的病,她為養幾個孩子,就在這裏拉些船工做皮肉生意。”

  朱樉看了眼陸文軒:“你怎麽這麽清楚。”

  “回二皇子,蘇州隻要坐船的都認識,沿著碼頭,一路上不少這樣的女子,臣也被她擋住過路。”

  朱標看著那三九女子,女子也正看著他,朱標對她招手,示意她過來。

  女子遲疑了下,從碼頭一步一步過來,步裏行間看的出她眼有很大的掙紮。

  她走過來,反而沒了剛開始招客的意思,低著頭。

  朱標對她說道:“你還認識其他的女子嗎?”

  女子一驚,不由得多看了朱標幾眼,盯著他身板看了半天後猶豫道:“認識……要幾個?”

  “有多少要多少。”朱標看著她正色道。

  陸文軒嚇了大驚失色,太子殿下這是要幹什麽,若是讓陛下知道了,還不擰了自己腦袋。

  “大哥,你你你!”朱棣嘴裏的雞腿頓時不香了,停下來看著朱標。

  下一刻,朱標說道:“你做這樣的生意雖然是為了養家,可這不能長久,帶著你的姐妹來找陸知府。”

  陸文軒當場就跪了,自己家裏的老婆可是嚴的很,她們都來找自己,看著朱標有些為難的說道:“我……我……”

  “讓陸知府給你們安排些繡貨,女子學這個簡單,慢慢的跟著學,繡些讓官府幾種收起來補貼家用。”

  陸文軒一聽,鬆了口氣。

  太子殿下說話怎麽說一半留一半的,當即說道:“是,臣記下了。”

  那女子沒見過啥世麵,看他說臣什麽的,以為朱標是什麽大官,也忙跪下對朱標就是一陣磕頭:“民女謝謝這位大人。”

  旁邊幹活的苦工被女子這一跪看愣了,看了會兒又各自去幹活了。

  朱標叮囑完,看到采買回來的沐英和玉兒錦兒,對陸文軒又說了幾句:“這個任務沒什麽難度的,把這個解決。”

  上船後,女子還跪在地上磕著頭,陸文軒低頭對她說了幾句話,兩人一同離開。

  船上,朱樉吃著買回來的蜜餞果幹,說道:“大哥,還不如給她們些錢,幫她們解決這些問題。”

  知道朱樉是好心,朱標笑著解釋:“二弟,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有了營生,她們也活的更體麵,收入雖然少,也能過下去。隻要勤勞,就餓不死。”

  朱棡似懂非懂,跟朱棣他們說道:“可是天下這樣的人真的太多了,救不完的。”

  “三哥,慢慢的救,總會有一天解決的。”朱棣繼續啃著香酥雞。

  朱標站在船頭,風把衣袍吹的獵獵作響,披風也隨風飄揚。

  以小見大,以小見大,生活之點滴,從小處看見。

  最底層的百姓,才能清楚看到一個國家的興亡,就如剛才那個沒有活路的女子。

  上至達官貴人,下至普通庶民,眾人的一言一行,每天的一茶一飯。

  隻要細心去看,都會觀察到朝廷的興亡,甚至還有政令實施的效果,都能看見。

  不論在什麽時代,生活優渥的隻有那頂尖的一部分人,最多的還是如這個做皮肉生意養家的女子。

  朱標不滿意,他想要的是大明富強,真正的富強。

  去了鳳陽,下了揚州,巡遊蘇州,大明治下的地方他去的越多,越發現,最該解決的是百姓穿衣吃飯。

  這是最基礎的問題,然後才能在這個基礎上去改革,去改造問題。

  朱標有些不敢看北方,江南這些地方比北方要好,都還是這個樣子,那江南一北,真不知道是什麽樣的廢墟。

  元朝的爛根子,加上各地討元戰爭爆發,恢複修養,是一刻也不能耽擱的事情。

  攻打北元也勢在必行,不把他們趕出去,殘餘勢力總會在死亡邊緣瘋狂試探,侵襲。

  受到最大傷害的必然是黎民百姓。